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装备保障能力和保障性基本概念 1
1.1装备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 3
1.1.1装备保障工作建设与装备作战任务需求严重脱节 3
1.1.2装备全寿命管理体制中缺乏保障工作配套体制和法规 4
1.1.3装备保障能力的实现缺乏协作制度 4
1.1.4装备全寿命保障费用居高不下 5
1.1.5从事装备保障建设人才十分缺乏 6
1.2装备保障能力 7
1.2.1能力和装备任务能力 7
1.2.2装备保障能力的定义与内涵 9
1.2.3保障能力与作战能力之间的关系 12
1.2.4能力与性能、特性和效能 13
1.3装备保障性 16
1.3.1保障性的定义与内含 17
1.3.2广义保障性与资源保障性 19
1.3.3装备保障能力与保障性目标和保障性要求 20
1.4本书结构及内容概要 23
参考文献 25
第2章 装备建设大保障观工程实现 26
2.1树立装备建设大保障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6
2.1.1树立装备建设大保障观的必要性 26
2.1.2装备建设大保障观实现的可行性 27
2.2实现大保障观的技术途径——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 28
2.2.1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定义 28
2.2.2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分析过程 29
2.2.3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与传统设计工程的统筹协调 33
2.2.4保障性系统工程与各专业工程技术的统筹协调 33
2.2.5装备性能、费用、进度之间的统筹协调 35
2.3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 35
2.4装备保障性建模与仿真 41
2.4.1保障性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41
2.4.2保障性建模与仿真的内容 42
2.4.3保障性建模与仿真的应用 43
2.5树立装备建设大保障观的对策建议 44
参考文献 46
第3章 联合作战能力与保障工作 47
3.1联合作战特点 47
3.2联合作战任务 50
3.2.1联合作战任务清单 50
3.2.2联合作战军事需求制定过程 53
3.3联合能力集成开发系统文件与采办决策 56
3.3.1装备解决方案分析阶段 58
3.3.2技术开发阶段 58
3.3.3工程和制造与研发阶段 58
3.3.4生产与部署阶段 58
3.3.5使用和保障阶段 61
3.4联合作战军事需求的保障工作 63
3.4.1装备需求驱动开发阶段保障工作 63
3.4.2装备解决方案分析阶段保障工作 64
3.4.3技术开发阶段保障工作 65
3.4.4工程和制造研制阶段保障工作 65
3.4.5生产与部署阶段保障工作 66
3.4.6使用与保障阶段保障工作 66
3.5我国装备研制立项前增加装备需求论证制度的建议 67
参考文献 68
第4章 确定保障能力和保障性要求 69
4.1装备作战使用研究 69
4.1.1装备作战任务需求分析 69
4.1.2装备作战与保障过程 80
4.1.3型号研制顶层要求文件中的作战使用要求 85
4.1.4美军实施任务需求分析情况介绍 89
4.2装备保障性目标 92
4.2.1装备形成保障能力的条件和标准 92
4.2.2保障性目标的内容 93
4.3确定装备保障性技术规范 97
4.3.1保障性A类技术规范 100
4.3.2保障性B类技术规范 102
4.3.3保障性C类技术规范 106
4.3.4保障性技术规范关系举例 108
4.4装备立项综合论证和研制总要求论证中的保障性要求 111
4.4.1装备立项综合论证中的保障性要求 111
4.4.2装备研制总要求论证中的保障性要求 112
4.4.3装备工程研制阶段的保障性要求 113
4.5保障性要求确定程序和方法 115
4.5.1前期准备和条件 115
4.5.2装备使用研究 117
4.5.3比较分析 118
4.5.4标准化要求 121
4.5.5改进保障性的技术途径 122
4.5.6制定保障性目标应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123
4.6制定保障性要求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23
4.6.1关于产品层次和保障性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123
4.6.2关于保障性定性要求 124
4.6.3保障性参数的选择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124
4.6.4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应用 125
4.7要求确定举例 125
4.7.1保障性能要求示例 125
4.7.2某型飞机的保障性能要求示例 126
4.7.3运输统筹者自动行进信息系统Ⅱ保障性能要求示例 128
参考文献 129
第5章 装备保障性设计特性实现 130
5.1可靠性设计 131
5.1.1可靠性设计与改进流程 132
5.1.2快速实用可靠性设计技术 135
5.1.3可靠性设计准则 137
5.1.4非电产品可靠性设计 139
5.1.5可靠性工程与保障性系统工程的接口与协调 142
5.2维修性设计 143
5.2.1维修性工作项目 144
5.2.2维修性设计准则 145
5.2.3维修性建模 147
5.2.4维修性分配 150
5.2.5维修性预计 153
5.2.6维修性工程与保障性系统工程的接口与协调 156
5.3测试性设计 156
5.3.1测试性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158
5.3.2诊断方案与测试性要求 159
5.3.3测试性设计方法 160
5.3.4测试性评价 164
5.3.5测试性初步设计与分析 165
5.3.6测试性详细设计与分析 165
5.4安全性设计 167
5.4.1安全性基本概念 168
5.4.2安全性工作流程 170
5.4.3安全性工程 172
5.4.4安全性分析技术 177
5.4.5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184
