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1
1.2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3
1.3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理论的演变 4
1.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9
第2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 11
2.1 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11
2.1.1 古典人口经济理论 11
2.1.2 马尔萨斯人口论 16
2.1.3 凯恩斯人口论 20
2.1.4 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及其发展 26
2.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30
2.2.1 资源环境问题的四次浪潮 30
2.2.2 环境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31
专栏2-1 世界十大公害事件 33
2.3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 35
专栏2-2 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37
第3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39
3.1 人口与经济发展 39
3.1.1 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39
3.1.2 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42
3.1.3 人口转变 42
3.2 适度人口论 45
3.2.1 适度人口理论的演进过程 45
3.2.2 人口适度规模的静态分析 46
3.2.3 人口适度规模的动态分析 47
3.3 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48
3.3.1 人口质量对经济的影响 48
3.3.2 人口质量的评价 49
3.4 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50
专栏3-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 52
3.5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53
3.5.1 人口迁移规律 53
3.5.2 人口迁移的经济分析 54
3.5.3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57
3.5.4 人口迁移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58
专栏3-2 国际人口迁移 59
3.5.5 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模型 59
3.6 老龄人口经济学 60
3.6.1 人口老龄化 60
3.6.2 西方老龄人口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构架 61
专栏3-3 当今中国的养老方式 64
第4章 微观人口经济学 66
4.1 生育率理论 66
4.1.1 莱宾斯坦的成本-效用分析 67
4.1.2 贝克尔及威利斯的孩子质量数量替代理论 69
4.1.3 其他理论 72
4.2 人力资本理论 73
4.2.1 人力资本及其投资方式 73
4.2.2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74
第5章 自然资源系统 78
5.1 自然资源概念与分类 78
5.2 自然资源简况 79
5.2.1 中国矿产资源 79
5.2.2 中国土地资源 80
5.2.3 水资源 82
5.2.4 森林资源 87
专栏5-1 中国森林植物和森林类型 88
5.2.5 生物多样性 90
5.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1
5.3.1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91
5.3.2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1
5.3.3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92
5.3.4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96
5.3.5 自然资源的动态配置 98
第6章 自然资源评价 102
6.1 自然资源评价 102
6.1.1 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102
6.1.2 自然资源保护问题 103
6.2 自然资源价值与价格 106
6.2.1 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 106
6.2.2 自然资源定价 110
专栏6-1 水价政策的国际比较 121
6.3 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化管理 123
6.3.1 自然资源核算体系 123
6.3.2 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129
第7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动态理论 137
7.1 资源消耗与环境退化 137
7.1.1 人口增长与资源退化 137
7.1.2 地球环境变化 139
专栏7-1 中国2010环境统计公报 143
7.2 人口压力说 143
7.2.1 人口爆炸论 143
7.2.2 人口压力论 144
7.3 增长极限说 146
7.3.1 资源耗竭说 146
7.3.2 增长极限论 148
7.4 最后的资源 151
7.4.1 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151
7.4.2 资源潜力与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153
7.4.3 科技进步的作用 157
第8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165
8.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65
8.2 贫困、城市化、工业化与环境 168
8.2.1 贫困与环境 168
专栏8-1 贫困标准的差异 169
8.2.2 城市化与环境 171
8.2.3 工业化与环境 177
8.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环境问题 180
第9章 环境经济评价 182
9.1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182
9.1.1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意义 182
9.1.2 建立影响因子名录和影响名录 182
9.1.3 影响的筛选分析 185
9.1.4 影响的量化 187
9.1.5 影响的货币化 188
9.1.6 估算因素分析 190
9.2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 195
9.2.1 相关概念 195
9.2.2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196
9.2.3 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 197
9.2.4 评价方法的选择 219
第10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 221
10.1 环境保护 221
10.2 环境污染与防治 224
10.2.1 环境污染 224
10.2.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26
专栏10-1 酸雨及其危害 227
10.2.3 水污染及其防治 228
10.2.4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230
10.2.5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231
10.2.6 电磁污染与防护措施 233
10.2.7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235
10.3 环境经济管理 237
10.3.1 污染控制 237
10.3.2 环境管制手段 238
10.3.3 环境经济手段 239
第11章 环境经济问题研究与分析 251
11.1 环境-经济系统与环境经济问题 251
11.2 环境经济中的产权界定 253
11.2.1 产权界定 253
11.2.2 外部性 253
11.2.3 最优污染水平 256
11.3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257
11.3.1 市场失灵 257
11.3.2 政策失效 257
11.4 公共商品的环境质量问题 258
第12章 环境经济学热点问题 260
12.1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260
12.1.1 生态农业 260
12.1.2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261
12.1.3 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 261
12.1.4 生态农业旅游 262
12.1.5 有机废弃物的多级循环利用 263
12.2 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265
专栏12-1 科学技术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 271
12.3 流通业可持续发展 272
12.4 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281
参考文献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