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2014最新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046674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在来自全国各大师范院校具有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名师作为图书编委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在囊括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的基础上,从历年各地真题最基本、最重要的考点着手,参照当前考情精心编写而成的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2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

考点聚焦 2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2

考点梳理 2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 2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2

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3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考点梳理 3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 3

三、计算机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4

第三节 信息技术活动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4

考点梳理 4

强化训练 4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6

考点聚焦 6

第一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及理念 6

考点梳理 6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6

(一)基础性 6

(二)综合性 6

(三)人文性 6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7

(一)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7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7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7

(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7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7

第二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7

考点梳理 7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 7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7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8

二、关于学业的认定 8

三、标准体例说明 8

四、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 9

第三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10

考点梳理 10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10

二、学生的信息素养 10

三、三维目标 10

(一)知识与技能 10

(二)过程与方法 10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

第四节 案例与分析 11

考点梳理 11

一、案例 11

二、案例评析 11

强化训练 12

第三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3

考点聚焦 13

第一节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3

考点梳理 13

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述 13

二、计算机系统 13

三、操作系统 14

四、信息的表示和处理 14

五、信息检索 15

六、信息安全 15

第二节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5

考点梳理 15

一、文本的加工与表达 15

(一)文本的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方式 15

(二)文本的基本操作 16

二、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6

(一)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概念 16

(二)表格的基本操作 17

三、演示文稿的加工与表达 17

四、网页的加工与表达 18

(一)网页基本概念及应用 18

(二)网页设计的基本操作 18

五、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8

(一)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概念 18

(二)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基本操作 19

六、信息的编程加工 19

(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19

(二)程序设计基本元素 19

七、信息智能化加工 19

八、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20

第三节 数据库技术基础 20

考点梳理 20

一、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20

二、建立数据库基本操作 21

三、窗体的创建 21

四、报表的创建 21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2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2

考点聚焦 22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22

考点梳理 22

一、多元智能理论 22

(一)多元智能的智力定义 22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22

二、构建主义理论 23

三、混合学习理论 23

(一)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 23

(二)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 23

四、有效教学理论 23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4

考点梳理 24

一、文献研究 24

(一)文献研究的定义 24

(二)文献研究的基本步骤 24

二、反思研究 24

三、行动研究 24

四、比较研究 25

(一)比较研究的定义 25

(二)比较研究的基本步骤 25

强化训练 26

第五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 2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7

