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交响曲 暗夜星光 1
1.年幼时为非作歹 1
2.我的出身——我家五代华侨 3
3.心惊胆战地进入上海 5
附录:《台山党组建前的青年革命文化活动》 5
4.从上海折回台山 12
5.初抵延安 13
6.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焕之等和我是同学 14
7.我安下心来和郗天风研究新音乐理论 16
附录:《星海在延安》 19
8.雾重庆——从广元坐木船直达重庆 24
附录:《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新音乐与新音乐运动》 25
9.聆听周恩来的教导·重庆办《新音乐社》 35
缅甸逃亡 35
附录:程湘君《歌声的力量——周恩来与李凌》 38
10.在仰光和聂耳的哥哥谈聂耳 46
11.在重庆加入中华交响乐团 48
12.在重庆大相国寺为新音乐社修了一间房子 51
13.抗日战争结束 54
14.上海中华音乐学院的创建及庄枫被捕 58
15.香港新音乐运动杂忆 61
港九新音乐生活的兴起 62
香港中华音乐院的创建 63
《新音乐》月刊移港复刊 68
香港春季音乐会及海滩欢歌 69
三个团体演出歌剧《白毛女》 70
16.关于党直接领导香港新音乐社 72
17.在国统区这十年转住七八个城市 75
第二交响曲 红日黑渍 78
1.新中国建立 78
2.我和焕之再相见(2000年) 78
3.各路文化志士大会合 81
4.成立中央乐团·分道·各奔前程(1956年~1979年) 84
5.陈毅同志和几个人谈团结问题 85
6.关于音乐的民族风格的讨论 86
(1)音乐民族风格杂谈(1956年) 88
(2)音乐的民族风格续谈 92
(3)不要伤害任何方面的积极性(1956) 99
(4)音乐艺术民族化问题中的思想内容与形式风格的关系 105
(5)必须研究民族风格的各种构成要素(1956年) 106
(6)民族化与地方色彩问题(1956年) 108
(7)民族形式、风格是不断发展的(1956年) 111
(8)音乐风格的地方性、地方色彩(1956) 116
(9)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0
7.第一次讨论轻音乐问题 125
(1)《轻音乐杂谈》(1958年) 125
(2)谈轻音乐艺术(1960年) 127
(3)再谈轻音乐艺术(1961年) 133
(4)轻音乐艺术的词、曲和题材(1961年) 144
8.我是“修正主义分子”? 153
第三交响曲 劫后情思 157
1.拨乱反正的问题 157
2.关于轻音乐问题 160
(1)抒情歌曲随谈(1979年) 162
(2)一个有争议的歌唱家——也谈关于朱逢博的演唱(1979年) 174
(3)广泛讨论轻音乐问题 179
关于“亲吻政治”、“亲吻道德”是值得厌恶吗? 180
关于“阴盛阳衰”、“女性化”风格的畸形发展是一种“合理病态” 183
雅音乐、俗音乐 193
余论 201
3.关于中央乐团后期指挥的建设 202
4.关于请外国专家指导乐团的管乐声部 204
5.小泽征尔的过誉和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205
6.过去·未来——纪念中央乐团成立30周年 209
7.行前絮语——中央交响乐团访美演出感言 211
8.心虚则能受人,山虚则以得泽 213
9.思聪呵,人民不会忘记你——在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上发言 216
10.中国音乐学院的复院 218
11.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的创建 222
12.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的停办 225
13.继续奋斗——音乐教育的多轨制需要大力推广及社会教育组织应由音协负责办理 226
第四交响曲 潮涌深思 235
1.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西洋——“关于音乐创作与教学的思考”读后(2002年) 235
(1)一手伸向古代 236
挖掘 237
整理、研究 239
创作、演出、研究的实践问题 241
(2)一手伸向西洋 247
2.古今中外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好 252
3.作品要有自己的特征 254
4.关于风格(2002年) 255
5.关于歌剧导演的风格问题 257
6.大力支持音乐工业的发展 257
7.音乐“现代化”随谈 262
8.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民族之声”征歌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69
9.音乐和群众 272
10.关于中国乐律的争论 282
11.孩子的音乐心灵要保护 285
12.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儿童及成人音乐事业的发展(2002年) 286
13.对某些人反对由音协举办社会考级的意见 288
14.凡是不从发展中看问题总是容易武断、偏激的 289
15.和一切传统告别是否行得通? 290
16.不应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上天(1961年) 291
第五交响曲 山水知音 293
1.质朴、纯真——浅谈黎国荃的指挥(1956年) 293
2.愿他的灵魂获得抚慰——怀念小提琴家、指挥家黎国荃(1978年) 296
3.关于“这些人——乙范继森、沈知白、杨嘉仁同志(1978年) 309
4.感触——迎接星海同志骨灰归国(1983年) 317
5.一个准备同时刊印的信——致王酩同志的信(1983年) 327
6.永不泯灭的思念——作曲家舒模逝世一周年祭(1992年) 334
7.从听韩中杰同志指挥的《时代的颤音》谈起 341
8.从歌唱家魏启贤的艺术谈起(2002年) 352
9.祝二胡事业飞跃发展——致周耀锟同志的信(2003年) 361
10.一个安心于家乡工作的新女战士 364
1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984年) 366
尾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