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上 上古哲学史(古代及儒家) 3
第一章 哲学之渊源 3
第一节 邃古哲学之起源 3
第二节 唐虞哲学 13
第三节 夏商哲学 17
第二章 六艺哲学 27
第一节 总论 27
第二节 易教 31
第三节 五学之教 39
第三章 儒家 46
第一节 孔子 46
第二节 子思 82
第三节 孟子 89
第四节 荀卿 100
第一编下 上古哲学史(道墨诸家及秦代) 113
第一章 道家 113
第一节 总论 113
第二节 老子 117
第三节 杨朱 133
第四节 列子 136
第五节 庄子 146
第二章 墨家 160
第三章 法家 170
第一节 管仲 170
第二节 申不害 176
第三节 商鞅 179
第四节 慎到 184
第四章 名家 194
第一节 名家之渊源 194
第二节 尹文 197
第三节 惠施 201
第四节 公孙龙 203
第五章 杂家 205
第六章 秦灭古学 215
第二编上 中古哲学史(两汉) 221
第一章 汉代哲学总论 221
第二章 陆贾 224
第三章 贾谊 225
第四章 董仲舒 228
第五章 淮南子 238
第六章 桓宽盐铁论 242
第七章 刘向 243
第八章 扬雄 246
第九章 王充 250
第十章 东汉经术今古学之分及其混合 259
第十一章 荀悦 263
第十二章 徐干 266
第二编下 中古哲学史(魏晋六朝唐) 271
第一章 魏晋及南北朝之儒学与经术总论 271
第二章 晋世黄老刑名学之复兴 275
第三章 六朝佛教之盛行 292
第四章 三教调和论 297
第五章 神不灭论与神灭论 302
第六章 文中子 315
第七章 唐代哲学总论 318
第八章 唐代佛教略述 319
第九章 韩愈 323
第十章 李翱 325
第三编上 近世哲学史(宋元) 329
第一章 宋代哲学总论 329
第二章 道学之渊源 330
第三章 周濂溪 331
第四章 邵康节 341
第五章 张横渠 345
第六章 程明道 354
第七章 程伊川 359
第八章 二程同时之性情说 365
第九章 程门诸子 369
第十章 张南轩 381
第十一章 朱晦庵 383
第十二章 朱子门人 391
第十三章 陆象山 396
第十四章 象山门人 400
第十五章 浙东永嘉之学 402
第十六章 魏鹤山及真西山 407
第十七章 元之程朱学派 409
第十八章 元之朱陆调和派 412
第十九章 元之陆学派 415
第三编下 近世哲学史(明清) 417
第一章 明代哲学总论 417
第二章 吴康斋 418
第三章 薛敬轩 419
第四章 曹月川 420
第五章 胡敬斋 422
第六章 陈白沙 423
第七章 王阳明 424
第八章 湛甘泉 429
第九章 罗整庵 430
第十章 王学诸子 432
第十一章 刘念台 435
第十二章 清代哲学总论 437
第十三章 孙夏峰 438
第十四章 黄宗羲 439
第十五章 顾亭林 441
第十六章 李二曲 443
第十七章 陆桴亭 445
第十八章 汤潜庵 447
第十九章 陆稼书 448
第二十章 颜习斋 450
第二十一章 戴东原 453
第二十二章 彭尺木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