《宪法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上官丕亮,陆永胜,朱中一著
  • 出 版 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7206168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由宪法总论、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宪法实施四篇16章组成,是一部适应学校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适应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需要并结合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新型教材。本教材的特点是:体系简洁明了,内容精练扼要,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导言:法学院学生为什么要学好宪法 1

第一篇 宪法总论 3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概念 3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3

一、宪法的定义 3

二、宪法的特征 6

三、宪法本质论 8

第二节 宪法与宪政 10

一、宪政的概念 10

二、宪政的基本要素 11

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12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形式与结构 14

一、宪法的分类 14

二、宪法的渊源形式 18

三、成文宪法典的结构 20

第四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22

一、宪法的制定 22

二、宪法的解释 26

三、宪法的修改 29

第五节 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34

一、宪法规范 34

二、宪法关系 37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42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42

一、近代西方宪法生成的历史条件 42

二、世界主要国家宪法的产生及特点 43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 46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48

一、清末的立宪活动 48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 49

三、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52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54

一、《共同纲领》 54

二、1954年宪法 54

三、1975年宪法 55

四、1978年宪法 56

五、1982年宪法 56

第四节 现行宪法的历次修改 57

一、1988年的宪法修正 57

二、1993年的宪法修正 58

三、1999年的宪法修正 59

四、2004年的宪法修正 60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64

第一节 宪法基本原则概述 64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64

二、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指导思想、宪法原理 65

三、宪法基本原则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66

第二节 基本人权原则 67

一、人权理论的提出 67

二、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68

三、人权与主权的国际冲突 69

第三节 人民主权原则 71

一、西方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来源 71

二、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72

三、人民主权原则的演化 73

第四节 权力制约原则 75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渊源 75

二、权力制约原则在西方国家宪法中的体现 76

三、权力制约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78

第五节 法治原则 80

一、近代法治理论的产生 80

二、法治原则在西方国家宪法中的体现 81

三、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82

四、宪政理念下的法治实现 83

第四章 宪法的效力与作用 85

第一节 宪法的效力 85

一、宪法效力的表现 85

二、宪法判例的效力 91

三、宪法惯例的效力 92

第二节 宪法的作用 93

一、宪法作用的含义与特点 93

二、宪法的主要作用 95

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 99

第二篇 基本权利 105

第五章 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105

第一节 基本权利与人权 105

一、基本权利的概念 105

二、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关系 105

三、基本权利的特征 106

第二节 基本权利的主体 107

一、公民 108

二、外国人 109

三、特定主体 110

第三节 基本权利的分类 112

一、自由权与社会权 112

二、个人权利、政治权利与社会权利 112

三、基本自由、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与权利救济权 113

第四节 基本权利的性质 114

一、自由权的积极权利属性 115

二、社会权的消极权利属性 115

三、基本权利具有双重性质 116

第五节 基本权利的原则 117

一、人的尊严原则 117

二、普遍原则 119

三、平等原则 120

四、人权保障原则 124

五、必要限制原则 126

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 128

第六章 基本自由 133

第一节 生命权 134

一、生命权的概念 134

二、生命权的内容 134

三、生命权的保障 136

四、生命权的限制 136

第二节 人身自由 138

一、人身自由的含义 138

二、人身自由的保障 139

三、人身自由的限制 140

第三节 人格尊严 141

一、人格尊严的含义 141

二、人格尊严与人的尊严 142

三、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与一般法律上的人格尊严 144

第四节 住宅自由 146

一、住宅自由的含义与保障 146

二、住宅自由的限制 147

第五节 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 148

一、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性质 148

二、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障 148

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限制 149

第六节 宗教信仰自由 149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性质与地位 149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151

三、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 152

四、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 153

第七节 表达自由 154

一、表达自由的性质 155

二、言论自由 156

三、出版自由 157

四、结社自由 158

五、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160

第七章 参政权、社会权与救济权 162

第一节 参政权 162

一、选举权 163

二、监督权 166

第二节 社会权 168

一、私有财产权与继承权 169

二、劳动权与休息权 172

三、社会保障权 175

四、受教育权 177

五、文化权 180

第三节 救济权 182

一、申诉权与控告权 182

二、国家赔偿请求权 184

第三篇 国家机构 189

第八章 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 189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与分类 189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征 189

二、各国国家机构的基本分类 190

第二节 政体的概念与种类 197

一、政体的概念 197

二、政体的种类 197

第三节 我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发展 201

一、《共同纲领》时期 201

二、“五四宪法”时期 203

三、“七五宪法”时期 207

四、“七八宪法”时期 209

五、“八二宪法”时期 212

第四节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1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212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213

三、责任制原则 213

四、为人民服务原则 214

第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 215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5

一、性质和地位 215

二、产生和任期 217

三、职权 218

四、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223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24

一、性质和地位 224

二、组成和任期 224

三、组织机构 226

四、职权 226

五、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230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33

一、性质和地位 233

二、组成和任期 234

三、组织机构 235

四、职权 236

五、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239

第四节 专门委员会与调查委员会 243

一、性质和地位 243

二、组成 243

三、职权 244

第五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47

一、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概述 247

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 250

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义务 253

第十章 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与国务院 25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54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254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258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261

第二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262

一、性质和地位 262

二、组成和任期 263

三、领导体制 263

四、职权 264

第三节 国务院 264

一、性质和地位 264

二、组成和任期 265

三、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266

四、职权 267

第四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70

一、性质和地位 270

二、组成和任期 271

三、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271

四、职权和职责 272

第十一章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274

第一节 人民法院 275

一、性质和地位 275

二、组织 275

三、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 278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 279

五、职权 280

六、法官 281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284

一、性质和地位 284

二、组织 284

三、基本原则 286

四、职权 287

五、检察官 288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291

一、分工负责 291

二、互相配合 291

三、互相制约 291

第十二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93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 293

一、国家结构形式 293

二、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294

三、行政区划 295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7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297

二、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29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的组成 299

四、自治权的内容 299

五、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 301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303

一、“一国两制”理论 303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304

三、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304

四、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307

第四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14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和特征 314

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设置的原则和范围 316

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组成和任期 317

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任务 318

第四篇 宪法实施 323

第十三章 宪法实施的一般原理 323

第一节 宪法实施的概念 323

一、宪法文本中的宪法实施 323

二、宪法实施的含义 323

第二节 宪法实施的方式 325

一、宪法遵守 325

二、宪法执行 326

三、宪法解释 328

四、宪法修改 329

五、宪法监督 329

第三节 法律适用中的宪法实施 330

一、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方式与特点 330

二、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意义 332

三、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正当性 334

四、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合法性 336

五、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可行性 339

第十四章 宪法实施的保障 344

第一节 违宪审查的概念 344

一、违宪审查的含义 344

二、相关概念辨析 345

第二节 违宪审查的历史发展 347

一、违宪审查制度的产生 347

二、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 349

第三节 违宪审查的模式 350

一、四种主要模式 350

二、两种法院审查模式的比较 354

第四节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358

一、违宪审查制度的现行规定 358

二、现行违宪审查制度的不足 361

三、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 362

附录 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 3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3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 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 393

主要参考书目 396

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