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部分 做人 23
第一章 家 25
(一)祖辈 26
(二)桂林 28
(三)青年时代 35
(四)家庭 39
(五)成年 49
第二章 官 68
(一)从雍正到乾隆 69
(二)危机:1733—1737年广西垦荒事件 80
(三)更多的逆境 94
(四)周旋于清廷官场文化 104
(五)友谊 107
第三章 天 126
(一)天 127
(二)超越理性主义 134
(三)天良:人性的道德实质 139
(四)人情:人类情感反应的力量和恰当性 144
第四章 学 160
(一)主流学术之外 161
(二)理学传统 167
(三)北方新儒家:吕坤和关学 179
(四)实学 187
(五)经世 192
(六)与湖南的关系 201
第二部分 生财 225
第五章 食 227
(一)人口、食品与价格 228
(二)供应 232
(三)粮食进口 237
(四)解决粮食危机 241
(五)流通接济 250
(六)一种可选的经济方式 258
第六章 养 273
(一)民生 274
(二)财产 277
(三)家庭结算(家计) 280
(四)节俭 284
(五)商业 286
(六)利润和私利 290
(七)经济规律 295
(八)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 297
(九)价格 298
(十)私有化 303
第七章 生 318
(一)农业 320
(二)水利 327
(三)农业技术 338
(四)采矿业和制造业 352
(五)发展商业 355
第八章 益 369
(一)政府粮仓 371
(二)库存量 379
(三)每年的粮食回购 382
(四)支出 388
(五)社仓 394
(六)积累和经济增长 406
第三部分 经世 419
第九章 人 421
(一)人之初,性本善(“天良”) 422
(二)种族 424
(三)等级制度 426
(四)富人与穷人 432
(五)社会角色 439
(六)家庭 443
(七)两性 447
(八)个人 458
第十章 治 474
(一)良吏与官僚政府 475
(二)国家应有多大权力? 479
(三)对官僚机构的管束 483
(四)对下级官员的管束 487
(五)县以下的治理 492
(六)管理 497
(七)1744—1745年陕西的“兴除”运动 504
第十一章 公 521
(一)国家还是“公众” 522
(二)慈善和公共福利 527
(三)舆论 533
(四)清朝中叶思想和话语中的“社会” 537
(五)社会单位:乡 542
(六)社会礼仪:乡饮酒礼 544
(七)保甲与乡约 550
(八)家族自治:陈宏谋1742年在江西的试验 556
(九)直接与间接的治国之道 569
第十二章 化 584
(一)教育 586
(二)小学教育 591
(三)在边疆的教化使命 597
(四)妇女教育 606
(五)礼仪 610
(六)家庭礼仪 614
(七)国家礼仪 623
(八)礼、人文教养、文明 626
结论 642
参考文献 656
译者的话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