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歌德学在德国语境之形成及其学术机构化历程:兼及“歌德学”的世界扩张 1
第二节 接受史与学术史之区分——学术史研究的思想史视阈拓展 5
第三节 基本思路和研究预期:“歌德学”之研究的世界眼光与本土问题 9
第二章 “歌德学”的预备阶段:同代人的批评与19世纪中期的接受史 13
第一节 古典同仁的歌德阐释:以席勒为例 13
第二节 浪漫思脉的歌德批评:以施莱格尔为中心 29
第三节 启蒙思脉的歌德阐释:以黑格尔为中心 43
第三章 19世纪后期“歌德学”的建立 59
第一节 歌德学概念的溯源及其学术建制内生成 59
第二节 自然科学范式与实证主义研究——谢勒尔《歌德学》的学术史意义 78
第三节 精神科学视阈中的文学史研究——论狄尔泰《歌德与文学创作的想象》 99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期的歌德学 113
第一节 威廉帝国后期的歌德学:赫克尔、西美尔、宫多尔夫的三分路径 113
第二节 魏玛共和时代的歌德学: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导向、科尔夫的精神史研究与本雅明的批评家立场 129
第三节 第三帝国时代的歌德学——彼得逊的亲纳粹立场、埃姆里希的心灵流亡与卡西尔的综合性阐释 145
第五章 1945—2005:战后六十年的歌德学 145
第一节 未分裂的德国及其歌德阐释 161
第二节 东西合集时代的歌德学路径:社会史研究、意识形态批判与接受美学 176
第三节 共和国的精神象征:1990年后统一德国的歌德学 197
第六章 歌德学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210
第一节 研究范式的迁变:主流、继承与求新 210
第二节 社会语境的制约:民族、时代与文化 224
第三节 主体生性与学者素养:学养、见地与通感 241
第七章 结语 253
第一节 学术史视野中的“专题史脉络”:通论学术如何可能? 253
第二节 传统的确立与后人的方向——中国歌德学学术史的梳理 266
第三节 社会科学理论的辨析:东方他者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对话空间” 281
后记 295
附录一 重要文献 298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312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318
附录四 专有名词和表达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