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教师辅导用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学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7178105
  • 页数:7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主要针对各大高等医药院校教课教师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阅读的内容深度适中、时效性强的教材,与学生用书相比,在编写风格和内容保持统一,其区别在于体现了“新一点、全一点、深一点”的特色。在第一版出版至今的6年中,皮肤性病学科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皮肤遗传学、皮肤免疫学、皮肤美容技术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为处理好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关系,我们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要求,结合皮肤性病学临床实际,在广泛征求教材使用单位师生意见下,对编写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全书共分2篇41章270余种疾病。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1

第一节 皮肤性病学的定义与范畴 1

第二节 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2

第三节 皮肤性病学的进展 3

第四节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4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教与学 5

第二章 皮肤组织胚胎学 6

第一节 表皮的发生 6

一、角质形成细胞 6

二、树突细胞 8

第二节 皮肤附属器的发生 9

第三节 真皮的发生 11

第四节 真-表皮交界的发生 12

第三章 皮肤的解剖与超微结构 14

第一节 皮肤解剖学概论 14

第二节 表皮 16

一、表皮的解剖 16

二、表皮的超微结构 18

第三节 真-表皮连接结构 21

第四节 真皮 23

一、纤维成分的超微结构 23

二、细胞成分 23

三、皮肤的神经 24

四、皮肤的血管 25

第五节 皮下组织 26

第六节 皮肤附属器 26

一、皮肤附属器的解剖 26

二、皮肤附属器的超微结构 29

第四章 皮肤细胞生物学 31

第一节 皮肤主要构成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 31

一、角质形成细胞 31

二、黑素细胞 33

三、朗格汉斯细胞 34

四、成纤维细胞 35

五、血管内皮细胞 35

六、肥大细胞 36

第二节 细胞间连接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 36

第三节 细胞增生、凋亡与肿瘤发生 37

一、细胞增生 37

二、细胞凋亡 38

三、肿瘤发生 39

第四节 细胞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40

一、细胞受体 40

二、细胞信号转导 40

第五节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41

一、形态学方法 41

二、免疫荧光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41

三、流式细胞术 42

四、细胞培养技术 42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 42

六、动物实验技术 43

第五章 皮肤生理学 44

第一节 皮肤的屏障作用 44

一、对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44

二、对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44

三、对化学性损伤的防护 45

四、对生物性损伤的防护 45

五、防止体内营养物质的丧失 45

第二节 皮肤的吸收作用 45

一、皮肤的吸收途径 45

二、皮肤对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作用 46

三、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46

第三节 皮肤的感觉作用 47

一、皮肤感觉分类 47

二、几种常见的皮肤感觉 48

第四节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49

一、汗腺 49

二、皮脂腺 50

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 51

一、体温 51

二、体热平衡 52

三、体温调节 53

第六节 皮肤的代谢作用 53

第七节 皮肤的免疫作用 53

第六章 皮肤生物化学 54

第一节 能量代谢 54

第二节 糖代谢 54

一、糖的分解代谢 55

二、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55

三、黏多糖代谢 56

第三节 脂类代谢 56

一、皮肤的脂质代谢 56

