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江风主编;徐仪明,李世桥副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5128707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所作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因此,努力探索、发掘和在研究民族文化的历史遗产,为当今的现实社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是人的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从过程的意义上看,文化一方面是在人和自然基础上不断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对人和自然不断改造,使人不断从动物状态中提升即不断人化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文化在这两方面的价值,理解这种创造还包含着人自身的改造,文化研究才更有意义,文化建设才更有针对性。因此,本教材一方面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结构、基本精神与历史线索的研究与介绍,另一方面十分注意结合社会现实需要对当今文化体系的建设作出深情呼唤。而后乾的实现是当今仍至今后几代中国人的伟大历史责任。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研究范围与对象 1

一、文化与文明 1

二、文化的结构与分类 3

三、文化的功能 5

四、中国文化概论的研究范围 8

第二节 中国文化发展概述 9

一、中国文化的萌发与奠基 9

二、中国文化的成熟 14

三、中国文化的转衰 17

四、近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与走向 19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22

一、道德理想主义特征 22

二、追求和谐统一的特征 24

三、延续性与内聚性特征 29

第四节 学习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32

一、学习概论的目的 32

二、学习概论的现实意义 32

三、学习概论的方法 34

第二章 中国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36

第一节 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36

一、地理环境 36

二、人种因素 41

三、经济与生产方式 44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49

一、宗法分封制与郡县制 49

二、中国古代官吏制度 57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66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66

一、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66

二、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75

三、崇德利用与尚中贵和 78

第二节 神话与民族精神 84

一、上古神话的产生与分类 84

二、神话中的民族精神 89

三、神话与各文化门类的关系 91

第四章 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99

第一节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99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演化 102

一、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 102

二、汉代儒家的天人观念 109

三、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112

第三节 道家思想的嬗变与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 113

一、道家思想的嬗变 113

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 118

第四节 中国化的佛教与宋明理学 123

一、佛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

二、儒学的新形态——宋明理学 125

第五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 129

一、与政治伦理联系紧密 131

二、唯物与辩证的思想传统 132

三、重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 134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 136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宗教的总体特征 136

一、贫乏性 139

二、实用性 140

三、兼容性 141

第二节 中国原始宗教 142

一、自然崇拜 143

二、图腾崇拜 143

三、生殖崇拜 144

四、祖先崇拜 145

五、天神崇拜 145

第三节 中国传统道教 146

一、道教的形成 147

二、道教的思想渊源 147

三、道教的产生及其流布 149

四、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形式 151

第四节 中国化的佛教 152

一、佛教的教义与宗派 152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154

三、佛教的中国化 156

四、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68

第六章 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我修养 170

第一节 传统的价值取向与国民心理 170

一、传统的价值取向 170

二、传统的国民心理 177

第二节 传统的修养之道 182

一、儒家的心性修养 182

二、道家的虚静导引 187

三、佛家的定慧双修 191

第七章 民俗与传统文化 193

第一节 民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193

一、民俗的概念及其范围 193

二、民俗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195

三、民俗的社会作用 196

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产生及历史背景 198

一、中国民俗的产生 198

二、民俗产生的条件及背景 200

第三节 中国民俗的民族特点 204

一、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204

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 207

三、实用性特点 208

第四节 民俗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 210

一、民俗与文学 210

二、民俗与历史学 214

三、民俗与社会学 216

第五节 移风易俗与社会进步 218

一、移风易俗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218

二、扬善弃陋,倡导社会主义新风俗 219

第八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神 223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神 223

一、古代文学艺术的哲学背景 223

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228

三、抒情写意的主体精神 232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 236

一、审美与真善 236

二、意境与意象 241

三、形神与虚实 245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形态 251

一、阳刚与阴柔 251

二、中和之美 254

第九章 中国传统教育 257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机构与考试制度 257

一、教育机构 257

二、科举制度 268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其特征 272

一、教育思想 273

二、教学思想 278

第十章 中国古代科技 286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科学和技术的贡献 286

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286

二、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291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 294

一、古代科技整体观的思想基础 294

二、古代科技整体观的长处与不足 296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299

一、实用性与古代国家政治的关系 299

二、实用性的具体表现与相互关系 300

三、实用性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关系 301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科技方法论 303

一、古代科技方法论的逻辑起点 303

二、辨合、符验、解蔽的方法论 306

三、观变、知常、明理的方法论 307

第十一章 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 310

第一节 文化评估与文化选择 310

一、文化论争与文化变革(一) 310

二、文化论争与文化变革(二) 315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文化建设 319

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 319

二、传统文化的前景 323

三、与时俱进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 327

后记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