5.5环境适应性设计 185
5.5.1环境适应性的定义 186
5.5.2环境适应性设计 187
5.6其他保障特性设计 188
5.6.1人力和人员综合设计 188
5.6.2标准化和互用性设计 189
5.6.3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设计 190
5.6 4生存性设计 192
5.6.5抢修性设计 192
5.6.6运输性设计 193
5.6.7自保障性设计 194
参考文献 195
第6章 装备保障系统设计 196
6.1制定保障方案 196
6.1.1保障方案的定义及内涵 196
6.1.2保障方案的作用 198
6.1.3保障方案中的保障要素方案 199
6.1.4保障方案、使用方案和设计方案的协调 203
6.1.5保障方案制定过程 204
6.2装备保障工作规划制定 211
6.2.1进行装备功能分析,制定功能清单 211
6.2.2确定使用与维修工作项目 212
6.2.3制定保障工作规划 213
6.2.4归纳组合保障工作规划,评价备选保障方案 214
6.2.5装备保障工作规划的内容和纲目 217
6.3保障资源和产品保障包研发 221
6.3.1保障资源要求的确定 221
6.3.2保障资源研制 222
6.3.3保障资源的交付与验收 222
6.4保障系统建立 223
6.4.1装备研制期间的保障系统建立 223
6.4.2装备部署和初始使用期间的保障系统完善 224
6.4.3保障系统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225
参考文献 225
第7章 装备全寿命保障能力评价 226
7.1保障性试验与评价面临的挑战 226
7.2美军试验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228
7.2.1试验与评价的分类 230
7.2.2研制试验与评价和使用试验与评价的区别 232
7.2.3试验与评价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作用 233
7.3面向能力的保障性试验与评价 234
7.3.1面向能力的保障性试验与评价与面向设计的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区别 235
7.3.2面向能力的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理论框架 236
7.3.3面向能力的装备保障性评价技术体系 240
7.3.4面向能力的装备保障性评价环境条件体系 254
7.4保障性设计特性要求的试验与评价 255
7.4.1试验与评价的类型与目的 255
7.4.2保障性设计特性要求研制试验方法 256
7.4.3保障性演示验证 257
7.5保障资源的试验与评价 258
7.5.1试验与评价的目的 258
7.5.2试验与评价的类型 258
7.5.3保障资源试验与评价的内容 259
7.5.4保障资源的综合评价 260
7.6保障性目标评估 260
7.6.1保障性目标评估内容 260
7.6.2保障性目标评估方法 262
7.7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原则与管理 262
7.7.1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原则 262
7.7.2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管理 263
参考文献 264
第8章 装备保障能力发挥保持和改善 266
8.1装备生产阶段的保障性工作 266
8.1.1制定生产阶段保障性工作计划 267
8.1.2制定和实施生产阶段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计划 267
8.1.3参与质量控制活动 268
8.1.4实施保障性评审 268
8.1.5由研制向生产转移的保障性问题 269
8.2装备部署中的保障性工作 274
8.2.1装备系统部署的目的与任务 274
8.2.2装备系统部署的规划与实施 275
8.2.3部署工作的管理 277
8.3装备使用中的保障性工作 279
8.3.1制定使用阶段保障性工作计划 280
8.3.2运行保障系统 280
8.3.3保障性数据收集和整理 281
8.3.4装备保障性水平统计和监测 285
8.3.5保障资源的调整和优化 285
8.3.6装备保障性改进 286
8.3.7保障性工作经验总结 288
8.3.8装备停产后的保障考虑 288
参考文献 289
第9章 装备保障使能技术 290
9.1装备保障使能技术的基本概念 290
9.2装备保障使能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290
9.2.1澳大利亚使能技术发展现状 290
9.2.2欧盟委员会使能技术发展现状 291
9.2.3美国国防部使能技术发展现状 292
9.3装备保障使能技术简介 293
9.3.1基于性能的后勤 295
9.3.2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299
9.3.3供应链管理 304
9.3.4电子标签技术 308
9.3.5制造资源缩减和材料匮乏 312
9.3.6装备一体化训练系统 318
9.3.7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 324
9.3.8持续过程改进 333
9.3.9基于状态的维修 340
9.3.10腐蚀预防与控制技术 343
9.3.11其他保障使能技术 350
9.4装备保障使能技术应用 353
参考文献 354
第10章 装备保障建模与仿真 355
10.1保障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355
10.2保障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 356
10.3装备系统仿真特性分析 359
10.3.1装备系统Agent特性 359
10.3.2装备使用与保障行为的离散事件动态特性 360
10.3.3装备维修保障行为的排队论特性 361
10.4保障建模与仿真框架 361
10.4.1建模仿真流程分析 362
10.4.2仿真系统建模结构 364
10.4.3数据输入/输出 370
10.4.4仿真系统设计 371
10.4.5关键问题分析 372
10.5保障性建模与仿真的应用 377
10.6某型步战车保障建模与仿真应用举例 378
10.6.1任务需求分析 378
