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4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维贵,王展飞主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41506982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在现时代的大变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一、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1

二、各种学派、思潮的挑战 9

三、马克思主义经受检验并将得到新发展 1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 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 20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0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1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 2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 29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29

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34

第三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36

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36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9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和方法 40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43

第一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43

一、人类对世界本质认识的由来及哲学基本问题 43

二、由古代朴素唯物论到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历史发展 48

三、唯物论发展的最高形式——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52

第二节 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 55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55

二、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7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0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63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的反映 63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67

三、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关系的一般特点 69

第三章 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73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3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73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76

第二节 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80

一、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80

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81

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86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89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92

一、原因和结果 92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93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95

四、内容和形式 96

五、现象和本质 97

第四章 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9

第一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99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二者的关系 99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03

第二节 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运动 106

一、实践在主体反映客体中的决定作用 106

二、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过程 109

第三节 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 113

一、真理的客观性 113

二、真理的辩证性 114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7

第四节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19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19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121

三、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122

第五章 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规律 125

第一节 社会历史前提和社会形态 125

一、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125

二、社会基本结构 127

三、社会形态 129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 130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30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6

三、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 139

第六章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44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144

一、人的本质 144

二、人的价值 147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50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150

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54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 158

一、社会历史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158

二、社会进步和人类的自觉能动性 162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本质 166

第一节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66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166

二、劳动价值论是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前提 17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 176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176

二、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 182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86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88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188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90

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19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194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194

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199

三、资产阶级人权的历史进步性和反动性 205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209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209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212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213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21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17

一、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17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220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 221

一、资本积累的实质 221

二、资本积累的对抗性质 22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实现过程中的矛盾 227

一、资本的循环、周转过程及其内在矛盾 227

二、社会资本在实现过程中的矛盾 230

第四节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 232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32

二、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236

第十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238

第一节 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38

一、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38

二、国际垄断的发展 244

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 247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 249

一、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249

二、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结合 252

三、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机制 255

第三节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必然趋势 258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58

二、资本主义矛盾进一步加深 261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向社会主义转化准备着条件 269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 271

第十一章 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 276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276

一、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力量 276

二、无产阶级担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277

三、无产阶级成为战胜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要有一个锻炼成长和成熟过程 279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道路 282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282

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 284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 286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286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288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293

第一节 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和历史条件 293

一、社会主义从“共同胜利论”到“一国胜利论”的发展 293

二、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胜利的历史条件和光辉实践 297

第二节 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300

一、马克思、列宁对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论证 300

二、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合乎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 302

三、经济落后国家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是正确的 304

第三节 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后带来的新课题 306

一、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306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受到制约 308

三、改造小农经济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309

四、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 31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具体形式 31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的现实 313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313

二、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同社会主义现实的关系 3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优越性 320

一、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过程 320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323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不同现实形式 332

一、从实际出发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32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具体形式 336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走自己道路的生动体现 33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 3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 34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主要表现 341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344

三、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3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48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348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50

三、抓住时机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351

第三节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353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53

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356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指导原则 35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361

一、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61

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没有改变向共产主义前进的必然趋势 363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