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动态评估简介 1
1.动态评估产生的历史背景 1
1.1 传统静态测验存在的问题 2
1.2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3
2.动态评估与静态测验的比较 4
第2章 动态评估的主要理论基础 6
1.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6
2.费厄斯坦的认知结构可塑性理论 9
第3章 动态评估的主要模式 12
1.干预式动态评估 13
1.1 布道夫的学习潜能测量方法 13
1.2 古斯克的学习测验方法 14
1.3 卡尔森和维戴尔的极限探测方法 15
1.4 坎普和布朗的渐进提示方法 16
2.互动式动态评估 17
2.1 费厄斯坦的学习潜能评估工具 17
2.2 费厄斯坦的工具性充实教学项目 18
第4章 动态评估在L2教学中的应用 20
1.干预式动态评估在L2教学中的应用 20
2.互动式动态评估在L2教学中的应用 22
第5章 外语写作理论、教学与评估 27
1.以文本为中心的写作教学与研究流派:20世纪60年代至今 28
1.1 以文本为中心的写作教学与研究的理论依据 28
1.2 强调写作结果的L2教学方法 29
1.3 L2写作结果评估方法 30
2.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流派:20世纪70年代至今 31
2.1 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教学理论依据 31
2.2 强调写作过程的L2教学方法 33
2.3 L2写作过程评估方法 35
3.以读者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流派:20世纪80年代至今 37
3.1 以读者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中心的写作教学理论基础 37
3.2 后过程时代的L2写作教学方法 39
3.3 后过程时代的L2写作评估方法 41
第6章 外语写作动态评估模型构建 44
1.外语写作动态评估的基本原则 44
2.外语写作动态评估的模型构建 45
第7章 同伴干预的过程和效果之调查 49
1.文献综述 49
2.研究问题 53
3.实验对象 54
4.实验过程 55
4.1 实验进度安排 55
4.2 实验前的培训 56
4.3 实验任务 57
5.研究方法 58
6.研究结果与分析 61
6.1 对称组和非对称组在话题种类和数量上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61
6.2 对称组和非对称组在互动模式上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63
6.3 对称组和非对称组指导者采用的提示策略对比结果与分析 67
6.4 对称组和非对称组指导者反馈质量对比结果与分析 69
6.5 对称组和非对称组同伴反馈采纳率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71
6.6 对称组和非对称组同伴干预对作文质量影响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72
6.7 对称组和非对称组指导者和学习者对同伴干预态度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79
7.小结 82
第8章 教师干预的过程和效果之调查 84
1.文献综述 84
2.研究问题 88
3.实验对象和实验任务 88
4.实验过程 89
5.研究方法 89
6.研究结果与分析 90
6.1 师生话题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90
6.2 师生互动模式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92
6.3 教师采用的主要提示策略 93
6.4 学习者在作文修改阶段对教师反馈采纳率的结果与分析 94
6.5 教师干预对作文质量的影响 95
6.6 学习者对教师干预的反馈 100
7.小结 101
第9章 同伴干预与教师干预之比较 104
1.研究问题 104
2.研究方法 104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05
3.1 同伴之间与师生之间讨论话题之比较 105
3.2 同伴之间与师生之间互动模式之比较 107
3.3 同伴和教师主要采用的提示策略之比较 109
3.4 学习者对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采纳率之比较 110
3.5 同伴干预与教师干预对学习者作文质量影响之比较 110
3.6 学习者对同伴干预与教师干预态度之比较 116
4.小结 117
第10章 外语写作动态报告的撰写 118
1.自我评估 118
2.同伴评估 130
3.教师评估 131
第11章 结语 135
1.研究结论和研究价值 135
2.研究局限 140
3.动态评估面临的问题 141
3.1 动态评估的效度 141
3.2 动态评估的信度 143
3.3 动态评估的外推性 144
4.动态评估未来研究的方向 146
参考文献 148
附录 160
附录1 同伴干预中学习者使用的调查问卷 160
附录2 同伴干预中指导者使用的调查问卷 161
附录3 教师干预中学习者使用的调查问卷 162
附录4 同伴指导Alice初稿的录音转写 163
附录5 教师指导Alice修改稿的录音转写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