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东声,熊娜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4044398
  • 页数:167 页
图书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对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制度安排问题深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书从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中国—东盟国家鼓励相互投资的现有制度安排和相互投资的主体及其行为,探讨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方向、重点领域、优先序以及相互投资的绩效,指出影响相互投资的主要障碍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相互投资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学生使用。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一、世界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态势 1

二、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

三、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3

第二节 研究意义 3

一、突破中国—东盟市场融合融资瓶颈 3

二、降低中国—东盟区域市场融资风险 4

三、打造中国—东盟区域产业核心集群 4

四、拓展深化中国—东盟双方合作空间 4

五、稳定巩固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关系 4

第三节 文献综述 5

一、关于投资货币制度的研究 5

二、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 6

三、关于国际金融投资的研究 8

四、关于投资规范制度的研究 9

第四节 研究内容 11

第五节 研究方法 13

一、归纳与推理分析相结合 13

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3

三、SWOT法与预测相结合 14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 14

一、研究创新 14

二、研究不足 14

第一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问题研究理论基础 15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15

一、区域组织概念界定 15

二、投资相关概念界定 17

第二节 理论基础 20

一、投资发展周期论 20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 21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21

四、技术产业升级论 21

五、产品市场周期论 22

六、投资诱发要素论 23

第三节 研究数据说明 23

一、统计数据 23

二、调查数据 24

第二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经济社会基础 25

第一节 资源基础 25

一、自然资源 25

二、农业资源 26

三、林业资源 27

四、海洋资源 28

五、矿产资源 29

第二节 经济基础 30

一、经济发展程度 30

二、产业集群分布 33

三、产业结构构成 35

四、贸易结构水平 36

第三节 社会基础 37

一、自由贸易区 37

二、CAFFA制度 37

三、人文地理 38

四、人力资本 40

五、科学技术 40

第三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体系 41

第一节 制度体系建设历程 41

一、启萌建设阶段:20世纪60—80年代 41

二、发展建设阶段:20世纪90年代 42

三、完善建设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 42

第二节 制度体系建设内容 43

一、行业投资制度 43

二、待遇优惠制度 44

三、投资监管制度 45

四、税收优惠制度 46

五、土地征用制度 48

第三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现状 49

一、投资变化态势 49

二、投资区域分布 51

三、投资产业结构 52

第四节 制度体系建设问题 53

一、法制环境制度尚未完善 53

二、市场发育制度尚未健全 54

三、金融资本制度建设滞后 54

四、制度政治风险局部升高 55

第四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重点领域及优先序 57

第一节 农业投资重点领域 62

一、粮食种植领域 62

二、经济作物领域 63

三、林业加工领域 63

四、畜牧养殖领域 64

五、农业机械领域 65

六、农业加工领域 65

七、农资市场领域 66

八、疫病疫情领域 67

九、药用植物领域 68

十、农业生态领域 68

第二节 工业投资重点领域 69

一、制造产业领域 69

二、矿产资源领域 69

三、电力开发领域 70

四、汽车发展领域 71

五、纺织产业领域 72

六、环保产业领域 72

七、能源合作领域 75

第三节 服务投资重点领域 76

一、经贸合作领域 76

二、交通建设领域 76

三、工程承包领域 78

四、旅游开发领域 79

五、科学技术领域 80

六、金融资本领域 81

七、教育文化领域 82

第四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优先序 84

一、农业投资优先序 84

二、工业投资优先序 85

三、服务投资优先序 87

第五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建设贡献分析 90

第一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经济贡献 90

一、中国经济发展贡献 90

二、东盟经济发展贡献 92

第二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产业贡献 93

一、产业结构完善贡献 93

二、产业结构调整贡献 94

三、产业结构升级贡献 94

第三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贸易贡献 96

第四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就业贡献 98

第五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技术贡献 100

一、技术示范模仿贡献 101

二、技术市场竞争贡献 102

三、技术溢出扩散贡献 103

第六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预测 105

第一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SWOT分析 105

一、优势分析 105

二、劣势分析 108

三、机会分析 113

四、威胁分析 114

第二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趋势预测 115

一、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115

二、投资合作进一步活跃 115

三、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116

四、投资风险进一步降低 116

第七章 完善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的政策建议 119

第一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制度建设政策建议 119

一、建设国际物流制度,提高货物信息流通速度 119

二、完善财政金融制度,促进区域金融市场发展 120

三、完善税收协调制度,突破自由贸易区非关税壁垒 122

四、建设产业贸易制度,提高双边投资资源效益 124

第二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环境建设政策建议 125

一、明确双边投资合作规则,加强区域投资法制建设 125

二、健全法律法规协调体系,完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126

三、培养引进跨国经营人才,健全资源社会服务体系 126

四、加快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 127

第八章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特区构想 129

第一节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特区立足点 129

一、充分利用西部开发新机遇,发挥开发牵引增长作用 129

二、发挥经济通道和口岸作用,开发死角转变成为活角 130

三、引导进出口贸易规范发展,降低贸易摩擦影响程度 130

四、扩大区域周边国家影响力,完善双边对等边贸政策 130

五、促进沿边地区综合性发展,提高沿边社会发展水平 130

第二节 中国—东盟投资特区功能及功能区划 131

一、投资特区的功能定位及目标 131

二、投资特区功能区规划 131

第三节 中国—东盟投资特区建设障碍 133

一、主权让渡敏感性 133

二、跨境运作复杂性 133

三、区域战略矛盾性 133

四、法律制度差异性 134

五、设施建设滞后性 134

六、服务体系有限性 134

第四节 中国—东盟投资特区监管机制 134

一、成立对投资区管理的专门机构 135

二、建立产业链式集群管理体制 135

三、建立服务组织机构合作机制 136

四、创新投资特区整体管理方式 136

五、强化投资特区海关监管力度 137

第五节 中国—东盟投资特区制度框架 138

一、税收减免制度 138

二、财政补贴制度 139

三、土地利用制度 139

四、融资结算制度 140

五、信息服务制度 141

六、人才引进制度 14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43

附录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知识 144

附录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 150

参考文献 162

后记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