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序&赖永海 1
导论 1
第一节 北宗概念的厘定 2
第二节 北宗研究的论题 13
第三节 北宗研究的方法 20
第一章 仰止敦煌与大浪淘沙:北宗文献之梳理 25
第一节 法如系文献梳理 26
一、《修心要论》之梳理 26
二、《导凡趣圣心决》之梳理 52
三、《夜坐号》之梳理 57
四、《秀和上传》之梳理 59
五、《传法宝纪》之梳理 62
第二节 神秀系文献梳理 67
一、《观心论》之梳理 67
二、“五方便系列”之梳理 91
三、《顿悟大乘正理决》之梳理 109
四、神秀系其它文献梳理 117
第三节 老安系文献梳理 128
一、《顿悟真宗要决》之梳理 128
二、《顿悟真宗论》之梳理 136
第四节 玄赜系文献梳理 145
一、《楞伽师资记》之梳理 146
二、《注(心经)》之梳理 154
第五节 相关文献之梳理 160
一、《圆明论》与《澄心论》 160
二、《了性句》与《悉谈章》 165
三、《禅策十道》与《禅策问答》 170
四、《稠禅师意》与《大乘心行论》 176
第二章 法统纷呈与道统中断:北宗禅史之脉络 183
第一节 北宗形成之众缘 184
一、东山法门之奠基 184
二、其它宗派之促诱 189
三、朝野上下之支持 194
第二节 北宗的创建时期 197
一、北宗肇始者法如 198
二、北宗开创者神秀 203
三、神僧代表者老安 212
四、楞伽申言者玄赜 217
第三节 北宗的鼎盛时期 221
一、法如禅门的中兴 221
二、神秀禅门的活跃 227
三、老安禅门的滋生 239
四、玄赜禅门的申言 242
第四节 神秀系的独秀期 247
一、普寂门徒的弘化 248
二、义福法系的绵延 258
三、降魔藏系的西行 263
第三章 守心看净与万法归心:北宗禅法之流变 285
第一节 北宗的守心法门 286
一、“守心”之法门的文献与梳理 286
二、“守心”之禅法的奠定与形成 290
三、诸宗对“守心”的承继与扬弃 297
第二节 北宗的观心法门 305
一、“观心”之法门的文献梳理 305
二、《观心论》与“观心”示要 311
三、“观心”之禅法与北宗禅风 317
第三节 北宗的看心法门 320
一、“看心”之法门的文献梳理 320
二、“看心”之法门的理论体系 325
三、“看无所处”与北宗之禅骨 329
第四节 北宗的禅法建构 334
一、身心离念与成佛根据 335
二、身心不动与定慧双显 337
三、不思不议与如如解脱 342
四、心识不起与诸法正性 345
五、心无分别与无碍解脱 348
六、方便法门与次第修行 352
第四章 真心本有与即心成佛:北宗思想之呈现 357
第一节 北宗禅的心体论 358
一、真心本有与不从外来 358
二、自心本净与体与佛同 362
三、心如明镜与真心自现 369
第二节 北宗禅的方便论 375
一、此岸与彼岸的弥合 376
二、渐修与顿悟的并举 385
三、方便与究竟的不二 392
第三节 北宗禅的超越论 398
一、解脱诠释与超越境界 399
二、不离有无与佛性清净 403
三、离境离心与无能无所 406
四、心无分别与妄尽还源 409
第五章 诸家融摄与移宫换羽:北宗法脉之嬗变 413
第一节 北宗式微之众因 414
一、大唐王朝政权的沉浮 414
二、禅宗北宗自身的阈限 420
三、诸种文献的隐性遮蔽 424
第二节 诸宗融摄之可能 429
一、三学互摄与修行基础 430
二、北宗嬗变与诸宗互动 435
第三节 北宗流布之情形 442
一、念佛净心与禅净合流 442
二、真言咒语与密宗相融 447
三、坐禅观心与天台相摄 449
四、精诚守戒与律宗相彰 453
五、真心本有与心学相显 456
六、明心见性与南宗相契 470
第六章 出世入世与圣俗交织:北宗研究之反思 475
第一节 禅籍与禅史之辨 476
一、禅籍对禅史的构建 476
二、禅史对禅籍的甄选 481
第二节 神僧与禅师之析 487
一、神僧与禅师间的紧张 488
二、南北宗僧人画像殊异 492
第三节 宗教与俗世之论 497
一、在世间性与出世间性 497
二、哲学思辨与宗教信仰 503
结语 509
参考文献 513
附录 542
插图索引 548
插表索引 550
后记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