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析 1
第一节 多视角的信用概念 1
一 信用的内涵 1
二 信用的本质 5
三 诚信、信任、信誉、资信与信用含义辨析 6
四 信用产生的基础 7
五 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的经济价值 9
第二节 信用制度的科学界定 12
一 制度 12
二 信用制度 15
第三节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17
一 信用的起源 17
二 信用的内涵 18
三 信用制度的双重作用分析 18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中的信用理论 20
一 西方信息经济学与信用理论 20
二 博弈论与信用理论 21
三 新制度经济学与信用理论 25
第二章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发展嬗变比较 27
第一节 浙商钱庄的创立与演进 27
一 浙商钱庄的历史渊源 29
二 浙商钱庄的初步发展 34
三 浙商钱庄的兴盛繁荣 38
四 浙商钱庄的受挫衰落 41
第二节 晋商票号的兴起与发展 45
一 晋商票号的形成时期 45
二 晋商票号遇太平天国起义打击的受挫时期 53
三 晋商票号的鼎盛时期 59
四 晋商票号的危机时期 69
第三节 两者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71
一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兴盛成因各异 71
二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应变策略差异 77
三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经营管理思想差异 86
四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社会环境差异 90
第三章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的信用制度比较 97
第一节 浙商钱庄的信用制度安排及特征 97
一 独特严密的组织制度 97
二 首开先河的过账制度 101
三 较为完备的钱业市场制度 109
第二节 晋商票号的信用制度安排及特征 119
一 卓有成效的汇兑制度 120
二 颇具特色的总分号制度 123
三 资本的筹集和运作制度 124
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25
五 员工的待遇与管理制度 127
第三节 两者制度差异归纳分析 130
第四章 两种信用制度安排对当今金融变革的启示 132
第一节 两种信用制度安排的经验分析 132
一 信用组织应遵守诺言、实践成约 133
二 信用组织应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 134
三 信用制度的变革应适应市场需求 135
四 信用制度的变革应“与时俱进” 135
五 信用制度的确立须以重复博弈为基础 136
第二节 两种信用制度安排的教训探讨 137
一 浙商钱庄信用制度的致命缺陷 137
二 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 140
第五章 浙商钱庄与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创新及发展 142
第一节 民间金融信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142
第二节 民间金融信用发展的制度创新 145
一 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 145
二 构建民间金融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146
三 建立民间金融正规组织制度 147
四 建立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产权制度 148
五 构建存款保险制度 149
第三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考察与判断 150
第四节 民间金融中心的架构与建设 156
附录一 浙商著名钱庄业家族集团简介 160
附录二 宁波钱业会馆碑记 165
附录三 晋商票号著名经理简介 167
附录四 晋商票号大事记 177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