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物化学的概念和内容 1
一、人体的物质组成 1
二、结构与功能 1
三、物质代谢及其调控 2
四、遗传信息及其表达 2
第二节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 3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5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5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5
二、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5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8
一、肽键和多肽链 8
二、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 9
三、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10
四、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3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3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 13
二、蛋白质分子的亲水胶体性质 14
三、蛋白质的变性 15
四、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16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类 16
一、根据分子形状分类 16
二、根据化学组成分类 16
三、根据溶解度分类 17
第三章 核酸化学 19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19
一、核酸的基本成分 19
二、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20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21
一、核酸的基本结构 21
二、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 22
三、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 23
第三节 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 24
一、三磷酸腺苷 25
二、辅酶类核苷酸 25
三、环核苷酸 25
第四章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27
第一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27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27
二、生物膜的结构 28
第二节 生物膜的物质转运 29
一、被动转运 29
二、主动转运 30
三、膜动转运 32
第三节 细胞膜受体 32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 32
二、受体的化学本质和与配体的结合方式 33
三、膜受体及其作用方式 33
第五章 酶 37
第一节 概述 37
一、酶的概念 37
二、酶的作用特点 37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39
一、酶的化学组成 39
二、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40
三、酶原与酶原的激活 41
四、同工酶 42
五、酶作用的基本原理 43
第三节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44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 44
二、酶浓度的影响 45
三、温度的影响 45
四、pH的影响 45
五、激动剂的影响 46
六、抑制剂的影响 46
第四节 酶的命名、分类及其 48
在临床上的应用 48
一、酶的命名 48
二、酶的分类 49
三、酶在临床上的应用 49
第六章 维生素 52
第一节 概述 52
一、维生素的概念 52
二、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 52
三、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 52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52
一、维生素A 53
二、维生素D 54
三、维生素E 55
四、维生素K 56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56
一、维生素B1 56
二、维生素B2 57
三、维生素PP 58
四、维生素B6 59
五、泛酸 59
六、生物素 60
七、叶酸 60
八、维生素B12 61
九、维生素C 62
第七章 生物氧化 67
第一节 概述 67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67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 67
三、生物氧化的特点 68
四、生物氧化的酶类 68
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69
一、单纯脱羧 69
二、氧化脱羧 69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70
一、呼吸链的组成及其作用机理 70
二、重要的呼吸链 72
第四节 生物氧化中能量的生成和利用 73
一、低能键和高能键 74
二、ATP的生成 75
三、高能磷酸键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78
第五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79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79
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80
第八章 糖代谢 83
第一节 概述 83
一、糖的生理功用 83
二、糖代谢概况 83
第二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84
一、糖原的合成 84
二、糖原的分解 85
三、糖异生作用 86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87
一、糖的无氧分解 87
二、糖的有氧氧化 90
三、磷酸戊糖途径 94
第四节 血糖 96
一、血糖浓度及其恒定的意义 96
二、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96
三、血糖浓度的调节 97
四、高血糖与低血糖 97
第九章 脂类代谢 101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脂类的基本概念 101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101
第二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101
一、血脂的种类和合量 101
二、血浆脂蛋白 102
第三节 脂肪代谢 105
一、甘油的代谢 105
二、脂肪酸的氧化 105
三、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07
四、脂肪的合成代谢 108
第四节 磷脂代谢 110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 110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 111
三、甘油磷脂与脂肪肝 112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112
一、胆固醇的合成代谢 112
二、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 113
第十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116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16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16
二、氮平衡 116
三、蛋白质的营养意义 117
第二节 蛋白质在肠内的腐败作用 118
第三节 氨基酸一般代谢 118
一、氨基酸代谢概况 118
二、联合脱氨基作用 119
三、嘌呤核苷酸循环 121
四、氨的代谢 122
五、α—酮酸的代谢 125
第四节 部分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125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25
二、一碳基团代谢 125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 127
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128
五、支链氨基酸代谢 129
第五节 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129
一、糖与脂类代谢的联系 129
二、糖与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129
三、脂类与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129
第十一章 核酸代谢 132
第一节 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132
一、核酸的消化 132
二、核酸的吸收 132
第二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33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133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 134
第三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35
一、嘌呤核苷酸合成 135
二、嘧啶核苷酸合成 137
三、脱氧核苷酸合成 138
第十二章 基因信息的传递 140
第一节 概述 140
第二节 DNA生物合成—复制 141
一、DNA复制原理——半保留复制 141
二、DNA复制过程 141
三、DNA反转录合成 142
第三节 RNA生物合成——转录 142
一、RNA转录原理——不对称转录 142
二、RNA转录过程 143
第四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 144
一、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144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147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150
第五节 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 152
一、制备目标基因 152
二、制备载体 152
三、DNA重组 153
四、转化 153
五、外源性基因的表达 153
第十三章 血液 156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 156
一、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157
二、不含氮的有机物 157
三、无机盐 158
四、酶及酶原 158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 158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与功能 158
二、清蛋白 160
三、球蛋白 160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 161
一、血红蛋白(Hb)与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161
二、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164
第十四 章肝脏生化 167
第一节 肝脏与营养物质代谢 167
一、肝脏与糖代谢 167
二、肝脏与脂类代谢 168
三、肝脏与蛋白质代谢 168
四、肝脏与维生素代谢 169
五、肝脏与无机盐代谢 169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169
一、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 169
二、生物转化作用的化学反应类型 170
三、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172
四、肝脏与激素灭活 173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代谢 173
一、胆汁及其组成成分 173
二、胆汁酸代谢 174
三、胆汁酸的生理功用 175
第四节 血红素的分解代谢 176
一、胆红素的生成 176
二、胆红素的运输 176
三、胆红素在肝内的转化 177
四、胆红素在肠腔的转化 177
五、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178
第十五章 水与电解质平衡 181
第一节 体液 181
一、体液的含量、组成与分布 181
二、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分布特点 182
三、体液的交换 183
第二节 水平衡 184
一、水的生理功能 184
二、水平衡——水的来源与去路 185
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 186
一、电解质的生理功用 186
二、钠、氯代谢 187
三、钾代谢 188
第四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88
一、神经系统调节 188
二、激素调节 189
第五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191
一、脱水 191
二、低血钾 192
三、高血钾 192
第六节 微量元素代谢 192
一、铁 193
二、锌 193
三、铜 194
四、硒 194
第十六章 钙磷代谢 196
第一节 钙磷的生理功用 196
一、钙的生理功用 196
二、磷的生理功用 196
第二节 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197
一、钙磷的每日需要量 197
二、钙的吸收与排泄 197
三、磷的吸收与排泄 198
第三节 血钙与血磷 198
一、血钙 198
二、血磷 199
三、血浆中钙和磷含量的平衡 199
第四节 钙磷代谢的调节 199
一、维生素D 199
二、甲状旁腺素(PTH) 200
三、降钙素(CT) 201
四、下钙素 201
第十七章 酸碱平衡 204
第一节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204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204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204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205
一、体液的缓冲作用 205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207
三、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208
四、其它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210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及主要生化诊断指标 212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 212
二、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诊断指标 213
实验指导 216
实验一 酶的特异性 216
实验二 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17
实验三 比色分析原理及光电比色计的使用 219
实验四 血糖测定 224
实验五 尿糖定性试验 226
实验六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227
实验七 尿中酮体定性试验 229
实验八 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 230
实验九 肝组织中尿素的生成 232
实验十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素膜法 234
实验十一 血清胆红素测定 236
实验十二 尿胆红素、尿胆原测定 239
实验十三 血浆CO2结合力的测定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