二、皮肤中的脂肪代谢 58

第四节 蛋白质代谢 59

一、表皮蛋白质 59

二、真皮蛋白质 60

三、结缔组织成分的分解 62

四、结缔组织成分合成和分解的调节 63

第五节 水和电解质代谢 64

第六节 黑素代谢 65

一、皮肤的颜色 65

二、黑素的形成和代谢 65

三、影响皮肤黑素调节的因素 66

第七章 皮肤光生物学 68

第一节 光的物理特性 68

第二节 光的生物学效应 68

第三节 皮肤对光线的防御功能 69

第四节 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影响 69

一、紫外线辐射正常皮肤后的最初效应 69

二、紫外线辐射正常皮肤后的后期效应 71

第五节 皮肤光敏反应和光敏性皮肤病概述 72

一、光毒性反应 73

二、光变态反应 73

三、光敏性皮肤病 73

第八章 皮肤免疫学 76

第一节 免疫活性细胞 76

一、T细胞和B细胞 76

二、自然杀伤细胞 79

第二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80

第三节 抗原递呈及免疫识别 81

一、抗原递呈作用 81

二、MHC-抗原肽-TCR三分子的相互识别 82

第四节 细胞因子 82

第五节 超抗原 84

第六节 变态反应分类 85

一、Ⅰ型(即刻过敏反应型) 85

二、Ⅱ型(细胞毒性反应型) 86

三、Ⅲ型(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型) 86

四、Ⅳ型(迟发反应型) 86

第九章 皮肤遗传学 88

第一节 遗传的基础 88

一、核酸的结构和特征 88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 89

三、基因的表达 89

四、基因的突变 90

第二节 遗传性皮肤病的特征和类型 90

一、遗传性皮肤病的特征 90

二、遗传性皮肤病的类型 91

第三节 鉴定遗传性皮肤病致病基因的研究策略 95

一、遗传流行病学调查 95

二、疾病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96

三、定位区域内易感基因的搜寻 97

四、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98

五、基因鉴定 99

六、基因突变的检测 100

七、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101

八、动物模型在多基因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01

九、复杂疾病中的交互作用 102

十、目前已定位或已确定致病基因的部分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 102

十一、目前几种主要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研究现状 107

十二、多基因遗传病研究展望 108

第四节 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 109

一、基因诊断 109

二、基因治疗 109

第十章 皮肤流行病学 111

第一节 皮肤病流行病学概述 111

一、概念 111

二、主要研究内容与应用 111

三、主要研究方法 112

四、基本特点 113

第二节 皮肤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13

一、描述流行病学 113

二、病例对照研究 116

三、队列研究 118

四、试验性研究 120

第三节 循证医学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 121

一、定义 121

二、循证医学在皮肤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21

第十一章 皮肤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124

第一节 皮肤性病的病因 124

一、外因 124

二、内因 125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126

一、症状 126

二、体征 126

第三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诊断 133

一、病史 134

二、体格检查 134

三、其他临床检查 135

四、各部位常见皮肤病 135

第十二章 皮肤病理学 137

第一节 皮肤活组织标本的检查 137

一、适应证 137

二、皮损的选择 137

三、皮肤标本的采取方法 138

四、皮肤病理组织的切片制作 138

第二节 皮肤组织病理基本改变 140

一、表皮病变 140

二、表皮和真皮病变 154

三、真皮病变 154

四、皮下组织病变 161

五、其他常用名词 162

第三节 结构型分析的诊断方法 165

第十三章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技术 167

第一节 病原学检查 167

一、真菌检查 167

二、麻风杆菌检查 168

三、疥螨检查 169

四、蠕形螨检查 170

第二节 免疫学检查 170

一、免疫荧光检查 170

二、双链DNA抗体检测 172

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172

四、狼疮带试验 173

五、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173

