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章第一 2
1.五种思想撑起你的人生格局 2
孔子项橐相问书 3
每日须三省吾身 5
2.将自然法则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7
庄子钓于濮水 8
夏桀王倒行逆施 9
3.有德者才能有所得 11
信陵君礼贤下士 12
汉文帝广施恩德 14
4.用一颗仁爱的心去看待世界 16
曹彬焚香禁杀 17
王祥剖冰侍母 19
5.为人处世当以道义为先 20
董宣强项 21
6.人人守礼则社会有序 23
叔孙通制定礼仪 24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6
7.若想修身立业就不能五缺其一 28
羊续悬鱼拒贿 29
8.要通晓盛衰成败之理顺势而为 30
刘备审时度势 31
9.守志待时是一种高明的行径 33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4
10.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35
勾践卧薪尝胆 36
11.道的修养是功成名就的关键所在 37
老子过函谷关 38
正道章第二 38
1.道德高尚则远近归服 42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2
2.诚信待人是立人之本 44
烽火戏诸侯 45
曾子杀彘 47
3.前事不忘是为后事之师 49
唐太宗借古鉴今 50
申无宇劝谏楚灵王 51
4.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53
不为五斗米折腰 54
公仪休嗜鱼而不受鱼 55
5.要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57
三过家门而不入 58
丙吉问牛不问人 60
6.不要让嫌猜疑忌阻碍我们前进 61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62
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 64
7.见利忘义的行径殊不可取 66
孙膑和庞涓 67
求人之志章第三 67
1.清除人生中不必要的累赘 70
于谦两袖清风 70
贪欲如重负 72
2.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74
秦穆公诚心悔过 75
3.不要因酒色而使你的人生有污点 76
柳下惠坐怀不乱 77
陈后主酒色亡国 79
4.远离是非之地才是保身之道 80
范蠡功成身退 81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83
5.想要有学问就必须多学多问 84
子入太庙每事问 85
叶天士“背药箱” 86
6.高调做事还要低调做人 89
刘备韬光养晦 89
鸿门宴刘邦脱险 91
7.想要避免失误须从大局着眼 94
陆逊火烧连营 95
刘邦还军霸上 97
8.益友要多交损友要远离 99
王舒忘恩负义 100
廉颇负荆请罪 101
9.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103
刘邦知人善任 104
曾国藩慧眼识英才 106
10.不要被小人所误、被谗言所累 107
袁崇焕蒙冤被害 108
11.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111
唐太宗以史为镜 112
叔孙通劝谏刘邦 113
12.凡事应三思而后行 114
袁绍贸然出兵 11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16
13.懂得灵活变通才能解开死结 118
曹操刺董卓 119
空城计 121
14.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123
草船借箭 124
杨璞吹牛 126
15.成就大事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128
闻鸡起舞 129
本德宗道章第四 129
1.谋略得当才能决胜千里 132
韩信暗度陈仓 133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134
2.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136
司马懿之“忍” 136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138
3.修养德行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140
屈原洁身自好 140
鲁哀公问孔子 142
4.帮助别人也是在成就自己 144
顾荣让烤肉 145
范仲淹一生行善 146
5.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148
孙亮明察秋毫 149
6.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151
苏东坡心态旷达 152
韩信贪恋权位大祸上身 153
7.心态不能平和身体就会受损 156
伍子胥过昭关 157
8.切不可染指不义之财 159
杨震暮夜却金 160
严嵩晚景凄凉 161
9.目中无人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162
关羽败走麦城 163
祢衡裸衣骂操 164
10.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66
大树将军冯异 167
齐桓公用人不疑 169
11.自私自利则必招败局 170
周厉王私心太重 171
遵义章第五 171
1.锋芒过露是做人的大忌 174
楚庄王一鸣惊人 175
荀攸自谦避祸 177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79
姜后脱簪待罪 180
吴下阿蒙 181
3.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183
杨修之死 184
4.朝令夕改容易失去民心 186
王莽改制 187
戚继光大义灭亲 189
