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椿叶花椒生物学特性及其特征 1
1 椿叶花椒生物学特性及用途 2
2 椿叶花椒的资源分布 2
3 形态特征 2
4 种子物理习性及吸水特性 4
5 木材解剖特征 5
5.1 显微结构切片的制作 5
5.2 木材构造基本特征 5
第2章 椿叶花椒种子生理 7
1 种子休眠与萌发概述 8
2 椿叶花椒种子形态观测及物理指标测定 9
3 椿叶花椒种子贮藏与浸种方法 10
3.1 椿叶花椒种子贮藏方式对种子的影响 10
3.2 椿叶花椒浸种处理与酶活性 12
4 椿叶花椒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14
4.1 层积处理种子糖与淀粉的动态变化 14
4.2 层积处理种子脂肪的动态变化 17
4.3 层积处理种子蛋白质的动态变化 17
4.4 种子打磨处理 19
第3章 容器苗培育技术 21
1 容器育苗概述 22
2 容器苗培育技术 22
2.1 圃地选择 22
2.2 营养土的配制及装袋 22
2.3 芽苗培养 22
2.4 容器苗培育 23
3 施肥处理与苗木生长 24
3.1 施肥与地径生长 24
3.2 施肥处理与苗高生长 26
3.3 施肥与主茎生物量 27
3.4 施肥与根系生物量 28
3.5 施肥与叶生物量 28
3.6 施肥处理与总生物量 29
3.7 施肥与根冠比的关系 30
3.8 施肥处理与叶面积生长 30
4 生理指标数学模型的建立 30
5 生长量及生理指标的层次聚类分析 31
5.1 不同处理下生长量的Q型聚类分析 32
5.2 不同处理下生物量的Q型聚类分析 32
5.3 不同处理下生理指标的Q型聚类分析 32
第4章 幼苗生理学特性研究 35
1 林木抗旱生理研究 36
2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37
2.1 水分胁迫与渗透调节研究 37
2.2 水分胁迫与光合作用及相关酶活性研究 38
2.3 水分胁迫与呼吸作用研究 39
2.4 水分胁迫对氮代谢和脯氨酸影响的研究 40
2.5 水分胁迫与碳代谢研究 41
2.6 水分胁迫与抗氧化体系研究 41
3 植物抗旱分子生物学研究 42
3.1 干旱诱导基因表达研究 42
3.2 林木抗旱基因工程研究 43
4 椿叶花椒幼苗水分胁迫对生理特性的影响 43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
4.2 酶活性测定方法 44
4.3 不同贮藏温度对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47
4.4 不同贮藏方式对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48
4.5 PEG处理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9
4.6 PEG处理下各种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54
第5章 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57
1 氮、磷、钾营养对林木生长及生理影响研究 58
2 苗木配方施肥试验设计及指标测定 60
2.1 苗木配方施肥试验设计 60
2.2 苗木生理指标测定 60
3 施肥处理与苗木光合生理特性 60
3.1 施肥处理与叶绿素含量 60
3.2 施肥处理与光合速率 62
3.3 施肥处理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动态 62
3.4 施肥处理与蒸腾速率日动态 63
3.5 施肥处理与气孔导度日变化 63
3.6 施肥处理与胞间CO2浓度日变化 64
3.7 施肥处理与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 64
3.8 施肥处理与叶温、气温日变化 64
3.9 施肥处理与大气CO2浓度日变化 65
3.10 施肥处理与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 66
3.11 施肥处理与叶片水压亏缺日变化 66
3.12 施肥处理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66
4 光合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 67
5 净光合速率影响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68
5.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8
5.2 逐步回归分析 68
5.3 主成分分析 69
第6章 椿叶花椒组织培养技术 71
1 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原理 72
2 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72
2.1 林木品种改良及良种繁育 72
2.2 种苗的快繁和脱毒 73
2.3 种质资源的保存 73
2.4 次生代谢物的生产 74
2.5 组培快繁的优点 74
3 椿叶花椒组织培养技术 75
3.1 培养材料来源及实验条件 75
3.2 组织培养技术设计 75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79
3.4 结论与讨论 91
4 附表:四种基本培养基配方 95
MS培养基 95
WPM培养基 95
B5培养基 96
White培养基 96
第7章 人工林培育技术 97
1 人工林概述 98
1.1 人工林概念 98
1.2 人工林特点 98
1.3 人工林产量构成特点 98