10.6.2仿真模型设计 381
10.6.3仿真系统设计 383
10.6.4仿真试验 385
10.7无人机保障建模与仿真应用示例 390
10.7.1项目背景 390
10.7.2仿真模型 391
10.7.3仿真模型 392
10.7.4仿真示例 393
参考文献 396
第11章 装备保障经济性分析 398
11.1研究装备保障经济性问题的重要性 399
11.2装备经济可承受性 400
11.2.1装备经济可承受性的概念和内涵 401
11.2.2影响经济承受性的因素 403
11.2.3经济可承受性分析技术和方法 405
11.2.4提高装备经济可承受性的措施 409
11.3装备保障效能分析 411
11.3.1效能的概念与分类 411
11.3.2保障效能的度量 412
11.3.3装备保障效能模型 413
11.3.4装备保障效能分析 414
11.4装备全拥有费用 416
11.4.1寿命周期费用的基本概念 416
11.4.2装备全拥有费用构成 417
11.4.3装备全拥有费用分析的目的与应用 418
11.4.4装备全拥有费用分析的程序与要求 418
11.5全拥有费用一保障效能分析 420
11.5.1全拥有费用一保障效能分析程序 420
11.5.2全拥有费用一保障效能分析在装备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 421
参考文献 422
第12章 装备保障信息管理与保障信息化 423
12.1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和保障信息化现状 423
12.1.1国内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和保障性信息化现状 424
12.1.2国外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和保障性信息化现状 424
12.2装备保障信息的内容及范围 427
12.2.1信息的概念 427
12.2.2保障信息的分类与内容 427
12.2.3保障性信息的应用 429
12.3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统 430
12.3.1装备保障信息管理 430
12.3.2保障性信息处理流程 431
12.3.3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436
12.3.4研制中保障信息的应用 438
12.4装备保障信息化及其应用 441
12.4.1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定义及其内涵 441
12.4.2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 442
12.4.3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总体考虑 445
12.5产品保障数据包及其应用 446
12.5.1产品保障数据包的内容 447
12.5.2产品保障数据包的建立 448
12.5.3产品保障数据包的应用 450
12.6国内外相关保障信息标准及系统简介 451
12.6.1 GJB 3837—1999《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 451
12.6.2 MIL-PRF - 49506《后勤管理信息》 451
12.6.3 GEIA-STD -0007A《后勤产品数据》 453
12.6.4 S30001《后勤保障分析过程国际标准》 456
12.6.5 ISO-10303-AP239产品寿命周期保障(PLCS) 458
参考文献 463
第13章 软件保障性工程 465
13.1软件保障性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465
13.2软件保障性定义与内涵 468
13.2.1软件保障和保障性的定义 468
13.2.2软件保障性的内涵 469
13.2.3软件与硬件在保障方面的异同点 470
13.3装备软件保障性工程过程 472
13.3.1软件保障性工程的主要内容 472
13.3.2确定软件保障性要求 473
13.3.3制定软件保障方案 477
13.3.4软件保障性分析、设计与评估 478
13.3.5确定软件保障资源需求 484
13.3.6软件保障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486
13.4软件保障性工程发展展望 487
参考文献 488
第14章 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管理 489
14.1保障性系统工程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489
14.1.1保障性管理的意义 489
14.1.2保障性管理的特点 489
14.2保障性管理规划 490
14.2.1保障性计划 491
14.2.2保障性工作计划 493
14.3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496
14.3.1订购方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496
14.3.2承制方的保障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497
14.3.3保障性联合管理组及职责 498
14.4保障性评审 501
14.4.1保障性评审的类型 502
14.4.2保障性评审应注意的问题 503
14.5保障性工作经费保障 504
14.5.1保障性工作经费的支出 504
14.5.2保障性工作经费的来源 505
14.5.3保障性工作经费保证 505
14.6保障性系统工程接口管理 506
14.6.1保障性系统工程接口 507
14.6.2保障性系统工程接口管理 508
14.7保障性风险管理 508
14.7.1风险管理准则 509
14.7.2风险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509
14.7.3风险识别程序和放行准则 511
14.7.4风险管理职责 512
14.8民用现成品保障性管理 513
14.8.1采购民用现成品的保障考虑 513
14.8.2对确定非研制产品所需保障的考虑 514
14.8.3对引进装备保障问题的考虑 516
参考文献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