5.树立威信是一门大学问 191
孙武练兵斩美妃 192
赵高指鹿为马 193
6.当众辱人者必然没有好下场 195
楚庄王绝缨救唐狡 196
丙吉不去驭吏 198
7.可敬之人一定不能怠慢 199
三顾茅庐 200
8.忠奸善恶的区分不能马虎 202
项羽失“亚父” 203
楚平王信谗言 205
9.贪恋女色使人变得昏庸 207
唐玄宗与杨贵妃 208
风流皇帝朱厚照 210
10.选贤任能不能存有私心 212
举人不避亲仇 212
唐太宗不记旧仇 214
11.名不符实则必受其累 216
赵括纸上谈兵 217
12.以责人之心责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219
张飞之死 220
宰相肚里能撑船 222
13.不要让小的过失蒙住双眼 224
唐太宗能晓大体 224
吕蒙正不计人过 226
14.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227
苏代巧退秦兵 228
甘宁和凌统 230
15.人才切不可用而不任 232
羊皮换相 232
16.轻诺寡信不可取论功行赏要到位 235
刘邦论功 236
夷吾轻诺寡信 237
17.小恩小惠难有大的回报 239
韩信拜将 239
豫让报恩 241
18.苟富贵,勿相忘 243
富贵不可忘乎所以 244
贫贱之交不可忘 246
19.不计前嫌才是用人之道 248
刘邦不计雍齿之过 249
康熙帝不计前嫌 250
20.用人不当必将后患无穷 252
李广利征匈奴 253
挥泪斩马谡 254
21.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已有的优势 257
田忌赛马 257
22.好的决策当以仁义为先 260
刘瑾祸国殃民 261
孟子解说仁政 262
23.保密工作一定要滴水不漏 264
弦高巧救国 265
全纪行事不密 267
24.只顾敛财终究难成大事 268
李存勖敛财致亡国 269
刘邦与民休息 271
25.腐败是贻害千年的毒瘤 272
朱元璋打击腐败 273
史上第一贪官 275
26.不要当残暴昏庸的领导 277
袁绍不听忠言反杀忠良 278
张飞残暴招大祸 279
27.收买人心方法要得当 281
刘备收买人心 282
28.赏与罚是两把双刃剑 284
唐太宗赏罚分明 285
汉哀帝随意赏罚 287
29.谗言是鸦片 谏言是良药 288
三人成虎 289
齐桓公不听忠谏 290
30.贪慕别人的东西不会有好结果 292
伯噽贪财招来杀身大祸 292
安礼章第六 292
1.好的领导要有容人之量 296
曹操不计前嫌 296
一鼎羹引发血案 299
2.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300
诸葛亮神机妙算 301
3.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303
大秦王朝短命而亡 304
周瑜和鲁肃 306
4.业精于勤而荒于惰 307
王献之依缸习字 308
5.人才的得失决定功业的成败 310
唐太宗重视人才 310
重视人才方能成就霸业 312
6.懂得把握时机才能收到奇效 314
李牧击匈奴 315
诸葛亮错失良机 318
7.领导者沉稳下属才能心稳 319
甘宁谈笑自如 320
关公刮骨疗伤 321
8.不懂得团结别人就会被孤立 323
卫懿公好鹤亡国 324
诸葛亮七擒孟获 325
9.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327
魏文侯用人不疑 328
周成王释疑 330
10.臭味相投所以同流合污 332
艺术家宋徽宗 332
11.上梁不正下梁歪 334
上梁不正下梁歪 335
楚王好细腰 337
12.险恶环境下难有贤良之人 338
乱政之下,人人自危 339
13.人才难得故应厚待之 340
冯谖客孟尝君 341
14.吸引人才需要有好的环境 343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44
孔子论环境与人才 346
15.适度原则很重要 347
魏文侯能容人小过 348
聪明反被聪明误 349
16.不要被华而不实的事物所迷惑 351
王政君失察 352
滥竽充数 354
17.纲举才能目张 355
曹操割发代首 356
朱元璋倡导节俭 357
18.既要认清方向又要脚踏实地 358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359
19.中坚人才起着支柱作用 361
刘邦重用陈平 362
郦食其投奔刘邦 363
20.大厦将倾是地基出了问题 365
鱼肉百姓者必亡 366
元末农民起义 368
21.前车之鉴一定要牢记在心 369
废长立幼祸事多 370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 372
22.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373
郭子仪居安思危 374
23.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376
刘备得道多助 377
鳌拜失道,不能善终 378
24.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 380
陈婴不称王 381
25.志同道合才是交友之道 382
高山流水 383
割席断交 386
26.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387
刘关张志同道合 388
十常侍沆瀣一气 390
27.利益的冲突导致相互谋害 391
郑袖掩鼻计 392
28.志趣相投才能同舟共济 394
管鲍之交 395
陈雷胶漆 397
29.同行之间是冤家 399
后羿之死 400
30.教化别人必须以身作则 402
赵鞅身先士卒 403
31.顺应规律才能成就大业 404
庖丁解牛 405
参考文献 407
附录一 408
《高士传》(西晋皇甫谧) 408
附录二 409
《搜神记》(东晋干宝) 409
附录三 410
清《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410
附录四 411
黄石公《素书》述要 411
附录五 413
《汉书》(东汉班固) 413
附录六 419
黄石公三略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