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郑一奇 1
上编 出版人的思绪 1
一、探求篇 1
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3
编辑要有“站位”意识——以《谈美书简》为例 12
纸质媒体面临的挑战和使命 19
期刊的生存之道 24
出版动态管理浅说 31
健全图书的社会评价系统 38
迎接挑战和调整心态 41
社会需要与“书态平衡” 46
我们还能回到“河东”吗?——旧作重温有感 52
二、修炼篇 57
编辑是干什么的? 59
编辑应用文概说 68
建立编校人员的文字优势 75
编家应有笔如刀——文学稿件加工漫谈 78
“修面刮胡子”琐议 82
开放型的知识结构——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一 87
创造型的思维方式——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二 91
立体型的职业敏感——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三 95
编辑的谈话艺术 100
图书信息传递断想 105
三、怀人篇 113
我心中的美学老人 115
三访叶圣陶 119
想起了三位老局长 121
聆听陈原 126
作家签名散记 130
罗竹风谈“杂家” 133
六教授纵谈出版工作 137
华君武和《咬文嚼字》 141
“范老板”是一座高山 143
他倒在编辑岗位上 145
四、咀嚼篇 147
话说易中天“初出茅庐”——《〈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出版纪实 149
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关于《中国食经》的总体构思 159
亲近感和新鲜感——《文化鉴赏大成》总序 164
短篇小说的“含金量”——《世界文学金库短篇小说卷》序 168
《钦差大臣》和文化生态环境 173
“美在天真!”——《艾青论创作》编后记 178
编辑贵在“沟通”——《一个总编辑的手记》序 183
书装是一种文化表达——《书装艺谭》序 188
小荷才露尖尖角——“文艺知识丛书”第一辑巡礼 191
下编 咬嚼者的屐痕 195
五、回眸篇 195
推开三重门——《咬文嚼字》的办刊思路 197
刊物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206
努力打造刊物的气场 212
《咬文嚼字》的三道防线 219
小刊物“咬”名作家 224
“登坛品酒”余味长 232
说不尽的感动——2002年编刊回顾 237
六、观语篇 243
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 245
新成语面面观 257
错别字的危害 261
读白字浅说 269
别字的常见类型 275
做一个汉字传人 281
今天,我们如何对待汉字? 284
小心形似字的陷阱 287
别把标点不当回事 292
七、识小篇 295
常见语言文字问题六十例 297
标点符号可以叠用吗 332
不同的括号如何分工 334
缩略语中能否加顿号 336
并列词语之间可用逗号吗 338
选择问句中问号的处理方式 340
破折号和括号同为标示注释或补充说明时有何区别 342
竖排文稿必须用浪线式书名号吗 344
八、测试篇 347
书市散记(试卷) 349
胸中蛙鼓(试卷) 354
西山抒情(试卷) 359
说说这个“撞”字(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