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
第二节 “非常论题”的多重面相 4
第三节 本书任务与研究方法 13
第一章 儒家公私观念的起源 23
第一节 公与私的原始意涵 24
第二节 公私含义的历史演进 33
第三节 公私关系的早期类型 52
本章小结 59
第二章 公私含义及其义理结构 61
第一节 多价性:公私概念的三重意涵 62
第二节 公共性:公私含义的基准视界 73
第三节 有机论:公私观念的义理结构 87
本章小结 113
第三章 公私领域论 115
第一节 公私领域的概念界定 116
第二节 公私领域的本质特征 123
第三节 公私领域轴心原则的位移 146
本章小结 165
第四章 公私与道德论 167
第一节 研究取径与概念辨析 168
第二节 作为德目的公与私 182
第三节 领域性公私视阈下的儒家德目 190
本章小结 212
第五章 公私义理的内在矛盾与治道困境 213
第一节 一个矫情的推理 214
第二节 道义与天命之间的张力 222
第三节 公私领域中的忠孝冲突 230
本章小结 237
余论 先秦儒家公私之辨的现代省思 239
第一节 儒家公私观念的价值辨正 240
第二节 儒家公私义理局限的超越 246
第三节 儒学资源与公共哲学的建构 252
参考文献 257
附录 269
附表1:《书》、《诗》等文献中“私”字的典型用法及含义 269
附表2:《论语》、《孟子》、《荀子》中“公”字的典型用法 276
附表3:《论语》、《孟子》、《荀子》中“私”字的典型用法 281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