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重构中国近代叙事 1
第一章 鸦片战争:失败未带来改革 2
中国为什么不改革 2
商品改变中国 9
排外的理由:利益受损 16
第二章 洋务运动:跛足发展留下失败遗憾 26
李鸿章拒绝学习日本 26
压制体制性变动导致不平衡 28
宗藩体制解体代价巨大 31
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泡沫 33
洋务终结导致对旧体制全盘否定 35
第三章 甲午战败:中国精英救国之路的分化 42
战败引发恐慌 42
内耗与共识 47
超前的政治体制改革 51
被忽视的渐进改革之路 56
破旧而未能立新 60
民族主义误区 65
第四章 义和团:由内政而外交所引发的危机 72
被撩拨的民族主义情绪 72
大阿哥事件:神秘政治的后果 76
“义和拳起山东” 82
内政对外交的两个需求 87
列强冷对大阿哥 94
被误解的“宣战照会” 102
奇怪的局部和平 107
“辛丑共识” 111
第五章 晚清皇族:从改革先锋到反革命 119
改革先锋 119
“预备立宪”的诚意 123
体制忠诚与“皇族内阁” 127
认错、妥协及退让 130
“君主立宪”只差一步 136
第六章 辛亥革命:现代化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背离 143
清政府的两难选择 143
谁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最大阻碍者 148
皇权与民权 152
立宪与共和 157
革命与改良 161
理想与现实 168
第七章 从君宪到共和:武昌起义后袁世凯的心路历程 176
化危为机:推动君宪主义落实 176
从武昌到上海:君宪主义渐成历史 184
顺势而为:一个有限的共和主义 207
第八章 民初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219
现代化对民主政治的必然诉求 219
总统制还是内阁制? 222
“刺宋案”预示政党政治失败 228
“袁氏复辟”:偏离学理的政治运作 233
政党政治的道德要求与竞争规则 239
第九章 五四与中国现代化转型 248
五四的选择 248
旧秩序瓦解与新秩序重建 254
爱国情结的文化透视 260
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269
启蒙心态能否化解 275
民主是否为中国所最需要 285
第十章 重绘“民国前半程”历史轨迹 297
孙中山的失落与失望 297
袁世凯的大度与大意 300
段祺瑞、北洋二代及蒋介石的幸运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