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人际关系心理学 1
一、人际关系的科学 1
二、现代心理学的潮流 4
引证1深层心理的探索 6
引证2团体与人际关系研究的先驱 8
引证3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与交换 9
引证4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吗? 11
第一编 人际关系与心理发展 16
第一章 社会性的发展与性格的形成 16
第一节 发育时期的人际关系 17
第二节 发展阶段与人际关系 23
引证5影响小孩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 28
引证6见一次母亲的模样就会铭记不忘 30
引证7婴儿已经认人 32
引证8女狼孩卡玛拉 34
引证9父母的抚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 35
引证10父母亲的极端养育态度对小孩的影响 36
引证11“心理一社会的”自我发展课题 37
引证12小孩的活动方式,3岁可看到老 39
引证13两个妻子的子孙的不同命运 41
引证14大儿子傻、小儿子娇 42
引证15青年的人生观 43
第二章 在人际关系中学习 46
第一节 学习的基本方式 46
第二节 社会性学习的方法 48
引证16男孩阿尔巴特对喜爱的小动物发怵了 49
引证17发现糖果的速度逐渐加快 51
引证18树立楷模的心理过程 52
第三章 性格和对他人的行为 54
第一节 性格类型和对他人行为的特徵 54
第二节 性格特性和对他人行为的特徵 57
引证19外向性性格与内向性性格 58
引证20根据人生的目标区分性格类型 60
引证21人所具有的主要的性格特徵一览表 61
引证22特性论和罗马时代的类型论 63
第二编 人际关系中的认知与情感 66
第四章 人际关系中的认知 66
第一节 对人认知的内容 66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归属 71
第三节 社会性比较 79
引证23对人认知的基础 84
引证24第一印象的形成及其影响 85
引证25第一印象的破坏 86
引证26“人皆有之”的性格理论 88
引证27欲望和期待会歪曲对他人的认知 89
引证28对现象的因果认知 90
引证29能否从就业面试时的言谈话语中识别性格 92
引证30他人行为的原因归属 93
引证31什么是“客观事实”? 95
引证32在能者面前自惭不如,在愚者面前自鸣得意 96
引证33美人的适应性差吗? 98
引证34怯於见人者“发怵”与人比较 99
第五章 人际关系与情感 101
第一节 对人好恶的情感 101
第二节对人关系与情绪 107
引证35令人喜爱的十种最佳性格 111
引证36“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112
引证37称读自己则受喜欢 113
引证38“爱”在吊桥彼岸 116
引证39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情感 117
引证40表情是世界的共同语言 118
第六章 人际关系与态度 120
第一节 态度的特性 120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122
第三节 态度的变化 124
引证41态度测定与变数的对应关系 129
引证42“催眠後暗示”导致情感与认知的变化 130
引证43“准处”集体与态度的维持 132
引证44态度的不平衡与传播的产生 133
引证45信息源的可靠性与态度变化 135
引证46报酬与态度变化 136
第三编 人际关系中的欲望与行动 140
第七章 社会的欲望与行动的分类 140
第一节 欲望与行为的各种关系 140
第二节 各种欲望与默里的欲望一压力论 141
第三节 社会的欲望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後天获得的? 142
引证47我们所具有的欲望一览表 143
引证48对母亲的依赖欲望是生来就有的吗? 146
引证49以实现自我为目标,攀登欲望的阶梯 147
第八章 对人行为 150
第一节 援助和攻击 151
第二节 求成和亲睦 158
第三节 支配和服从 164
第四节 协作和竞争 171
第五节 造型和模仿 174
第六节 欲求不满与心理矛盾 179
引证50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援助行为之起点 182
引证51论“恐怕会有人相助”的心理 183
引证52攻击线索理论的实证 184
引证53常看别人的攻击行动,自己也会产生攻击性 186
引证54求得成功的欲望和迴避失败的欲望 187
引证55女性想要迴避成功的欲望高吗? 187
引证56“棋子”和“棋手” 188
引证57处在同一恐怖条件下的人会互相同情 190
引证58西德集中营内的心理 191
引证59一旦成为犯人,就得处於服从地位 192
引证60你的马基雅弗利主义倾向怎样? 193
引证61“眼不见心不烦” 195
引证62追求自己利益带来的共同利益关系 197
引证63犯人利害选择结构 198
引证64对立状态时成立的规范 200
引证65要坚持公平原则 201
引证66猴子的模仿 202
引证67与他人一起工作是否可以提高实效? 203
引证68紧张时只要能逃命,跟谁走都可以 205
引证69稀里糊涂跟人走 207
引证70欲求不满时的表面解决办法 209
引证71为什么爱看已买到手的汽车的广告? 210
第四编 团体中的人际关系 214
第九章 团体的结构与成员的行为 214
第一节 非正式团体与正式团体 214
第二节 非正式团体的结构 215
第三节 正式团体的结构 217
引证72对团体内以情绪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的认识 219
引证73“课题专家”和“社会情绪专家” 220
引证74团体传播结构的影响 222
引证75领导者实现目标的功能和维持团体的功能 224
引证76传播网络结构和领导行为特性 225
第十章 团体的形成与团体规范 228
第一节 团体的形成和团体的魅力 228
第二节 团体规范的形成与维持 229
引证77入会条件严会提高团体的魅力 235
引证78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团体规范 237
引证79团体规范随团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238
引证80团体决策过程中的障碍 239
第十一章对团体的遵从与脱离 242
第一节 遵从及其心理 243
第二节 是否真心遵从 244
第三节 对非遵从者的压力 245
第四节 保留意见——少数人的影响 246
引证81参加遵从行为的实验 247
引证82屈从团体压力 248
引证83见风使舵随大流 250
引证84遵从心理:是否是真心遵从? 251
引证85坚持到底——少数人对团体的影响 252
第十二章 领导与被领导 254
第一节 领导的出现 254
第二节 领导功能 255
第三节 领导者与部属 257
第四节 领导行为与独裁行为 258
引证86民主型领导方式最好 259
引证87领导效果取决於情境 261
引证88空间配置与领导者的出现 262
引证89危机关头的领导者 263
引证90为什么领导者的活动较为自由 264
第十三章 偏见和成见 266
第一节 何谓偏见 266
第二节 偏见形成的机制 267
引证91团体间的纠葛和偏见的产生 269
引证92“欲求不满”增强的结果 270
附录:探索人际关系心理的研究方法 272
1.观察法 272
2.实验法 273
3.询问法 275
4.性格测定法 276
5.投影法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