六、局部免疫复合物检测 174

七、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175

八、斑贴试验 177

九、光斑贴试验 178

十、划破试验 179

十一、皮内试验 179

十二、被动转移试验 179

第三节 性病检查 180

一、梅毒螺旋体的检查方法 180

二、梅毒血清学检查 181

三、淋球菌检查 183

四、衣原体检查 185

五、支原体检查 186

六、杜克雷嗜血杆菌检查 186

七、醋酸白(甲苯胺蓝)试验 187

八、阴道毛滴虫检查 187

九、线索细胞的检查 188

十、阴虱检查 188

第四节 其他检查 188

一、刚果红试验 188

二、毛果芸香碱出汗试验 189

三、组胺试验 189

四、甲皱襞微循环检查 189

五、皮肤镜检查 190

六、高频超声检查 191

第十四章 皮肤性病治疗学 192

第一节 内用药物疗法 192

一、抗组胺类药物 192

二、脱敏疗法 194

三、维生素类药物 194

四、糖皮质激素 196

五、性激素 197

六、抗生素 197

七、抗真菌药物 199

八、抗麻风药物 200

九、抗病毒药物 201

十、抗肿瘤药物 201

十一、免疫疗法 203

十二、维A酸 205

十三、封闭疗法 206

第二节 皮肤病外用药物治疗 206

一、抗细菌剂 206

二、抗真菌剂 207

三、抗病毒剂 208

四、杀寄生虫剂 208

五、清洁剂 208

六、保护剂 209

七、收敛剂 209

八、止痒剂 209

九、角质促成剂 209

十、角质剥离剂 209

十一、腐蚀剂 210

十二、止汗剂 210

十三、脱色剂 210

十四、遮光剂 210

十五、细胞毒性药物 211

十六、维A酸 211

十七、外用糖皮质激素 211

十八、其他 212

第三节 光化学疗法 213

第四节 光动力疗法 213

第五节 物理疗法 214

一、激光 214

二、冷冻 216

三、电疗及其他 216

第六节 外科疗法 218

一、化学剥皮术 218

二、果酸换肤法 218

三、封包疗法 218

四、皮肤磨削术 218

五、刮除术 219

六、切割术 219

七、修治疗法 219

八、皮肤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219

九、移植术 220

十、毛发外科 221

第十五章 皮肤保健与医疗美容 222

第一节 皮肤保健 222

一、皮肤健美的标准 222

二、皮肤类型 223

三、皮肤性质测定方法 224

四、皮肤保健 225

第二节 毛发保健 227

一、头发健美的标志 227

二、毛发的特性 227

三、头发的类型 228

四、影响头发健美的常见因素 228

五、头发的护理 228

第三节 皮肤医疗美容 230

一、倒膜面膜 230

二、激光美容 230

三、冷冻美容 232

四、化学剥脱 232

五、注射美容技术 232

六、文刺术 233

七、皮肤外科 234

第二篇 皮肤性病学各论 235

第十六章 病毒性皮肤病 235

第一节 单纯疱疹 236

第二节 水痘及带状疱疹 239

第三节 传染性软疣 242

第四节 疣 243

第五节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246

第六节 手足口病 247

第七节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 248

第八节 川崎病 249

第十七章 细菌性皮肤病 251

第一节 脓疱疮 251

第二节 毛囊炎、疖和痈 255

第三节 化脓性汗腺炎 256

第四节 丹毒和蜂窝织炎 257

第五节 类丹毒 259

第六节 皮肤炭疽 260

第七节 棒状杆菌癣样红斑 261

第八节 腋毛棒状杆菌病 261

第十八章 分枝杆菌病 263

第一节 麻风病 263

第二节 皮肤结核病 269

第三节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 274

第十九章 真菌性皮肤病 279

第一节 皮肤癣菌病 279

第二节 皮肤马拉色菌病 287

第三节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290

第四节 双相真菌病 293

第五节 暗色真菌病 297

第六节 透明丝孢霉病 301

第七节 放线菌病和奴卡菌病 303

第二十章 动物性皮肤病 306

第一节 疥疮 306

第二节 螨虫皮炎 308

第三节 毛虫皮炎 310

第四节 隐翅虫皮炎 311

第五节 虱病 312

第六节 昆虫叮咬伤 313

第七节 皮肤猪囊虫病 314

第八节 匍行疹 316

第二十一章 职业性皮肤病 318

第一节 工业职业性皮肤病 318

一、沥青 323

二、橡胶 325

三、合成树脂和塑料 325

第二节 农业职业性皮肤病 326

一、浸渍擦烂型皮炎 326

二、尾蚴皮炎 327

第二十二章 皮炎和湿疹 329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 329

第二节 湿疹 333

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 337

第四节 自身敏感性皮炎 342

第五节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343

第六节 婴儿湿疹 344

第七节 淤积性皮炎 345

第八节 汗疱疹 346

第二十三章 荨麻疹类皮肤病 348

第一节 荨麻疹 348

一、急性荨麻疹 350

二、慢性荨麻疹 351

三、特殊类型荨麻疹 351

第二节 血管性水肿 356

第二十四章 药疹 360

