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归十五年 3
1.1本章导言 3
1.2有言在先——香港问题的持续诊断 11
历史契机论 11
楼市炒到七月一日 16
中央适当干预论 19
香港需要厘订新的施政哲学 23
积极不干预主义妨碍经济转型 26
《香港再出发》宣言 29
当前形势——世界篇 34
当前形势——中国篇 38
当前形势——香港篇 42
要认真学习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 46
1.3时代快照——回归十五周年的剖面观察 51
气喘不过来的2012年 51
不能继往 只好开来 56
我们是“建设派” 60
这是选举工程呀,蠢才! 63
香港社会新共识正在扩大和巩固中 67
第二章 政治与传媒 73
2.1本章导言 73
2.2热闹民主——传媒与街头运动的问题 80
香港破坏性媒体生态不可持续 80
且将冷眼看螃蟹 84
保育和公义无分左右 89
人心思乱还是思定? 93
以脚向反对派激进说“不” 97
咨询应付不了政治斗争 101
主流开始不安和不满 105
超越“烂苹果范式” 109
2.3议会内外——党派政治的八卦 113
筛选是选举民主的必要程序 113
“好民主”胜“快民主” 117
茶垢神话和恶性循环的诅咒中 121
“三权合作论”并无不妥 125
异化了的“民主” 130
“公投起义”逼特首回应 135
民主党的困境与机遇 139
以民主法治标准检视民主党的要求 143
民主党需要认真反思 147
堆填区闹剧的教训 151
继续理性讨论政改 155
排除假议题 重新聚焦“十二五” 159
跟白顶红 愚不可及 163
第三章 经济与发展 169
3.1本章导言 169
3.2刻舟求剑——种种政策和思维的老皇历 176
房地产商要自觉回馈和撤出香港 176
搞完八万五,来个八千五 180
未来更须“审时度势” 184
挑起大局 自救互助 188
高铁还须建 192
反高铁是因小失大 196
快乐的无知 200
空笼换鸟 204
官商要勾结 208
3.3乘流而上——泛珠三角经济融合的大格局 213
快速起动香港金融业转型提升 213
从香港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21
回复香港的流动性 228
港沪瑜亮之争 234
珠长之争 238
“十二五”考验港人的“转数” 242
回复香港希望和活力 247
未来几年的大机遇 252
不能让“十二五规划”失之交臂 257
恢复社会朝气活力 大力扶植中小企业 263
寄语年轻一代 267
第四章 陆港关系 273
4.1本章导言 273
4.2错觉桃源——殖民地的一套世界观和中国观 282
爱国者与治港人才 282
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正反经验 289
香港没有“次主权” 294
身份认同问题的真正所在 298
国民教育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302
感觉构建现实?——论港台两地本土意识(二之一) 306
以“中国模式”蒸发本土意识——论港台两地本土意识(二之二) 312
反对国民教育无效 318
美国干预香港实录 322
朋友,你已受袭击 332
“胶”人“胶”语 噏得就噏 336
4.3划地自牢——感觉良好地坐守围城 340
评“中央限制论” 340
请退回到黄线之后! 344
尾巴与狗 348
中央的“有作为”需要进一步调整 352
被牺牲的香港——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一 356
特首依靠谁?——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二 360
救救孩子 还他们生路——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三 364
三条路线的斗争 369
第五章 中国模式 375
5.1本章导言 375
5.2展望中国——对国内发展道路的观察 384
明天的憧憬 384
中国发展新模式 389
开启中国文化定位系统 393
民主非西方专利 397
中国能不民主吗? 401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经略2020年之指导思想 405
写在六十周年国庆前夕 414
“五四”和“德先生” 419
辛亥百年 中国复兴 423
王道大国 427
港台合力推进“中国模式” 431
从香港看中共十八大 436
5.3面对世界——析述中国与全球形势 441
金融危机逼中国思考 441
救“实物经济”易,救“赌博经济”难 445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大萧条”的一些经验教训 449
蚂蚁与草蜢——金融海啸深入反思之二 453
准备战争 坚持和平与发展 457
再不能继续“韬光养晦”了 461
对美欧文化的批判——香港另一个需要做的示范 465
与美总领事杨苏棣谈人权 471
两希文化末路的危与机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