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历史的遗产 3
历史是否有逻辑 20
哲学·历史·政治 24
辑一 17世纪西方哲学与中西之交 27
17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性 29
伏尔泰评马勒伯朗士 34
马勒伯朗士的认识论 36
关于“怀疑” 38
关于斯宾诺莎和马勒伯朗士 40
马勒伯朗士与“中国礼仪” 42
中西之交 义理分殊——谈马勒伯朗士与“中国哲学” 46
非作调人,稍通骑驿——莱布尼茨与中国 56
莱布尼茨的圆通之学 65
莱布尼茨的“普遍文字” 69
莱布尼茨和“儒学” 71
莱布尼茨的“造化之谜” 80
中西之交中的莱布尼茨 83
莱布尼茨与中西之交 86
辑二 康德与费希特 89
我看康德 91
康德:理念中的自由和现实中的不自由 98
康德二三事 100
康德与中国哲学 104
康德与中国哲学(一) 107
康德与中国哲学(二) 108
康德与中国哲学(三) 109
康德与中国哲学(四) 110
康德的道德哲学与《中庸》 112
冯友兰与康德 114
牟宗三与康德 116
王国维与康德 120
罗章龙与康德 123
康德是西方的孔子? 125
闲话康德 127
康德能否通俗些? 131
读费杂感(一) 136
读费杂感(二) 139
读费杂感(三) 142
读费杂感(四) 144
费希特的矛盾 147
辑三 启蒙札记——18世纪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及其社会背景 153
前言:“启蒙”札记 155
一 何谓启蒙 159
讲一点18世纪以前的历史 160
科尼斯堡的圣人——康德与启蒙 163
康德论启蒙——读康德《何谓启蒙,答复这个问题》 166
启蒙在苏格兰 171
启蒙的进程——以英国为例 175
英国启蒙的近代意义 179
二 伏尔泰与启蒙 183
伏尔泰与启蒙——伏尔泰诞生三百年 184
重读伏尔泰《哲学通信》 194
理性·人性·文人 197
跟伏尔泰去英国 200
“理性”在历史的长途跋涉中 203
伏尔泰与爱尔维修 210
伏尔泰:“铲除卑鄙” 214
《论宽容》中译本问世——兼及译家蔡鸿滨 218
伏尔泰的一篇讽喻小品 222
伏尔泰的大脑 225
从迷信到理性——伏尔泰为什么写“历史哲学” 228
闲说“伏尔泰与中国” 244
“大杂家”伏尔泰 248
敬畏思想家 252
三 论其他启蒙思想家 255
说说狄德罗 256
狄德罗的一篇小说:《女教徒》 259
狄德罗的“沙龙随笔” 264
卢梭是怎样一个人 267
论卢梭 271
思想巨人约翰·洛克 279
大卫·休谟何许人 282
伏尔泰笔下的卢梭与休谟 286
弗朗西斯·培根 290
四 启蒙与中国 295
瞎子摸象——启蒙时期欧洲哲学家眼中的“中国哲学” 296
莱布尼茨与中国——兼及“儒学”与欧洲启蒙时期 299
启蒙在中国 308
市民社会的经验在欧洲 313
李慎之去世五年祭 319
即使是一粒沙子,也该是一粒有“灵性”的沙子(代后记)&晨枫 323
后记&陈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