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称理学大师,却往往言行不一 1
拍马有术,明贬暗褒悦龙颜 1
学而庞杂,滥竽充数得美名 5
参劾恩人,为自己洗刷罪过 7
为筹军饷,大设苛捐与杂税 12
言行不一,自己破自己诺言 17
坚壁清野,好胜心甚於仁心 21
抢财灭迹,欲盖弥彰保兄弟 24
服丧纳妾,违背礼教与道德 27
第二章 丢弃仁义,人称「曾剃头」 31
将领叛变,连告密者也被杀 32
任人唯亲,重亲情而轻人情 35
平息内乱,刀口对向太平军 39
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民声怨 42
斩草除根,对异己实施打击 45
第三章 多次抗旨不遵,难称板荡忠臣 51
请假未准,却已悄然弃军奔丧 52
拒不支援,坐观清军大营攻破 56
指挥不灵,自说自话独断专行 60
为泄私愤,捏造同僚几大罪状 63
欺上瞒下,大鸿儒言行不一 66
误人子弟,上梁不正下梁亦歪 69
第四章 进退维谷,思想矛盾的可怜人 73
为得实权,假意说终身守丧 74
修身养性,讲理学自相矛盾 77
气量窄小,为人处世心机重 79
为掩己过,就撒了弥天大谎 83
贪恋权位,死撑面子苦苦熬 87
第五章 愚忠,深陷传统礼教难以自拔 93
纸上谈兵,七次上疏无作为 94
言行不一,公然暗施其手段 100
不敢称王,顾左右而言其他 107
半壁无主,鼎之轻重未敢问 107
心疑生鬼,反误了卿卿性命 110
倡导血诚,唯唯诺诺做奴才 113
固执己见,家训寻常谬误多 118
强调愚忠,任用下属有讲究 121
天颜难犯,君臣纲纪不敢违 125
到老才醒,「中兴」清朝恍如梦 130
第六章 名利至尊,舍去一切保清誉 137
想得大名,却逃不脱宿命论 138
追逐名利,对小事过分敏感 140
战战兢兢,整日提防遭暗算 144
太重虚名,每日夜尽受煎熬 150
心病太多,全都是为利所驱 153
患得患失,哪堪衰老之将至 159
第七章 迷信相术,用人不当 163
识人有误,门生对老师不留情 164
唯利是诱,曾沈关系势如水火 171
用人唯亲,旗下将领自立门户 176
待人不诚,暗隐心机畏良友 179
以貌取人,相术封官多有失误 181
用人以德,弟子却与自己抢功 186
自欺欺人,被骗千金尚不自醒 189
第八章 常败将军,缺乏军事指挥才能 193
九江惨败,祁门被围险丧性命 194
屡战屡败,两度自尽却又被救 197
屡败屡战,投机之多胜於实战 200
谨小慎微,「儒缓」之名副其实 204
对付捻军,黔驴技穷难以再胜 207
第九章 镇压太平天国,阻挡历史巨轮 211
异军突起,培植湘军做老本 212
事后诸葛,败军之将常言勇 216
大张绅权,借地主对付百姓 219
老谋深算,另辟战场找后路 222
迷信占卜,为当官付出代价 227
施展计谋,釜底抽薪围天京 232
为夺头功,心惊肉跳胆亦碎 236
第十章 深藏不露,掩盖沽名钓誉之心 241
培植党羽,湘江乡党成一派 242
攀附权贵,十年间连升十级 248
讨好朝廷,写部日记虚示人 259
宦海浮沉,深知为官之权术 257
假装糊涂,世人皆醉我独醒 262
雷霆手段,大裁湘军保自安 266
第十一章 曲意逢迎,宁得罪国人不肯得罪洋人 275
助洋为虐,不顾自己同胞死活 276
自作聪明,不料反被洋人利用 281
从师不同,卖国爱国天壤之别 287
投降卖国,遭孙中山先生痛斥 292
子违父意,与洋人进行大抗争 296
操办洋务,为的是求船坚炮利 302
曾规李随,师徒一同卖国求和 306
曲意求和,违心查办「天津教案」 312
第十二章 克己清廉,实则为自己图谋大功名 317
喜谈儒德,靠传统礼教约人心 318
蛊惑人心,欲使自己流芳百世 321
为表愚忠,不惜牺牲兄弟性命 324
化公为私,把湘军看作曾家军 328
驭使部下,善用胡萝蔔加大棒 331
不听众议,险些落得晚节不保 333
第十三章 丧失清官本色,老来与贪官同流合污 337
官场碰壁,受挫使得心转变 338
曲线升官,左右逢源得官做 340
平衡有术,官场上八面玲珑 344
拉帮结派,朝中有人好做官 348
拉拢手下,攻心术乃为首选 351
裙沾带连,悉心培育关系网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