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 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兼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征 1
二 论价值取向的全面与协调——兼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超越与当代意义 7
三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及特点 14
四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域发展 20
五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发展 28
六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互动共进 35
七 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发展性课题 44
八 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主导——论高校德育的民族文化教育与主导 53
九 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家政治主导——兼论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高校主旋律教育 59
十 论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 68
第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精神价值彰显研究 77
一 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与价值彰显——努力建设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与精神家园 77
二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传统道德资源的历史超越及其意义 84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8
四 共产党人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94
五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与价值取向——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 95
六 论当代精神文化的发展与价值 102
七 论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 107
八 论精神交往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115
九 论现代道德关系的发展 123
十 论道德资源的缺失与发展 127
十一 我国社会流动境遇中的价值诉求、冲突和方向 134
第三篇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研究 141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41
二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6
三 论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矛盾——兼论我国人的现代化的特殊性 156
四 论制度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 166
五 试论人的信息异化及其扬弃 175
六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新视域——兼评曾令辉教授的《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 180
七 青年社会竞争适应阻碍与超越研究 186
第四篇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 195
壹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 195
一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努力建设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与精神家园 195
二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发展 204
三 理想信念的丰富与发展——兼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代社会功能 212
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17
五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拓展 222
六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229
七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 238
八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访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 243
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德育)发展研究 248
九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成果 249
十 论高校德育的功能发展 256
十一 关于高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60
十二 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 265
十三 把握学生中新的发展趋势,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270
十四 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75
十五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 280
十六 高校德育主导性与多样性发展的失衡与成因 288
叁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发展研究 295
十七 邓小平改革创新思想教育方法的贡献 295
十八 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的结合 298
十九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306
二十 论现代社会的社会动员 310
二十一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自教自律 317
二十二 论冲突及其缓解方法 323
肆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比较研究 329
二十三 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329
二十四 德育环境理论比较研究 333
二十五 美国、日本的德育环境建设 350
二十六 论当代西方国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357
第五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 363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定位研究 363
二 与时俱进推动学科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与使命 368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与视野 375
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的理论发展课题 379
五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 383
六 试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导性与前沿性 393
附录 401
一、获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奖励 401
二、出版的专著、丛书与统编教材 401
三、主持调查研究与撰写的研究报告 404
四、发表学术论文简况 405
五、学术兼职 405
后记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