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 1
一 宗部的意义 1
二 宗部与山越的关系 4
三 孙吴的建国 10
四 孙吴的领兵制度 14
五 结论 20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23
西晋田制试释 29
一 曹魏屯田制度的意义及其破坏 29
二 占田与课田的解释 34
三 户调式中的田租问题 42
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 47
一 户调制的起源 47
二 户调与户赀的关系 52
三 南朝的布与调 59
四 南朝的折变 64
九品中正制度试释 70
一 九品中正制创立的原因与曹魏政治 70
二 中正的职权、组织及品第 82
三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的配合 99
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 107
一 魏晋北境各族的内迁及其所受待遇 107
二 晋末各族“变乱”的经过 119
三 人口的掠夺和占有 130
四 固有封建势力之保存及其发展 140
五 后论 157
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161
一 拓跋国家的建立 161
二 草地上的牧人和授田制度下的农民 171
三 隶户、杂户的阶级关系 190
四 结论 203
魏周府兵制度辨疑 208
一 府兵名称的起源 208
二 府兵组织系统之建立 215
三 郎将主府说质疑 221
四 乡兵与乡团 228
五 隋代宿卫制度溯源 233
六 后论 238
清谈与清议 241
魏晋才性论的政治意义 249
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260
一 名教之治的动摇 260
二 名理学 267
三 玄学的形成 270
四 由贵无到崇有 277
五 东晋以后的余波 280
六 佛教与名教的关系 283
七 后论 291
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 293
一 抱朴子讥惑篇中所论四事 293
二 魏晋期间江南的学风 302
三 东晋以后南方土著与侨人学风的差异 311
魏晋杂胡考 320
一 屠各 320
二 卢水胡 338
三 羯胡 348
四 乌丸 359
五 乞伏 366
六 稽胡 370
七 后论 374
跋语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