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劳动力流动的效应 1
1.1.1从金融危机与新《劳动合同法》说起 1
1.1.2问题的提出:劳动力流动是否缩小了地区差距 3
1.2本书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4
1.2.1现实意义 4
1.2.2理论意义 7
1.3核心概念界定、主要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10
1.3.1核心概念界定 10
1.3.2主要框架结构 17
1.3.3主要研究方法 18
1.4本书的拓展方向与可能的创新点 18
1.5对本书所开展的微观调研的说明 21
第2章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关系的研究述评 23
2.1国外文献综述 23
2.1.1经典理论模型概述 23
2.1.2关于要素流动、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 26
2.1.3关于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问题的研究 28
2.2国内研究综述 29
2.2.1关于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关系的研究 29
2.2.2关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 31
2.3简要述评 33
第3章 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分析 35
3.1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研究 35
3.1.1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性 36
3.1.2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特殊性 40
3.2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流动决策分析 51
3.2.1传统的劳动力流动决策分析 51
3.2.2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构建 57
3.3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厂商的用工决策分析 71
3.3.1理论上的厂商劳动要素投入量影响分析 71
3.3.2现实中的厂商用工决策分析 73
3.4简要结论 75
第4章 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77
4.1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77
4.1.1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正面效应 78
4.1.2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负面效应 82
4.2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86
4.2.1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的正面效应 86
4.2.2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的负面效应 87
4.3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兼对内生增长模型的拓展 100
第5章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的扩大——基于中国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验研究 108
5.1中国地区差距的形成——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一般阐释 108
5.2劳动力流动是拉大还是缩小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 110
5.2.1两种对立观点:“缩小论”与“拉大论”之争 110
5.2.2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理论分析 113
5.3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 125
5.3.1数据选取与描述 125
5.3.2计量实证模型的构建 133
5.3.3指标的选取说明与衡量 135
5.3.4数据来源与计量方法 137
5.3.5实证分析 139
5.3.6小结与进一步的说明 143
5.4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144
5.4.1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44
5.4.2实证分析 146
5.4.3简要的小结 148
5.5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经济产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150
5.5.1计量模型与分析思路 151
5.5.2数据的简要说明 151
5.5.3实证分析 153
5.5.4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产出损失效应的测度 157
第6章 中国经济社会政策与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研究 159
6.1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 159
6.1.1中央政府关于劳动力流动政策的演化脉络 159
6.1.2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外流劳动力的相关政策与规制范式 170
6.1.3小结:中国外流劳动力的生存空间解析 176
6.2社会经济政策背景下外流劳动力的福利效应研究 177
6.2.1社会福利概念界定 178
6.2.2欠发达地区外流劳动力的福利状况考察 179
6.2.3小结:农民工流动的力与痛 190
6.3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带来的福利效应考察 192
6.3.1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的福利考察 192
6.3.2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动向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瓶颈” 200
6.4简要的小结及对中国整体福利效应的研究设想 203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取向前瞻 205
7.1本书主要结论 205
7.1.1微观层面:劳动力外流成本细分降低流动净收益、驱动劳动力动态决策 205
7.1.2中观层面:劳动力流动的地区经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倒U”效应并未显现 206
7.1.3宏观层面:劳动力流动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综合效应并不一定为正 207
7.2政策反思与解读 208
7.2.1学界对宏观经济政策与劳动力流动政策核心概念的误区 208
7.2.2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或劳动力流动的误区分析 209
7.2.3对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解读——基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 213
7.3政策取向选择——回到金融危机和新《劳动合同法》 215
7.3.1回到金融危机和新《劳动合同法》 215
7.3.2未来的政策取向 217
7.4今后的研究方向 221
主要参考文献 223
后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