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回归常识:关于本书 1
第二节 规范化执法:警察的本分 7
一、警察就应有警察的样儿 7
二、关于本书的“规范化”概念 14
第三节 执法大义:公安执法规范化的法理逻辑 17
一、法治国家逻辑:本体定位 18
二、正义秩序逻辑:功能定位 22
三、权利保障逻辑:价值定位 26
第二章 认真对待法律——公安执法与法律观 31
引言 31
第一节 警察与法律:有困难找警察 32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法律是什么 38
第三节 法律观:一种意识形态 4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阐释 58
一、简要说明 58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及其特质 59
三、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理解需要注意的几点 66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中国 69
一、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中国传播的开端 69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及其制度化过程 70
三、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特征 74
四、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对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78
第六节 法治理念的当下解读 78
第七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解上的几个关键性要素 95
一、中国人的法观念与“依法治国” 99
二、当代中国法治模式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 101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经济意义 104
四、和谐社会与“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106
五、以人为本与“执法为民”、“公平正义” 108
第八节 敢问路在何方——转型中国与取法苏联 110
一、中国特色:苏联法制模式的影响 111
二、苏联法律文化对新中国法制影响的历史进程 128
第三章 认真对待权利和正义——公安执法与权利观和正义观 144
引言 144
第一节 权利优先原则:一切政治都必须跪在权利的面前 146
第二节 权利的基础:道德、共识或其他 157
第三节 权利立场:“作为王牌的权利” 161
第四节 只有认真对待权利,才有可能认真对待法律 165
第五节 作为观念的正义:法律的正义基因 168
第六节 作为制度的正义:社会正义 175
第四章 认真对待权力——公安执法与权力观 179
引言 179
第一节 认识你自己:警察权是什么 181
第二节 权力的能与不能:警察权的基础 196
一、警察到底能干什么 197
二、公共产品、知识和法律是警察权存在的三个理由 199
三、警察权的限度 203
第五章 认真对待法治——公安执法规范化的法治思维 208
引言 208
第一节 法律:一种话语的实践 210
一、法律作为规则体系,是一种具有高度实践性的行为模式 212
二、警察职权要求:认真对待法律和法治 216
三、严格真诚地遵守有形的法 218
四、认真遵守“无形的法律” 219
第二节 规范化的警察执法:职业化思维模式 224
一、规范化的警察执法:决策模式统一性的思路 224
二、“和-沟通”方式:警察执法行为及其方式的创新 226
三、规范化的警察执法:正当法律程序的思路 232
四、规范化的警察执法:职业意识的思路 236
第三节 警察裁量权: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意义 239
一、警察自由裁量权:是在法的一般正义获得实现的同时,追求法的个别正义的最佳途径 242
二、警察自由裁量权:是实现法的公平与效率二者并重的最佳模式 245
三、警察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有效结合 247
四、警察自由裁量权:有助于警察主体性品格的全面提升 249
第四节 警察行政裁量权的规范化问题研究——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案件 251
一、家庭暴力案件中警察行政裁量权出现的背景和必要性 252
二、家庭暴力案件中规范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正当性基础 255
三、家庭暴力案件中警察裁量权规范行使的基本原则 257
四、家庭暴力案件中规范警察裁量权的几个重要问题 263
五、余论:建构警察裁量权行使的外部支持力量 268
第五节 公安执法规范化——和谐法治社会视野 271
一、规范化执法:和谐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271
二、规范化执法:科学和理性的模式选择 274
三、规范化执法:平衡和实效的实践方向 275
参考文献 278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