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第2章 知识溢出概述 5
2.1 知以创新、知识溢出及其空间有限性 5
2.1.1 知识生产函数 5
2.1.2 知识溢 6
2.1.3 知识溢出与空间的关系:地方化知识溢出 8
2.2 地方化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10
2.2.1 影响地方化知识溢出的区域因素 10
2.2.2 影响地方化知识溢出的产业因素:产业的知识密集度 12
2.2.3 影响地方化知识溢出的时间因素:知识资本的时间累积性 12
2.2.4 小结 13
2.3 知识溢出的主要机制 14
2.3.1 非正式交流 14
2.3.2 人员流动 14
2.3.3 产品流动 16
2.3.4 企业衍生 16
2.4 知识溢出的测度方法 17
2.4.1 技术流量法 17
2.4.2 成本函数法 19
2.4.3 生产函数法 19
2.4.4 文献追踪法 21
2.4.5 小结 21
第3章 知识溢出和集聚的微观机制 23
3.1 一个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 25
3.2 水平知识差异、知识溢出与集聚 28
3.3 垂直知识差异、知识溢出与集聚 29
3.4 知识溢出关联与集聚的扩展研究 30
3.4.1 知识创新与集聚 31
3.4.2 知识扩散与集聚 32
3.4.3 知识积累与集聚 34
3.4.4 小结 35
第4章 知识溢出和产业集聚的理论模型 37
4.1 研究基础 37
4.2 外商投资、知识溢出与集聚:一个基本模型 40
4.2.1 基本假设 40
4.2.2 短期均衡 41
4.2.3 长期均衡 45
4.2.4 模型的基本特征 51
4.3 基本模型的扩展 53
4.3.1 区域内存在知识溢出障碍 53
4.3.2 区域间时间偏好率不同 54
4.4 人力资本流动、知识益出与集聚的理论框架 56
4.4.1 基本假设 56
4.4.2 小结 57
第5章 地方专业化、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 59
5.1 两种知识溢出与创新 59
5.1.1 两种知识溢出 59
5.1.2 两种知识溢出的经验研究 60
5.2 地方专业化的测度指标 63
5.2.1 地方专业化指数 63
5.2.2 产业集中度指数 64
5.2.3 区域间专业化指数 64
5.2.4 区域专业化指数 64
5.2.5 赫芬达尔指数 65
5.3 地方专业化现状 65
5.3.1 长三角地区的地方专业化及其分工 65
5.3.2 我国各省市地方专业化现状 68
5.4 地方专业化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72
5.4.1 计量分析 72
5.4.2 实证结果 76
5.4.3 小结和政策建议 79
第6章 创新、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 81
6.1 产业集群 81
6.2 创新与区域创新系统 83
6.2.1 创新是一个系统过程 83
6.2.2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 84
6.2.3 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特征 86
6.3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系 88
6.3.1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实观方式 89
6.3.2 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行会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 89
6.3.3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联分析 90
6.3.4 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 92
6.4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评价 93
6.4.1 区域创新效率评价的关键问题 93
6.4.2 分析工具和指标选取 95
6.4.3 DEA实证分析 97
6.4.4 小结 104
第7章 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 105
7.1 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特征性事实 105
7.1.1 地方专业化指数分析 105
7.1.2 制造业区位商分析 107
7.1.3 行业加权区位商分析 108
7.2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 110
7.2.1 国际上的研究 110
7.2.2 国内的研究 111
7.2.3 关于“专业化”与“多元化”的争论 112
7.2.4 述评 113
7.3 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14
7.3.1 计量模型 114
7.3.2 估计结果 118
7.3.3 小结和政策建议 123
7.4 FDI技术溢出与产业增长:以江苏为例 125
7.4.1 问题的引入 125
7.4.2 相关研究 126
7.4.3 理论基础、计量模型与估计方法的选择 126
7.4.4 江苏省FDI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127
7.4.5 小结与建议 130
参考文献 132
附录A 各省市地方化优势产业 147
附录B 制造业区位商 152
附录C 制造业全行业加权区位商 153
附录D 制造业高技术行业加权区位商 154
附录E 制造业低技术行业加权区位商 155
后记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