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 1
1.1训诂的含义 1
1.2训诂的产生和发展 3
1.3训诂学及其性质任务 10
第二章 训诂的体制(上)——随文释义的注疏 16
2.1随文释义注疏概述 16
2.2随文释义注疏的类别和名称 19
2.3随文释义注疏的编排体例 25
2.4注家的不同注解风格 26
第三章 训诂的体制(下)——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 30
3.1《尔雅》 30
3.2《说文解字》 41
3.3《方言》 47
3.4《释名》 51
第四章 训诂的内容 56
4.1释义 56
4.2注音 66
4.3辨字 68
4.4校勘 69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上) 74
5.1形训 74
5.2声训 85
5.3义训 94
第六章 训诂的方法(下) 102
6.1考核异文 102
6.2审察词例 105
6.3比较互证 112
第七章 训诂的术语 116
7.1释义术语 116
7.2注音术语 125
7.3校勘术语 127
第八章 训诂的原则 130
8.1遵循词义的社会性 130
8.2注意词义的时代性 136
8.3释义要联系语境 142
8.4释词必须兼顾析句 147
第九章 训诂中的语言文字障碍 157
9.1训诂中的文字障碍 157
9.2训诂中的语言障碍 168
第十章 训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5
10.1注意避免曲解文意,穿凿附会 195
10.2注意避免丝牵藤连,逞博烦琐 199
10.3注意避免不求甚解,望文生训 200
10.4注意避免滥用通假 207
10.5注意避免无中生有,增字强释 211
10.6注意避免就词释词,不讲语法 213
第十一章 训诂学的运用 218
11.1训诂学在古书注释和古文今译中的运用 218
11.2训诂学在工具书编纂中的运用 222
11.3训诂学在古文阅读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29
主要参考书目 235
后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