第二十五章 物理性皮肤病 377

第一节 日晒伤 378

第二节 夏季皮炎 379

第三节 多形性日光疹 380

第四节 慢性光化性皮炎 381

第五节 植物(泥螺)-日光皮炎 384

第六节 痱子 385

第七节 冻疮 385

第八节 鸡眼与胼胝 386

第九节 手足皲裂 387

第十节 间擦疹 388

第十一节 摩擦性苔藓样疹 388

第十二节 放射性皮炎 389

第十三节 冷球蛋白血症 390

第二十六章 瘙痒性皮肤病 392

第一节 瘙痒症 392

第二节 慢性单纯性苔藓 395

第三节 痒疹 397

第四节 结节性痒疹 398

第五节 妊娠性瘙痒症 400

第六节 妊娠性痒疹 400

第二十七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402

第一节 多形红斑 402

第二节 离心性环状红斑 404

第三节 银屑病 405

第四节 副银屑病 410

第五节 红皮病 412

第六节 白色糠疹 413

第七节 玫瑰糠疹 414

第八节 扁平苔藓 415

第九节 光泽苔藓 417

第十节 线状苔藓 418

第十一节 硬化萎缩性苔藓 419

第二十八章 结缔组织病 422

第一节 红斑狼疮 422

一、慢性皮肤红斑狼疮 423

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425

三、新生儿红斑狼疮 426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 427

五、药物性红斑狼疮 430

六、与红斑狼疮相关的综合征 431

第二节 皮肌炎 432

第三节 硬皮病 435

第四节 重叠综合征 438

第五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439

第六节 干燥综合征 440

第二十九章 大疱性皮肤病 442

第一节 天疱疮 442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446

第三节 瘢痕性类天疱疮 448

第四节 妊娠性类天疱疮 450

第五节 疱疹样皮炎 451

第六节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453

第七节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454

第三十章 皮肤血管性疾病 456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457

第二节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458

第三节 结节性红斑 459

第四节 白塞病 461

第五节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464

第六节 雷诺现象和雷诺病 465

第七节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467

第八节 荨麻疹样血管炎 468

第三十一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471

第一节 痤疮 472

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 477

第三节 酒渣鼻 479

第四节 斑秃 481

第五节 雄激素性秃发 483

第六节 白发 484

第七节 毛发结构异常 484

第八节 多汗症 485

第九节 臭汗症 486

第十节 色汗症及血汗症 486

一、色汗症 486

二、血汗症 487

第十一节 口周皮炎 487

第十二节 甲病 487

第三十二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490

第一节 白癜风 490

第二节 无色素痣 494

第三节 斑驳病 494

第四节 白化病 495

第五节 黄褐斑 496

第六节 雀斑 497

第七节 黑变病 497

第八节 文身 498

第三十三章 遗传性皮肤病 499

第一节 鱼鳞病 499

第二节 毛周角化病 501

第三节 掌跖角化病 502

第四节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504

第五节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506

第六节 汗孔角化症 507

第七节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508

第八节 色素失禁症 509

第九节 着色性干皮病 510

第十节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512

第十一节 结节性硬化病 513

第三十四章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515

第一节 维生素缺乏症 515

一、维生素A缺乏症 516

二、烟酸缺乏症 517

三、维生素B2缺乏症 519

第二节 肠病性肢端皮炎 520

第三节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521

第四节 黄瘤病 523

第五节 胫前黏液性水肿 524

第六节 皮肤卟啉病 525

第七节 痛风 528

第三十五章 皮肤肿瘤 531

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 532

一、痣细胞痣 532

二、皮脂腺痣 534

