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文学炼金术 1
“野草”在歌唱——读鲁迅《野草》 3
灰姑娘·红姑娘——《青春之歌》及革命文艺中的爱欲与政治 11
“文革后”新文学的曙光——从食指到白洋淀诗群的诗歌写作 34
莫言,或文学应该如何还债 56
莫言,一个“病态”时代的文化征候 61
扎西达娃、西藏与文学地理学 67
格非的时间炼金术 70
关于李洱《遗忘》的“学术讨论会” 84
丽娃河畔的纳喀索斯——宋琳诗歌的抒情品质及其焦虑 91
写作如何成为公民社会的典范——关于文学及人文学术的公共性的思考 104
文学守护心灵 111
第二辑艺术无用功 119
样板戏:革命神话及其形式 121
消费叙事中的革命与情欲——电影《山楂树之恋》的精神分析 147
旁观和嬉戏——1960年代生人的精神特质与空间意识 153
现代木刻艺术的辉煌与困局 162
无用功,或劳动的神话及其终结 166
塑造中国身体:身体主权与身体技术 171
光影中的记忆与遗忘——为《1980:上海祭忆》而作 189
超现实主义的“黑弥撒” 194
未来主义·时间与权力 199
拱廊街,或资本主义的空间寓言 202
桥与楼的梦想 210
风景的诞生与政治地理学 216
第三辑穴居族之梦 221
文化研究——知识繁殖还是生活批判? 223
当代大众文化:从“大话”到“山寨” 229
灾难记忆与灾难叙事 233
“中产阶级”的梦想及其终结 240
搬起萨特砸自己的脚 246
淡蓝色的药片,或生与死 251
精神疾患诊疗史与理性的边际 259
旋转,旋转,伟大的晕眩 263
穴居族狂想曲 267
上海文化:一个世纪的变迁 271
旧上海的三重叙事与想象 278
上海城市的“地段崇拜” 283
附:旧典重估四则 288
《堂吉诃德》:骑士文化及其影子 288
《傅科摆》:符号世界的叙事历险 291
《愚公移山》:古典时代的劳动 294
《半夜鸡叫》:时间与阶级意识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