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通史 1 先秦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朗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14092335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一卷即先秦卷。本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编叶朗先生为全书做的总序,对美学的基本问题及中国美学发展的脉络、特征做了精练的概述,反映出作者对美学基本问题以及中国美学通史的基本思考和基本观点,可视为一篇短的美学通识读物,第二部分是美学通史先秦卷的内容。本卷论述了中国美学起源时期先秦时期美学发展的历史。先秦史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作者以先秦历史发展为宏观背景,梳理美学基本内容、观点及其发展的脉络和特征,主要是梳理诸子各家的美学思想,重点讨论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些这些美学思想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系。在写法上,以思想家(著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以美学问题为辅线,探究各家对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

导言 1

一、中国美学的起始点 1

二、源头活水:先秦美学的风貌 4

三、以时代问题引领思想经典的研究 11

四、本卷的写作脉络 16

第一章 春秋之前的意义世界 18

引言 18

第一节 “象”与“兴”:华夏美学的人文源头 21

一、巫为礼之源 21

二、文、物、象 24

三、象形字 31

四、通神之兴 34

第二节 易象与意象 39

一、人世戏剧的模型 39

二、阴阳对待的动态之美 42

第三节 《诗》:名物与风情 48

一、《诗》之名物与精神家园 49

二、《诗》的风情与风教 54

第四节 音乐化的天道秩序 59

一、人文与天道 60

二、成均之教 67

第五节 “文”的蜕变 73

一、奢华与彷徨 74

二、理性化的两面 80

第二章 《老子》美学 85

第一节 老子概说 86

一、“老子”与史官 86

二、老子思想的旨趣 88

三、《老子》美学的意义 91

第二节 大象无名 93

一、有无相生 93

二、对待之妙 97

三、假名与“大象” 99

第三节 生命之道 104

一、婴儿之柔 105

二、专气致柔 107

三、真正的强大 111

第四节 审美心胸(一):知足者富 114

第五节 审美心胸(二):虚极以观复 122

一、涤除玄鉴 122

二、反观其身 125

第六节 抱一守独的审美理想 129

一、抱一为天下式 129

二、“独”:道家的圣人形象 131

第七节 不言之教 136

一、不思美善的为政之道 136

二、“小国寡民”的美俗理想 139

第三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 143

第一节 孔子概说 144

一、儒家的兴起 145

二、孔子的生平和追求 147

三、孔子的气象与儒家的审美精神 149

第二节 诗教切磋 151

一、孔子之前的诗教 151

二、孔子为何重视诗教 153

三、“诗可以兴” 156

第三节 君子人格 163

一、“君子和而不同” 164

二、文质彬彬之典范 169

三、“君子不器”的美育理念 173

第四节 “孔颜之乐” 175

一、切磋琢磨:君子之学 176

二、游戏:君子之争 179

三、乐以忘忧 183

四、孔子的“艺术学” 186

第五节 存在与敬畏 192

第六节 “仁”与天道信仰 199

第四章 思孟学派的美学思想 206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状况 207

一、“士气”:战国思想的社会背景 208

二、战国时代美学思想的一般问题 212

第二节 “美情”与“致诚” 214

一、美情曰真 215

二、尽己为诚 218

三、仁声入人深 223

第三节 身心同观的威仪之美 228

一、道不远人 228

二、作为意义基点的“身” 231

三、“威仪”与“玉色” 236

第四节 时代忧患中的孟子学说 242

一、针对墨家的论辩:义利之辨 244

二、针对杨朱的论辩:小体大体之辨 247

第五节 人性之美与自得之乐 252

一、性善论的美学证明:情感的自明性 253

二、性善论的美学意义:内求之乐与普遍之美 258

第六节 人格之美与大人境界 262

一、“践形”与“养气” 263

二、大人之“化”与“兴” 267

三、“养”:基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 271

第五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 276

第一节 庄子概说 277

一、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 277

二、时代问题与庄子的思想旨趣 278

三、庄子的哲学及其美学内涵 283

第二节 处物不伤 285

一、驰心不足以为乐 286

二、无用之用 288

三、“以鸟养养鸟” 291

第三节 无知之知 295

一、突破小知 295

二、孰知美恶? 300

三、小大之辨 305

第四节 适者忘言 308

一、忘于江湖 308

二、言无言 317

第五节 “游”与“逸”:道家的大人境界 322

一、游刃有余 322

二、游于一 325

三、大人之游 328

第六节 庄子思想的宗教感 332

一、超越生死 333

二、道通一气 337

三、“无情”与“心镜” 342

第六章 《易传》的美学思想 349

第一节 《易传》概说 350

一、《易传》的思想史定位 350

二、《易传》的主题与思想史意义 353

三、《易传》的美学意义 355

第二节 乾坤之象 357

第三节 立象以尽意 364

第四节 不测之谓神 372

第七章 战国末期的美学 381

第一节 战国末期的学术合流 381

一、战国末期的“一统”要求和诸子思想的“入海口” 381

二、战国末期的美学思想概述 384

第二节 荀子论人性与礼的功能 387

第三节 “血气和平”与“移风易俗” 394

第四节 稷下学派的“精气”与“虚静”观念 404

第五节 术数构架中的“天”与“人” 413

参考书目 422

索引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