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行为研究 基于云南省的案例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学术著(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4107272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梳理和总结现有创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田野调查等方法,准确把握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行为特征与规律,考察对农户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促进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活动的政策建议。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 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3

1.3 关于贫困农户创新行为的研究述评 4

1.4 本书总体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

第2章 农户决策与贫困经济理论回顾 20

2.1 行为经济学理论 20

2.2 农户经济与农户决策行为理论 25

2.3 贫困经济学理论 29

第3章 文献综述:创新理论与创新测度方法 37

3.1 引言 37

3.2 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 37

3.3 创新与发展(增长)理论 41

3.4 创新与追赶理论 48

3.5 创新测度理论与方法 50

第4章 农户创新与缓解贫困:对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75

4.1 农户创新: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问题 75

4.2 农户创新行为概念的探讨 77

4.3 农户创新的基本类型:他们能做什么 92

4.4 贫困农户可否成为创新的主体 102

4.5 普遍意义的农户创新能否自然发生 105

4.6 总结 106

第5章 案例分析: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行为频度及其收入效应 107

5.1 来自民族村寨调查的发现 107

5.2 理论假设的提出 109

5.3 关于案例分析的一点说明 110

5.4 案例一:云南省××县××乡××村 111

5.5 案例二:地氟病悲剧 117

5.6 小结 122

第6章 计量分析: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行为频度及其收入效应 123

6.1 前言 123

6.2 已有研究的评价 124

6.3 农户创新的收入效应(一)——基于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125

6.4 农户创新的收入效应(二)——基于云南省微观调查数据的计量分析 132

6.5 结论与政策含义 142

第7章 创新缘何不足: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行为制约因素理论分析 145

7.1 引言 145

7.2 分析框架 146

7.3 自然地理与环境因素 148

7.4 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素 156

7.5 经济发展因素 171

7.6 制度环境与创新政策 179

7.7 总结 186

第8章 创新缘何不足: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行为制约因素计量分析 188

8.1 调研方法与数据说明 188

8.2 农户创新程度评价 191

8.3 地理环境对农户创新资源影响的实证分析 198

8.4 社会与文化对农户创新程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203

8.5 市场发育和经济发展对农户创新程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214

8.6 小结 223

第9章 基于创新视角对传统贫困理论的重新认识与拓展 224

9.1 基于资源与环境视角的贫困理论:资源禀赋论 225

9.2 基于经济视角的贫困理论 228

9.3 基于社会视角的贫困理论 247

9.4 多视角的网状陷阱理论 253

9.5 对其他理论的评价 254

9.6 基于创新视角对贫困经济学理论的拓展 255

第10章 主要研究结论 258

10.1 对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258

10.2 关于贫困生成与农户创新的关系 261

10.3 关于影响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和机理 263

10.4 基于创新视角对传统贫困理论的再认识以及理论拓展 264

第11章 政策建议 267

11.1 提高认识,将农村创新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 267

11.2 导入全面创新的最新理念,实现农村创新政策的战略转型 268

11.3 整合城乡创新资源,实施城乡协同创新 269

11.4 培育贫困地区的“潜在创新领袖” 270

11.5 大力扶持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为农户的创新活动提供全面服务 272

11.6 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农村产业集群 273

11.7 培育创新型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273

第12章 突破口的选择:强化知识参与,推动协同创新,发展创意经济 275

12.1 关于农村创意经济的理论内涵 275

12.2 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想形态 276

12.3 “协同创新”是实施农村创意经济的最佳模式 277

12.4 强化知识参与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 280

12.5 基本思路、合作内容与方式 282

12.6 配套措施与政策建议 284

12.7 可行性分析 285

主要参考文献 287

致谢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