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自然人文概况 3
第一章 自然 3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地貌 3
第二节 气候 6
第三节 山脉与河流 12
第四节 平原与草原 21
第五节 动物与植物 27
第六节 矿产资源 45
第七节 自然景点 51
第二章 建置 58
第一节 明代以前行政区划 58
第二节 黑龙江省政区的形成 62
第三节 清代的行政建置 64
第四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建置 67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建置 76
第六节 省内的主要城市 80
第三章 人口 89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 89
第二节 人口的构成 94
第三节 人口的分布 97
第四章 民族 101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民族概况 101
第二节 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民族构成的变化 10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民族状况 107
第五章 古迹和纪念地 112
第一节 古遗址 112
第二节 寺庙和教堂 118
第三节 抗俄抗日战迹地 122
第四节 历史纪念地 126
第五节 日本侵略罪证地 128
第二篇 历史沿革 133
第一章 明代以前的黑龙江地区 133
第一节 三大族系的形成及其与中原的联系 133
第二节 夫余国的建立与鲜卑人逐鹿中原 137
第三节 “海东盛国”——渤海国 142
第四节 金的兴起 148
第五节 元、明对黑龙江地区的经略 154
第二章 清代的黑龙江地区 160
第一节 设置黑龙江将军衙门,反击沙俄侵略 160
第二节 清廷的“封禁政策” 166
第三节 沙俄强行割占中国百万平方公里领土 174
第四节 中东铁路修筑与黑龙江地区半殖民地化 177
第五节 沙俄侵略暴行激起我国军民强烈反抗 184
第六节 土地放垦,流民大量涌入 188
第三章 军阀统治时期 194
第一节 军阀统治代替了清廷的统治 194
第二节 围绕中东铁路的复杂斗争 197
第三节 近代国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01
第四节 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时期 206
第五节 中东路事件 210
第四章 东北沦陷时期 215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人民奋起抗日 215
第二节 日伪的残暴统治 22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 230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 240
第一节 建立根据地 240
第二节 剿灭土匪 247
第三节 土地改革 255
第四节 建党和建政 261
第五节 恢复和发展生产 267
第六节 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274
第三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283
第一章 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283
第一节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283
第二节 加强地方人民政权建设 291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294
第四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96
第五节 整风和整党 299
第六节 “三反”和“五反” 302
第二章 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05
第一节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305
第二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2
第三节 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320
第一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320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23
第三节 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三年困难 331
第四节 开发油田、荒原和新林区 335
第五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41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46
第一节 “造反派”夺权 346
第二节 “捍”、“炮”两派发生武斗 348
第三节 “反右倾”和“清队” 350
第四节 “斗批改” 352
第五节 全省县团以上干部会议和“三五”会议 353
第六节 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 355
第七节 工农业生产在困难中前进 357
第八节 十年动乱造成的严重破坏 358
第五章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361
第一节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 361
第二节 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 367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 376
第四节 加强政权建设,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380
第五节 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活动 384
第六节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87
第四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395
第一章 粮油煤木机五大基地初步形成 395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历程和概貌 395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牧、副、渔业 412
第三节 石油工业 418
第四节 机械工业 422
第五节 木材生产 429
第六节 煤炭工业 432
第七节 其他工业 436
第二章 交通运输和通讯网络 446
第一节 铁路运输 446
第二节 公路运输 453
第三节 内河航运 457
第四节 民用航空 462
第五节 邮电通信 465
第三章 财政金融和商业 470
第一节 财政 470
第二节 金融 476
第三节 商业 482
第四章 文化事业 490
第一节 教育 490
第二节 科学 494
第三节 文学艺术 498
第四节 新闻出版 502
第五节 文物、博物、图书 507
第六节 卫生工作 510
第七节 体育运动 515
第五章 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518
第一节 城乡人民生活 518
第二节 社会福利 527
第三节 城乡住房和公共设施建设 545
第四节 环境保护 555
后记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