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美国最初的印象 1
青少年时期对美国的认识 1
投身革命后对美国的批判 3
争取美英加人抗日国际统一战线 5
在保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 6
第二章 延安时期的对美外交 10
接待美军观察组“战友们” 10
与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会谈 13
同美国“扶蒋压共、扶蒋反共”政策作斗争 15
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18
第三章 建国前后的对美战略和策略 23
揭露美蒋和谈图谋,防御美国出兵干涉 23
不急于取得美国等西方列强的承认 25
对美国的试探作出反应 27
评美国国务院《美中关系白皮书》 32
第四章 同美国的敌对和封锁作斗争 37
警惕和反对美国染指台湾 37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控诉美国 41
坚决肃清美国在华特权 45
打破美国对华敌视和封锁的对策 47
第五章 出兵抗美援朝的艰难决策 51
谴责美国出兵干涉朝鲜 51
组建东北边防军 53
力主出兵抗美援朝 57
临战前的“暂停”与最终“出兵” 64
第六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71
把美军赶过“三八线” 71
提出边打边谈的方针 73
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78
抗美援朝的战略意义及深远影响 83
第七章 炮击金门过程中的对美策略 87
台湾海峡局势发生变化 87
开始突出强调“解放台湾” 89
金门之战,打击美蒋气焰 91
顺势解放东南沿海诸岛 92
第八章 为缓和中美关系所作的努力 97
中美外交官员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接触 97
提出与美国谈判的主张 100
促成中美大使级会谈 103
调整对台方针 108
第九章 1958年台湾海峡风云 114
第二次炮击金门的意图 114
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紧密结合 116
在实战中试探美国人的决心 118
改变对美、对蒋策略 122
海峡两岸特殊的对话 126
金门较量的直接后果 130
第十章 尖锐对抗与援越抗美 135
拒绝肯尼迪政府的外交试探 135
坚决反对美国入侵越南 138
“北部湾事件”加剧对抗 140
应对美国在越南“南打北炸” 142
援越抗美的方针与步骤 145
第十一章 重新审视中美关系 150
“文化大革命”对中美关系的冲击 150
与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对抗难以为继 154
对美国战略收缩的观察 156
对苏联威胁的警觉 161
第十二章 缓和中美关系的最初步骤 167
发现苗头,因势利导 167
陈毅等四位老帅的战略建议 170
微妙的信号传递 173
中苏会谈牵动中美关系 175
美国大使在华沙紧追中国外交官 179
第十三章 外交接触的进展与曲折 183
中美大使级会谈取得突破 183
遭遇意外挫折 187
与斯诺长谈释放信号 190
开启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秘密渠道 193
第十四章 导演“乒乓外交” 200
关于参加第三十一届世乒赛的批示 200
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名古屋的微妙接触 204
力排众议,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07
字字千钧的“电话记录” 209
“乒乓外交”显神威 211
乒乓小球推动世界大球 215
第十五章 确立新的对美政策 219
提出八条对美谈判方针 219
向美方发出关键口信 221
周密的谈判筹备工作 223
第十六章 秘密会谈的“总导演” 226
基辛格的神秘之旅 226
尼克松提出“五极世界”的观点 229
摸美国人的底 231
幕后的“总导演” 235
中美“公告”震撼世界 239
第十七章 尼克松访华的前奏 245
开辟“巴黎秘密渠道” 245
林彪垮台,中国纠“左” 249
“波罗二号”行动 251
为中美联合公报草案定下基调 255
第二十六届联大的历史性决议 257
接待黑格,唇枪舌剑 262
第十八章 打开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271
与尼克松的历史性会面 271
尼克松引用毛泽东诗词 277
艰苦的中美双边谈判 279
中美《联合公报》的含义 284
中美最高级会晤产生的影响 287
第十九章 “一条线”的战略构想 294
关于中美《联合公报》的通知 294
闸门开启之后 297
中美互建联络处 299
共同对付“北极熊” 301
第二十章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势头受挫 307
“水门事件”带来的阴影 307
反对美国“倒联络处”方案 312
“批林批孔”运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315
对美苏关系“缓和”的疑虑 321
第二十一章 打破外交僵局与最后的努力 327
1975年的外交风波 327
毛泽东批评基辛格 331
与福特总统的会谈 333
美国的“新太平洋主义” 336
未了的心愿 337
主要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