2 造林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定 98
2.1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原则 99
2.2 立地条件划分方法 99
2.3 立地质量评价 100
3 优良种源与优良无性系选择 101
3.1 优良种源及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意义 101
3.2 种源试验 101
3.3 优树选择 102
3.4 椿叶花椒无性系选育程序 102
3.5 椿叶花椒无性系选育 103
4 适地适树 103
4.1 适地适树的标准 104
4.2 适地适树的途径 104
5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105
5.1 林分密度与林木生长 105
5.2 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 106
5.3 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 107
5.4 种植点配置 107
6 混交林营造技术 108
6.1 混交林培育的理论基础 108
6.2 混交林培育技术 109
7 造林地整理 111
7.1 造林地清理 112
7.2 造林地的整地 112
8 植苗造林与幼林抚育 113
8.1 植苗造林 113
8.2 人工幼林抚育与管理 114
9 森林抚育间伐 115
9.1 抚育间伐的种类和方法 115
9.2 抚育间伐技术指标体系 115
10 林分改造 116
10.1 林分改造的对象 116
10.2 低价值林分的改造 116
第8章 椿叶花椒生长及林分生产力 117
1 调查区概况 118
2 研究方法 118
2.1 样地设置与林分调查 118
2.2 生物量调查及数据处理 118
3 结果与分析 119
3.1 林木生长规律 119
3.2 林分生物产量及生产力 122
第9章 椿叶花椒木材特性研究 125
1 木材性质研究进展 126
1.1 木材解剖性质研究进展 126
1.2 木材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126
1.3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进展 126
2 椿叶花椒木材性质测定分析 128
2.1 实验材料 128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28
2.3 结果与分析 132
第10章 丰产示范林经济效果评价 139
1 研究分析方法 140
1.1 样地设置与林分调查 140
1.2 生物量调查 140
1.3 分析方法 140
2 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的确定及其分析 140
2.1 产量调查 140
2.2 产值分析 140
2.3 成本 140
2.4 利润 141
2.5 投资回收期 142
2.6 产出投入比 142
2.7 净现值 142
2.8 内部收益率 143
2.9 灵敏度分析 143
第11章 营造林工程规划设计 145
1 造林规划设计分类 146
1.1 造林总体规划 146
1.2 造林调查设计 147
1.3 造林作业设计 147
2 造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147
3 工程造林 148
3.1 工程造林概述 148
3.2 工程造林的主要内容 148
4 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分类 149
4.1 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分类 149
4.2 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按林种划分 150
5 营造林工程调查设计 151
5.1 营造林工程调查设计的主要调查因子与划分标准 151
5.2 营造林工程成效评价标准 153
5.3 造林调查设计工作程序和内容 154
6 营造林工程基地规划与设计 157
6.1 项目建议书 157
6.2 可行性研究 158
6.3 总体设计 161
6.4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作业设计 162
第12章 人工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与施工管理 165
1 人工林间伐作业设计的意义 166
2 间伐作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166
3 区划与测量 167
3.1 作业小班区划遵循原则 167
3.2 作业小班区划方法 167
3.3 作业设计图绘制要求 167
3.4 区划线的伐开与标号 168
4 小班调查 168
4.1 地况调查 168
4.2 林况调查 168
5 作业设施的选设 170
5.1 集材道的选设 170
5.2 装车场(楞场)的选设 171
5.3 工棚、机库、油库的设置 171
6 内业计算与设计 171
6.1 确定抚育间伐对象 171
6.2 确定抚育间伐方式与方法 171
6.3 确定抚育间伐强度 171
6.4 经费概算和绘制作业设计图 172
7 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172
7.1 前言 172
7.2 自然概况 172
7.3 调查设计要点 172
7.4 效益分析 173
7.5 对生产单位的要求与建议 173
8 施工管理 173
9 检查验收 173
参考文献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