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体育保健总论 3
第一章 绪言 3
一、体育保健学的意义 3
二、研究体育保健学的目的 4
三、体育保健学的任务 5
四、体育保健学的内容 6
第二章 体质与健康 8
第一节 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和评价指标 8
一、体质与健康的概念 8
二、体质与健康的评价指标 11
第二节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 16
一、先天因素的影响 16
二、后天因素的影响 17
第三节 体质与健康教育的任务和研究范围 25
一、体质与健康教育的任务 26
二、体质与健康教育的范围 26
第三章 营养保健 28
第一节 营养素 28
一、蛋白质 29
二、脂肪 32
三、糖 34
四、维生素 36
五、无机盐 42
六、水 45
第二节 热能 46
一、影响热能消耗量的因素 46
二、热能消耗量和需要量的测定 48
三、热能供给量的标准 49
第三节 合理营养 50
一、合理营养的概念 51
二、合理营养的保健作用 52
三、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53
第四节 营养与健康 59
一、营养与生长发育 59
二、营养与疾病预防 60
三、营养状况的评定 64
第四章 卫生保健 69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69
一、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69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72
三、环境的卫生防护 74
四、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76
第二节 学校卫生 78
一、个人卫生 78
二、教室、宿舍、食堂卫生 78
三、教育过程的卫生 80
四、运动建筑设备卫生 82
第三节 精神卫生 85
一、精神卫生的概念 85
二、精神因素在保健过程中的作用 85
三、精神卫生的要求 88
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 90
一、传染及传染病的概念 90
二、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预防原则 90
三、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94
第五章 运动保健 104
第一节 运动与保健 104
一、适宜运动的健身作用 104
二、人体缺乏运动的危害 107
第二节 运动与防病 108
一、适宜运动对预防某些疾病的作用 108
二、缺乏运动引起某些疾病的机理 109
第三节 运动与康复 111
一、康复的概念 111
二、运动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111
三、运动处方 113
第六章 养生保健 119
第一节 中国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119
一、现代养生理论 119
二、养生的中医理论基础 121
第二节 中国养生学的特点 127
一、注重整体性 127
二、注重形神兼养 127
三、强调掌握适度 128
四、注重顺应自然 129
五、强调养生生活化 130
第三节 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 131
一、气功调摄 131
二、情态调摄 133
三、饮食调理 136
四、生活起居 138
五、身体运动 140
第二篇 体育运动的保健措施 147
第七章 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 147
第一节 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147
一、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的目的 147
二、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的要求 148
第二节 形态测量 152
一、脊柱形状 152
二、胸廓形状 152
三、胸围和呼吸差 153
四、腿形与足形 153
五、身高、坐高、体重和皮褶厚度 153
六、四肢长度 155
七、四肢围度 156
八、肢体宽、厚度 156
九、形态指标的派生指数 157
第三节 功能检查 157
一、运动系统 157
二、心血管功能检查 161
三、肺功能检查 173
四、心肺功能测定 176
五、神经系统功能检查 177
六、其他功能检查 180
第八章 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一、保健指导的意义和作用 186
二、保健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187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保健指导 189
一、体育课的保健指导 189
二、早锻炼和课外活动的保健指导 199
第三节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保健指导 200
一、课余运动训练的保健要求和措施 201
二、比赛期的保健指导 207
第四节 疲劳程度的判断与消除 215
一、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和表现 215
二、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 216
三、消除疲劳的常用措施 216
第九章 非创伤性运动病症的预防和处理 220
第一节 过度训练 220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20
二、症状与体征 221
三、处理 222
四、预防 223
第二节 过度紧张 223
一、原因 223
二、发病机理及症状与体征 223
三、处理 226
四、预防 226
第三节 晕厥 227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27
二、症状与体征 227
三、处理 228
四、预防 228
第四节 低血糖症 228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29
二、症状与体征 229
三、处理 229
四、预防 230
第五节 运动性贫血 230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30
二、症状与体征 231
三、处理 232
四、预防 232
第六节 运动性血尿 233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33
二、症状与体征 234
三、鉴别诊断 234
四、处理 235
五、预防 235
第七节 运动中腹痛 235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35
二、症状与体征 237
三、处理 237
四、预防 238
第八节 肌肉痉挛 238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38
二、症状与体征 239
三、处理 239
四、预防 240
第九节 中暑 241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41
二、症状与体征 242
三、处理 243
四、预防 243
第十节 冻伤 243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44
二、症状与体征 244
三、处理 245
四、预防 246
第十一节 溺水 246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46
二、症状与体征 247
三、处理 247
四、预防 248
第十二节 游泳性中耳炎 249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249
二、症状与体征 249
三、处理 250
四、预防 250
第十章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252
第一节 概述 252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252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253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256
四、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方法 260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 261
一、急救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 261
二、运动损伤的初步诊断 262
三、常用的急救方法 262
四、抗休克 281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处理 283
一、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283
二、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291
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92
第四节 常见运动损伤 294
一、挫伤 294
二、肌肉损伤 296
三、关节韧带损伤 298
四、滑囊炎 300
五、腱鞘炎 302
六、骨骺损伤 306
七、髌骨劳损 309
八、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312
九、脑震荡 314
第十一章 按摩 317
第一节 概述 317
一、按摩的生理作用 317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 319
三、按摩的介质 320
第二节 按摩的基本方法 321
一、按摩的基本手法 321
二、经穴按摩 336
第三节 按摩的应用 342
一、运动按摩 342
二、保健按摩 344
三、治疗按摩 348
第三篇 几种人群的体育保健 355
第十二章 儿童少年的体育保健 355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保健要求 356
一、对营养的要求 356
二、对卫生的要求 359
三、对健身运动的要求 360
第二节 儿童少年常见病的康复 362
一、近视眼 362
二、龋齿 365
三、脊柱侧弯 367
四、扁平足 372
第十三章 女子的体育保健 375
第一节 女子的一般保健要求 376
一、对营养的要求 376
二、对卫生的要求 377
三、对健身运动的要求 378
第二节 女子月经期和更年期的保健 379
一、月经期的保健 379
二、更年期的保健 382
第十四章 中老年人的体育保健 385
第一节 中年人的保健 385
一、中年人的生理特点 386
二、中年人的一般保健要求 387
三、脑力劳动者的保健 390
四、体力劳动者的保健 392
五、运动员退役后的保健 395
第二节 老年人的保健 396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397
二、老年人的保健要求 399
第三节 中老年人常见病的康复 406
一、高血压 407
二、高脂血症 408
三、冠心病 410
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412
五、消化道溃疡病 414
六、糖尿病 416
七、慢性腰腿痛 418
附件一(表附1~10):食物营养表 421
附件二(附件1~3):有关部门颁发的文件 444
附件三英中文名词对照 458
主要参考书目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