三、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 535

四、瘢痕疙瘩 538

五、脂溢性角化病 539

六、汗管瘤 541

七、粟丘疹 542

八、皮肤纤维瘤 542

九、皮样囊肿 544

十、多发性脂囊瘤 545

十一、化脓性肉芽肿 546

十二、淋巴管瘤 546

十三、神经纤维瘤病 548

第二节 癌前期皮肤病 549

一、光化性角化病 549

二、黏膜白斑 550

三、皮角 551

第三节 恶性皮肤肿瘤 552

一、Bowen病 552

二、Paget病 553

三、基底细胞癌 554

四、鳞状细胞癌 555

五、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556

六、黑素瘤 558

七、Kaposi肉瘤 560

八、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 561

九、皮肤白血病 562

第三十六章 角化及萎缩性皮肤病 564

第一节 毛发红糠疹 564

第二节 黑棘皮病 566

第三节 小棘苔藓 568

第四节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569

第五节 毛囊角化病 570

第六节 鳞状毛囊角化病 571

第七节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572

第八节 萎缩纹 573

第三十七章 非感染性肉芽肿与脂膜炎症 574

第一节 结节病 574

第二节 环状肉芽肿 576

第三节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578

第四节 结节性脂膜炎 579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后脂膜炎 580

第三十八章 黏膜病 582

第一节 光化性唇炎 582

第二节 剥脱性唇炎 583

第三节 腺性唇炎 585

第四节 阿弗他口炎 586

第五节 皮脂腺异位症 588

第六节 地图舌 589

第七节 黑毛舌 590

第三十九章 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性疾病 592

第一节 下疳样脓皮病 592

第二节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 594

第三节 珍珠状阴茎丘疹 594

第四节 女阴假性湿疣 595

第五节 坏疽性龟头炎 596

第六节 急性女阴溃疡 597

第四十章 皮肤病综合征 598

第一节 Bloom综合征 598

第二节 CHILD综合征 599

第三节 Cockayne综合征 599

第四节 Cowden病 600

第五节 Down综合征 600

第六节 Fanconi综合征 601

第七节 Farber综合征 601

第八节 Gardner综合征 602

第九节 Goltz综合征 602

第十节 Hallerman-Streiff综合征 603

第十一节 Hallopeau-Siemens综合征 603

第十二节 Hartnup综合征 603

第十三节 心-面-皮肤综合征 604

第十四节 Jadassohn-Lewandowsky综合征 604

第十五节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605

第十六节 KID综合征 605

第十七节 Klippel-Trenauney-Weber综合征 606

第十八节 多发性痣综合征 606

第十九节 Louis-Bar综合征 607

第二十节 Maffucci综合征 607

第二十一节 Naegeli-Franceschetti-Jodassohn综合征 608

第二十二节 Netherton综合征 608

第二十三节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609

第二十四节 Noonan综合征 610

第二十五节 Olmsted综合征 610

第二十六节 变形综合征 611

第二十七节 Rothmund-Thomson综合征 611

第二十八节 Rud综合征 611

第二十九节 SAPHO综合征 612

第三十节 Sj?gren-Larsson综合征 612

第三十一节 皮肤僵硬综合征 613

第三十二节 Touraine-Solente-Gole综合征 613

第三十三节 Turner综合征 613

第三十四节 Turner-Kieser综合征 614

第三十五节 Werner综合征 614

第三十六节 黄甲综合征 615

第三十七节 Zinssen-Cole-Engman综合征 615

第四十一章 性传播疾病 617

第一节 性传播疾病概论 617

第二节 梅毒 626

第三节 淋病 636

第四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641

第五节 尖锐湿疣 647

第六节 生殖器疱疹 654

第七节 软下疳 659

第八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663

第九节 艾滋病 667

第十节 其他性传播疾病 680

一、生殖器念珠菌病 680

二、细菌性阴道病 682

三、阴道毛滴虫病 683

附录1 参考书目 686

附录2 部分皮肤性病科学相关网址 687

附录3 皮肤性病学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688

附录4 病原微生物名词中英文对照 707

附录5 缩写名词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