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彪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1547564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本文在系统剖析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市场失灵”理论,论述了对第三方支付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以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为目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监管经验,从有效监管的基本准则、监管框架以及监管指标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和精心设计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体系,围绕我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第1章 导言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选题依据 3

1.2 研究对象 6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8

1.3.1 研究目的 8

1.3.2 研究意义 8

1.4 研究方法 9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 10

1.5.1 研究内容 10

1.5.2 研究创新 12

第2章 文献综述:关于第三方支付产业与监管的研究现状 14

2.1 第三方支付的定义 14

2.2 第三方支付的分类 16

2.2.1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的分类 16

2.2.2 按第三方支付机构主体分类 22

2.2.3 按第三方支付业务属性分类 23

2.2.4 本书对第三方支付的分类 24

2.3 第三方支付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6

2.4 第三方支付的运行机制、风险分析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27

2.5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历史、现状及演进分析 29

2.5.1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颁布前的监管研究 30

2.5.2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颁布后的监管研究 32

2.6 本章小结 34

第3章 理论溯源: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功能及监管的必要性 35

3.1 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功能 35

3.1.1 支付结算功能 36

3.1.2 货币发行和货币创造功能 38

3.1.3 融资和投资功能 42

3.1.4 信用中介功能 44

3.2 市场失灵理论——实施监管的理论基础 45

3.2.1 市场失灵的内涵 45

3.2.2 市场失灵的来源 46

3.3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必要性 50

3.3.1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依据 50

3.3.2 市场失灵视角下的第三方支付——以外部性为例 51

3.4 本章小结 59

第4章 问题提出: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边界界定及相关分析 60

4.1 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目标 60

4.1.1 金融监管目标的演变借鉴 60

4.1.2 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目标的明晰 63

4.2 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界定 66

4.2.1 监管基础的确立 66

4.2.2 监管理念的形成 66

4.2.3 监管重点的突出 67

4.2.4 监管强度的把控 68

4.3 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实现 69

4.3.1 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实现前提 69

4.3.2 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可行条件 70

4.3.3 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实现条件 70

4.4 对第三方支付实施有效监管的基本原则 71

4.4.1 系统性风险防范原则 71

4.4.2 规范与激励相容的原则 72

4.4.3 公平及可持续发展并重的原则 74

4.4.4 安全和效率并重的原则 75

4.4.5 灵活、高效的分类管理原则 75

4.5 本章小结 76

第5章 宏观分析: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及监管现状 77

5.1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78

5.1.1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78

5.1.2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83

5.1.3 我国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 85

5.1.4 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动力 87

5.1.5 第三方支付未来五大发展方向 89

5.2 第三方支付风险剖析 94

5.2.1 金融系统性风险 94

5.2.2 信息系统风险与操作风险 96

5.2.3 市场环境风险 98

5.2.4 市场退出潜在风险 100

5.3 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现状 101

5.4 本章小结 103

第6章 国际借鉴:国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监管 104

6.1 国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104

6.2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国际比较 106

6.2.1 法律框架与监管模式 106

6.2.2 监管目标 108

6.2.3 监管原则 108

6.2.4 监管措施 111

6.3 国外第三方支付监管经验的启示 113

6.3.1 国内监管存在的不足 113

6.3.2 对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启示 114

6.4 本章小结 116

第7章 博弈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纳什均衡 117

7.1 市场与监管的博弈关系 117

7.1.1 监管不足 118

7.1.2 监管过度 118

7.2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博弈特性 118

7.2.1 市场监管博弈的参与角色——主客体 119

7.2.2 市场监管博弈主客体的目标函数 119

7.2.3 监管市场实现纳什均衡 119

7.2.4 监管市场的博弈规则 120

7.3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社会效益分析 120

7.4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监管部门博弈初步分析 121

7.4.1 模型建立 121

7.4.2 支付矩阵 122

7.4.3 模型分析 122

7.4.4 模型结论 124

7.5 模型启示——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准则 125

7.6 第三方支付与监管部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127

7.7 多个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监管机制下的博弈分析 129

7.7.1 贝叶斯博弈的显示性原理 129

7.7.2 交易机制 130

7.7.3 最优监管机制的数学模型 130

7.8 本章小结 132

第8章 框架建立:我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框架的含义与构建 133

8.1 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框架的含义 133

8.1.1 有效监管框架的组织结构体系 133

8.1.2 有效监管框架的工作机制 137

8.1.3 有效监管框架的主要监管方式 137

8.2 有效监管的重点内容 138

8.2.1 客户资金的监管 138

8.2.2 信息安全的监管 140

8.2.3 信息系统安全的监管 140

8.3 有效监管的主要措施 142

8.3.1 市场准入环节的有效监管措施 142

8.3.2 日常经营阶段有效的监管措施 144

8.3.3 市场退出环节的有效监管措施 147

8.4 有效监管的主要手段 151

8.4.1 非现场检查手段 151

8.4.2 现场检查手段 152

8.5 本章小结 153

第9章 指标体系:我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指标设计 154

9.1 备付金监管模式设计 154

9.1.1 备付金存管业务所涉及的账户体系 154

9.1.2 备付金银行规范支付机构使用客户备付金的措施 155

9.2 备付金监管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比较 157

9.2.1 信用风险分析 157

9.2.2 流动性风险分析 157

9.2.3 利率风险分析 158

9.2.4 市场风险分析 158

9.2.5 其他风险分析 158

9.3 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服务监管指标设计 159

9.3.1 备付金持有情况的合规性监测指标 159

9.3.2 备付金的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160

9.3.3 支付机构资本充足性的监测指标 162

9.3.4 支付机构资产流动性的监测指标 163

9.3.5 支付机构财务绩效的风险监测指标 164

9.3.6 支付业务风险欺诈指标 164

9.3.7 涉嫌洗钱交易比率指标 165

9.3.8 风险准备金计提率指标 165

9.4 监管指标的综合运用——支付机构评级 167

9.4.1 支付机构评级方法 167

9.4.2 支付机构评级方法运用 169

9.5 本章小结 170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71

10.1 研究结论 171

10.2 研究展望 173

附录1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176

附录2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86

附录3 223家获得支付业务牌照的企业名录 194

参考文献 206

后记 22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获奖情况 222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