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基础 1
第一节 肿瘤学发展简史 1
一、中医肿瘤学孕育阶段 1
二、中医肿瘤学发展阶段 2
三、中医肿瘤学科形成和提高阶段 4
第二节 肿瘤发病及其病因病机 6
一、病因学 7
二、中西医结合肿瘤病机 9
三、肿瘤发病 11
第三节 肿瘤病理及生物学特性 12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12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 13
三、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14
四、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14
五、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 15
六、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15
七、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与扩散 18
第四节 肿瘤诊断 20
一、肿瘤相关实验室检查 20
二、肿瘤病理学诊断 27
三、内镜诊断 31
四、影像学诊断 42
五、核医学诊断 53
六、中医诊断和辨证 57
第五节 肿瘤临床分期 69
一、TNM分期的原则 69
二、其他分期 72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临床与实验研究 73
第一节 临床研究进展 73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 73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展望 76
第二节 肿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79
一、现代医学肿瘤动物模型 80
二、肿瘤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84
第三节 肿瘤发生机制研究 90
一、癌基因 90
二、抑癌基因 91
第四节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研究 94
一、免疫调节 94
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96
三、抗突变作用 96
四、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97
五、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 97
六、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 98
七、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98
八、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99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治疗 103
第一节 外科治疗 103
一、肿瘤外科的历史回顾 103
二、肿瘤外科的手术前准备及评估 104
三、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105
四、肿瘤外科的治疗方法 107
五、肿瘤外科的发展趋势 109
第二节 放射治疗 110
一、放射治疗的概述 110
二、放射源 111
三、放射治疗种类 112
四、放疗作用 113
五、放射杀伤癌细胞的机制 113
六、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114
七、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115
八、放射反应护理 115
九、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17
十、技术新进展 117
第三节 化学治疗 122
一、定义 122
二、化疗发展史 122
三、肿瘤细胞动力学与化疗 122
四、肿瘤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125
五、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126
六、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 127
第四节 生物学及靶向治疗 133
一、肿瘤生物治疗与靶向治疗的概念及分类 134
二、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种类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34
三、分子靶向治疗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135
第五节 介入及微创治疗 139
一、恶性肿瘤介入治疗 139
二、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治疗 140
三、肝癌、肝硬化并发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143
四、肝脏穿刺活检术 144
五、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145
六、介入方法的评价 146
第六节 内分泌治疗 147
一、概述 147
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 147
三、内分泌治疗方法 147
四、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 147
第七节 免疫治疗 152
一、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原则 152
二、肿瘤的免疫逃逸 152
三、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 153
四、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 154
五、免疫基因治疗 156
第八节 中医药治疗 158
一、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 158
二、肿瘤常见证型和辨治 161
三、肿瘤中医治则研究 164
四、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171
第四章 常见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常规 175
第一节 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175
一、前言 175
二、诊断 175
三、治疗 180
四、随访 184
第二节 胃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189
一、前言 189
二、诊断 191
三、治疗 194
四、随访 196
第三节 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203
一、前言 203
二、诊断 205
三、治疗 210
四、随访 213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215
一、前言 215
二、诊断 215
三、治疗 222
四、随访 224
第五节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225
一、前言 225
二、诊断 226
三、治疗 233
四、随访 235
附录 237
附录一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 237
附录二Karnofsky(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238
附录三RECIST标准摘要 238
附录四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分级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