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 411
兼顾南方重在北伐 三路大军同时出发 411
朱元璋最终实现大一统帝国重建战略思路:兼顾南方,重在北伐 412
“先南后北”战略中最终东南统一战争的开启——扫平浙东方国珍 413
一日连发三道军令:兼顾南征 重点北伐 齐头并进 418
“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颠覆元廷 声震华夏 431
朱元璋的“北伐宣言”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431
稳扎稳打 三步北伐 颠覆元廷 声震华夏 438
十“清沙漠”除去“尾巴”横扫割据 统一天下 461
“大尾巴”、大后患的凸显与朱元璋的北平之行 461
《克复北平诏》与太原夜袭、山西平定(1368.12) 463
剪除余虏、夺取关陇——朱元璋:我忽悠你们的呀,现在可来真格的啦! 466
十“清沙漠”,南平川滇,横扫割据,天下一统 473
第6章 立纲陈纪 关注民生 482
乱世渐定大明新立 洪武治国宽猛相济 482
以元亡为鉴,欲行宽猛相济之政,解决民生问题 483
草根皇帝“使厚民生”或言关注民生的缘由 484
洪武宽猛相济治国思想内涵:阜民之财、息民之力 禁贪除暴、立纲陈纪 487
参酌唐宋立纲陈纪 损益元制构建新体 490
朱元璋说:“国家新立,惟三大府总天下之政” 492
整饬与改革吏员制度,严防奸吏坏政害民 496
简明立法,颁布中国最早的普法教材——《律令直解》 498
严肃大明后廷制度,开创一代宫闱“新貌” 499
重振纲常礼法 洗涤蒙元胡俗陋习 构建等级秩序 504
洪武时期立纲陈纪重建等级秩序的历史意义 510
雄主力治“三农”问题下“猛药”除民生之疾 517
不遗余力经营农业问题 519
殚精竭虑解决农民问题 540
别出心裁实行“农村自治” 573
以良治良创设粮长 君权延伸乡村四方 582
中国历代基层赋役征收的利弊与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的盲点 582
朱元璋为什么想到要搞粮长制? 583
明初粮长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588
粮长制的历史影响 597
粮长制的异化 601
工商有序和谐公平 崇本抑末宽厚生民 602
重建有序与平和的工商经济秩序——轮班制与不与民争利、不劳民 603
建立严控有序的商业秩序 609
改革币制,推广“大明通行宝钞” 613
第7章 躬自庶政 高度专制 619
纵观元亡横看现状 躬览庶政唯此为纲 619
废除地方行中书省 实行“三司分立制衡” 626
第一个层面:将故元的地方省级“集权”机制改为地方省级“三权分立”制 626
第二个层面:将元朝的地方四级行政制精简为三级行政制 630
废除中书省宰相制 相权六分君主统制 631
元明以前的“三省制度”与相权分立 631
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宰相制的主要原因 638
为了这一天,朱元璋苦苦等了一二十年——终结千年宰相制度 643
洪武帝废除中书省宰相制、实行政治制度变革之影响 644
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兵权三立”君操军伍 648
行枢密院“变脸”大都督府和朱家人独居大都督之位 649
将大都督府改造成五军都督府的三大缘由 650
最高军事机构“一分为五”:五军都督府的设立及其意义 658
精筑五道监察大堤 分权制衡确保君体 660
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建立范围最广的监察系统 661
建立以六科给事中为主体的无所不察的皇帝近侍监察官系统 669
创设以通政使司为主干的集谏官和监察于一体的宫廷内外通政渠道 673
建立地方权力制衡监察机制:分巡道与分守道 675
制定“公务员”标准化 严惩官吏贪暴腐化 679
明朝领导干部可不好当,入口处至少有七种回避制度——资格标准化 680
大明“公务员”工作规范化与公务标准化 686
大明“公务员”工作检查、考核标准化——考察与考满 693
大明“公务员”物质生活待遇规范化、标准化 712
专制渗透穷乡僻壤 四处布下天罗地网 718
建立以黄册制、鱼鳞册制为纵坐标,里甲制为横坐标的户籍网络 718
路引制度与巡检制度——锁定动态小民 721
高皇帝教导大家:提高警惕,严查奸民、游民、惰民与逸夫 722
《大明律》与《大诰》并行 礼法结合屈法伸情 726
大明法制建设:《律令》、《大明律》与《大诰》之诞生 726
大明法制建设的宗旨——强化君主专制主义 732
司法救济与司法公正 746
礼法结合 执法原情 752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特务统治无处没有 767
朱元璋为什么会想到要建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767
赫赫有名的锦衣卫特务前辈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归宿” 769
锦衣卫的组建与人事机构组织——明初特务机构内的秘密 773
无孔不入的锦衣卫与大明步入“特务帝国”的轨道 775
五毒俱全的锦衣卫狱废弃与高皇帝“好儿子”对“祖制”的破坏 785
君主淫威无限张扬 时常当殿滥施廷杖 786
唐朝大臣坐着议事、宋朝大臣站着议事 786
元明皇帝给不听话大臣“打屁股”——中国特色的君主专制主义创举 787
中国特色的“打屁股”很有讲究 788
明代两次最为“壮观”的“打屁股” 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