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一、清代西北兴屯的历史背景 1
二、清代西北屯田发展的条件 8
三、军屯、民屯的划分和清代西北五种屯田的性质 11
四、史料和研究状况 16
1.史料 16
2.研究状况 24
第二章 兵屯 27
一、清代以前的西北军屯 27
二、兵屯建置 31
1.北路、西路兵屯 31
2.新疆兵屯 40
三、兵屯的组织形式 45
1.屯田大臣 45
2.总理屯田提督、屯镇总兵 46
3.屯 48
四、换班屯兵和携眷屯兵 52
五、生产资料的使用和管理 56
1.屯地 56
2.耕畜 58
3.农具 59
4.籽种 61
六、租制和定额纳租奖惩制度 62
七、屯粮的管理和使用 66
八、兵屯的衰落及其原因 68
第三章 旗屯 74
一、新疆驻防八旗的建立 74
二、驻防八旗的生计问题与伊犁旗屯的兴办 77
三、旗屯制度及其演变 80
四、清末旗屯的再建及其制度 83
五、伊犁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四营屯田 87
1.锡伯等四营旗制的建立及官兵待遇 87
2.锡伯等四营的屯田制度 89
第四章 犯屯 96
一、犯屯溯源 96
二、清代遣罪的构成 99
1.原例遣罪 100
2.流刑改遣 102
3.军罪改遣 103
4.免死改遣 104
三、清代西北犯屯的发展和分布 105
1.北路、西路犯屯 105
2.新疆犯屯 108
四、隶属于兵屯的遣犯屯田制度 113
1.隶属于兵屯的屯田遣犯分为给屯兵为奴和承种份地两种类型 113
2.组织形式 115
3.屯地牛具籽种的使用管理 116
4.租制、定额纳租奖惩制和生活待遇 117
五、屯田遣犯的反抗斗争和清廷的防范、镇压措施 120
1.起事和逃亡 120
2.刺字、正法及对疏纵官役的惩治 123
六、屯田遣犯的出路 126
1.当兵 126
2.返籍为民 127
3.落户边地 129
七、按民屯例对待的安插户 130
1.安插户的来源 131
2.安插户的组织管理 132
3.安插户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待遇 133
八、清末犯屯制度的演变 135
1.清末犯屯的恢复及其制度 135
2.犯屯制度演变的原因 137
第五章 民屯 138
一、河西分成制民屯 138
1.溯源 138
2.创办和分布 140
3.组织形式、屯地籽种牛具及租制 143
4.衰落及其原因 147
二、河西募役民屯 148
三、河西实边民屯 150
1.实边民屯源于秦汉徙民实边 151
2.屯户来源 152
3.卫所管理制 154
4.屯地牛具籽种和升科 157
四、天山北路的实边民屯 157
1.屯户的构成和来源 157
2.民屯的分布与规模 162
3.屯地牛具籽种和升科 164
五、天山南路的实边民屯 166
1.西四城的招垦 166
2.林则徐南路勘垦 169
六、清末新疆实边民屯制度的变化 173
第六章 回屯 176
一、准噶尔割据时期伊犁的维吾尔人农奴制经济 176
二、哈密回屯 178
三、吐鲁番维吾尔人的屯垦活动 183
四、伊犁回屯 188
1.屯户的迁徙 188
2.伯克管理制 191
3.籽种屯地农具耕畜 195
4.租制、租率、屯粮的使用及隶属关系 196
5.废弛 199
五、附考:回屯和兵屯计算单位“分”的区别和各自的含义 200
1.回屯与兵屯收获量计算单位“分”并不相同 200
2.回屯计算收获量的方法和“分”的含义 204
3.兵屯使用的四种“分”的各自含义 209
第七章 牧厂 附铁厂 211
一、牧厂的设置和发展 211
二、牧厂马牛的来源 213
1.采买 213
2.清哈贸易 214
3.孳生分牧 215
4.租马牛 216
5.伯勒克马 216
三、牧厂的组织管理 217
1.绿营牧厂 217
2.八旗牧厂 218
四、均齐赏罚制度 219
五、出厂马、牛的用途 221
1.拨补屯田 221
2.拨补营缺 222
3.拨补征军 223
4.拨补军台 223
5.拨补铜、铅、铁厂 224
6.赈恤 224
7.变价 224
六、牧场衰落的原因 225
第八章 清代西北屯田的作用 230
一、供给平准大军,节省转输劳费 230
二、巩固和加强清廷对西北边地的统治 232
1.加强对边地的军事控制 232
2.充实边地,推行州县制度 235
3.巩固边防,抵御外来侵略 237
三、开发边地,促进边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38
1.水利事业的发展 238
2.先进生产技术和农具的推广运用 241
3.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经济的兴起 242
附录一 245
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生产的发展、分布与规模 245
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劳动者的来源和族属 253
掳获的战俘和掠取的人口 254
维吾尔人 254
布哈尔人 256
布鲁特人 257
哈萨克人 257
汉人 258
东蒙古人 259
强行迁徙的人口 259
自愿投奔的人口 260
准噶尔本部人口 261
清代伊犁回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63
伊犁回屯兴办顺利的原因 263
伊犁回屯的性质 266
伊犁回屯制度的形成 267
租制和租率的形成 268
强制隶属制度的形成 270
伯克管理制度的形成 271
附录二 273
清代西北屯田记事 273
附录三 293
参考引用文献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