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志全集 散文卷 1》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伟志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7107373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22卷本《邓伟志全集》中的一种,收入邓伟志在杂文及评论创作上的作品,主要为《我就是我》、《人比雀儿累》等4种杂文集及其他发表在报刊上的单篇文章。

卷首语 1

1956年 1

快快“勒马” 1

1957年 2

“提前完成”析 2

农民脑子里的思想问题 3

武松重要还是老虎重要 5

要求提高待遇到底对不对?——重读《老共青团员谈往事》有感 6

“塞翁失马” 8

1958年 9

需要什么,就读什么 9

1959年 11

拆铁盒 11

既要深人实际 也要钻研理论 13

必须倾听逆耳之言 15

谈“乱” 16

1960年 19

在生活领域里插上红旗 19

立共产主义雄心大志 22

“万事皆人为” 27

美帝是亚洲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30

1961年 34

任务与政策 34

永不满足现状 36

画松说 38

永远保持心灵的纯洁 40

“天有多高” 42

野蛾扑窗之类 44

1963年 46

说长道短——“好八连”赞之八 46

1964年 48

田头、灶头、心头 48

1967年 50

关于定调子问题 50

1968年 52

巩固和发展革命的大联合 52

1970年 56

“开源”与“节流” 56

1971年 59

说“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战士》读后 59

1977年 61

从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评张春桥的反革命道路 61

1978年 69

初识庐山真面目 69

科学需要交流 72

“少见”必“多怪” 74

1979年 76

庐山醉石 76

“橘生淮北则为枳”——谈一切从实际出发 79

从诺贝尔奖金说起 81

赵一曼、曹聚仁及其他 83

科学的希望在于青年 85

1980年 87

美与丑 87

我摸了老虎屁股 89

计划生育溯源 91

漫谈天才 92

1981年 100

净土不净 100

重唱一句歌词 102

杂家也是专家 104

婚姻瘤及N射线 106

画鬼与见鬼 108

从《向导》批评孙中山说起 110

还得继续打鬼 112

科学的巨人 文笔的矮子——朗道轶事 114

1982年 116

请他们入“主宾席” 116

1983年 118

“马太效应”外一章 118

从马克思的成熟说起 120

“特别值得注意” 122

“阿堵”勿却 124

在听汇报时 126

对名人有二忌 128

1984年 130

劝君数一数微机 130

并非艺术夸张 132

“影象”的印象 133

从邓志伟家走出以后 135

在北京长城饭店 137

算账算到“只剩一块砖” 139

为“夜光杯”谈夜光杯 141

从“糌粑”说到生活方式 143

登嘉峪关 145

站在长城上的思考 147

“保护生态平衡”提法不妥 149

刮目看敦煌人 151

“海市蜃楼”又一解 153

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155

1985年 157

为苍蝇打抱不平 157

写在伯乐还乡之后 159

充分的自由是不可逾越的阶段 160

为错误争一席 163

不正之风知多少 165

自由时间的功能 167

流行色没有国界——进入世界消费新潮流(一) 169

日本人美国人苏联人的步速 171

闲暇不闲——进入世界消费新潮流(二) 173

要有自己的观点 175

抱瓮与蹲墙根 177

由“锁链理论”所想到的 179

发展电视意识 181

且说生活质量 183

1986年 185

旅游者的“三求”心理 185

对“三毛阿爹”意见的由来 187

山崩于前 189

行在流行前 191

变化中的生活方式 193

无不可“思议” 195

“食洋不化”考 196

先“读”为快 198

高干子女问题 199

1987年 201

聪明的改革,改革中的聪明 201

后进赶先进的聪明学 203

需要作这样的一个概括——“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5

清静之余 207

漏室铭 209

1988年 211

“特”字的引力——海南归来有感 211

关于“对话”的要领 213

现代社会的黄牌警告 216

对文化的特殊关心 学会运用文化手段 218

科学地观察,科学地思考 220

国际大循环的必然 222

《红高粱》有益于“治愚” 223

献给某些领导一个数字 224

不读书则无用 226

“窝里斗”总归是丑陋的 228

王实味的待遇 230

出路在于年轻化——写在告别年轻时代的前夕 232

澄清两个问题 234

年轻化和改革速度 236

稿费的两极 238

刊物的经济政策也忌一刀切 239

让不让球应当是自愿的 241

站在中流砥柱上 242

从足球说开去 244

1989年 247

年历片的感染力 247

关于企业家的送“杯”精神——兼谈文企联盟 248

建议出版《招呼集》 250

提高“德先生”的社会地位 252

怎样说话 254

辩证法在向我们招手 256

一则酒令 257

人与牛 258

评《诬告有益论》 260

1990年 262

岔开话题 262

安定需要方法 263

社会稳定的两点论 264

催人爱山河 促人爱祖国 266

怎样看条件 267

学会不说“不” 269

赞广开言路 270

三十年疑窦一夕解 272

试论两岸十缘 274

坐冷板凳——嘉业藏书楼一瞥 276

包公祠里的笑声 278

人比雀儿累 280

我的皮鞋 285

我坐过花轿 287

我爱竹篱笆 289

春风已改旧时装 291

牛鉴毁于仪仗 293

也谈黄逸峰 294

我与相思豆 296

养狗的哲学 298

忆邓式月饼 300

假冒“雪马”引起的思考 302

下来更比上去难 303

1991年 306

无舵船 306

在“繁荣”上多花力气——寄语《新论》500期 308

增强“自荐意识” 309

饮食观念势在必改 312

还是以创造第一 314

对付乱开会的诀窍 316

地缘的力量 318

可把送“梨”当送“礼” 320

到了天尽头以后 321

阳台上的“萤火虫” 323

有线电视的无限力量 324

以茶会友——追记枫围的一次茶会 326

类乎“工人”的问题 328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