考点聚焦 27

第一节 程序设计基础 27

考点梳理 27

一、程序和程序语言 27

(一)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27

(二)计算机语言 27

(三)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运行 29

(四)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9

二、C语言基础知识 29

(一)C语言的特点 29

(二)C语言的用途 30

(三)C语言程序的编制 30

(四)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0

三、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 31

(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1

(二)C语言语句 34

四、C语言的数组 35

(一)一维数组 35

(二)二维数组 36

(三)字符数组 36

五、C语言函数 37

(一)函数及函数的声明和定义 37

(二)函数的调用 38

六、预处理命令 39

(一)预处理定义 39

(二)宏定义 39

七、指针类型 39

(一)指针基本概念及应用 39

(二)指针变量的定义应用 40

(三)指针与数组 40

(四)指针与函数 41

(五)指针数组的概念 41

八、结构体、公用体与自定义数据类型 41

九、位运算 42

第二节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42

考点梳理 42

一、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 42

(一)数据结构 42

(二)数据的存储结构分类 42

(三)算法 43

二、线性结构 43

(一)线性结构与线性表 43

(二)树与二叉树 43

三、查找与排序 43

(一)查找 43

(二)排序 44

第三节 软件工程基础 44

考点梳理 44

一、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44

(一)软件工程的概念 44

(二)软件危机的概念 44

(三)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 44

(四)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 45

(五)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 45

(六)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46

(七)常见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46

二、结构化分析 47

(一)数据流图 47

(二)数据字典 48

(三)需求分析 48

三、结构化设计 50

(一)软件设计过程 50

(二)软件设计目标 50

(三)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50

四、软件维护 51

(一)改正性维护 51

(二)适应性维护 51

(三)完善性维护 51

(四)预防性维护 51

五、面向对象方法学基础 51

(一)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概念 51

(二)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52

(三)面向对象概念 52

强化训练 53

第六章 多媒体技术应用 5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56

考点聚焦 56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基础 56

考点梳理 56

一、多媒体概述 56

(一)媒体的概念 56

(二)多媒体的概念 56

(三)多媒体的基本组成 57

(四)多媒体的分类 57

(五)多媒体技术 57

(六)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性 57

二、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58

(一)数据压缩技术 58

(二)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 58

(三)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 58

(四)多媒体存储设备与技术 59

(五)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 59

(六)流媒体技术 59

第二节 多媒体计算机及关键设备 60

考点梳理 60

一、多媒体计算机概述 60

(一)多媒体计算机 60

(二)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性 60

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60

(一)硬件系统 60

(二)软件系统 61

第三节 计算机的图像处理 62

考点梳理 62

一、图像处理概述 62

(一)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62

(二)工具箱和浮动面板 63

二、图像的基本编辑 63

三、图像选取 63

(一)图像选取工具 63

(二)调整选区 64

四、图像绘制 64

(一)画笔工具 64

(二)颜色取样工具 64

(三)颜色填充 65

五、图像修复工具 65

(一)修补工具 65

(二)图章工具 65

六、图像色彩的调整 65

七、图层的使用 66

(一)关于图层 66

(二)图层的基本操作 66

(三)在图层上创建文字层 66

(四)图层顺序调整 66

(五)图层样式 66

(六)路径的概念及其绘制 67

八、滤镜的使用 68

(一)关于滤镜 68

(二)Photoshop中滤镜的分类及效果 68

第四节 动画制作 69

考点梳理 69

一、Flash动画概述 69

(一)Flash是一种动画创作与应用程序开发于一身的创作软件 69

(二)Flash动画的制作原理 69

(三)Flash的重要概念 69

二、Flash工具箱介绍 70

(一)绘图工具 70

(二)颜色工具 71

(三)吸管,墨水瓶工具 72

三、时间轴面板的应用 72

四、图层的应用 72

(一)图层的作用和意义 72

(二)图层的基本操作 72

(三)引导层 73

(四)遮罩层 73

强化训练 73

第七章 网络技术应用 7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75

考点聚焦 75

第一节 网络技术基础 75

考点梳理 75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75

(一)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75

(二)计算机网络组成与结构 76

(三)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76

(四)分组交换技术 76

(五)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76

二、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77

三、物理层 78

(一)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78

(二)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78

(三)网络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79

(四)信息交换的基本方式 79

(五)多路复用技术 79

四、数据链路层 80

(一)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80

(二)CRC冗余检查 80

(三)以太网 80

五、网络层 80

(一)网络层的基本概念 80

(二)IP地址的基本概念 81

六、传输层 83

(一)传输层的基本概念 83

(二)UDP协议 83

(三)TCP协议的主要特点 83

第二节 因特网的应用 84

考点梳理 84

一、DNS域名服务 84

二、E-mail电子邮件服务 84

(一)电子邮件服务基本概念 84

(二)电子邮件工作原理 84

(三)SMTP协议与POP协议 85

(四)电子邮件的基本收发方法 85

(五)FTP文件传输服务 85

(六)万维网服务WWW 86

(七)Telnet远程登录服务 87

第三节 网站设计开发与建设 87

考点梳理 87

一、Web基础知识 87

(一)WWW基础 87

(二)网页浏览原理 88

(三)常见网站开发语言 89

(四)常见网站开发设计工具 91

二、HTML语言 92

(一)HTML发展历史 92

(二)HTML文档的基本结构 93

(三)HTML基础知识 93

三、动态网站开发平台 102

四、网站建设过程 103

(一)网站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 103

(二)网站规划阶段 104

(三)网站设计阶段 104

第四节 数据编码技术 104

考点梳理 104

一、数字信号编码技术 104

二、调制解调技术 105

强化训练 107

第八章 数据库管理技术 10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09

考点聚焦 109

第一节 数据管理概述 109

考点梳理 109

一、数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09

(一)数据与信息 109

(二)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110

(三)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史 110

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11

(一)数据库 111

(二)数据库系统 111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112

(四)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12

三、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 113

(一)人工管理阶段 113

(二)文件系统阶段 113

(三)数据库阶段 113

四、数据描述 113

(一)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113

(二)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114

(三)物理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114

(四)数据联系的描述 114

五、数据模型 115

(一)数据模型的定义 115

(二)实体联系模型 115

(三)层次模型 116

(四)网状模型 116

(五)关系模型 116

(六)对象模型 117

六、数据库体系结构 118

(一)数据库三级体系结构 118

(二)体系结构中的五个要素 118

(三)两级数据独立性 118

七、数据挖掘 119

(一)数据挖掘的定义 119

(二)数据挖掘的功能 119

(三)数据挖掘的步骤 119

(四)数据挖掘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119

八、云技术与数据管理 120

(一)云计算基本概念 120

(二)云计算出现的背景 120

(三)云计算关键技术 121

第二节 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 121

考点梳理 121

一、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21

(一)一些基本概念 121

(二)三种模式的理解 121

(三)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 122

二、关系代数 122

(一)五个基本操作 122

(二)四个组合操作 123

(三)七个扩充操作 123

第三节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23

考点梳理 123

一、SQL的体系结构 123

(一)SQL概述 123

(二)SQL的组成 124

二、SQL应用 124

(一)SQL的数据定义 124

(二)SQL查询 126

三、游标 127

(一)游标概念及种类 127

(二)游标的使用 128

第四节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 129

考点梳理 129

一、关系数据库设计概述 129

(一)数据库的生存期 129

(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29

二、ER模型 129

(一)ER模型基本元素 129

(二)ER模型的操作 129

(三)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130

三、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130

第五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130

考点梳理 130

一、系统目录 130

二、事物 131

三、数据库的恢复 131

(一)数据库的可恢复性 131

(二)恢复的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 131

(三)故障类型和方法 132

四、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132

(一)并发操作 132

(二)封锁技术 133

(三)封锁技术带来的问题 133

五、数据库的完整性 134

(一)完整性子系统和完整性规则 134

(二)SQL中的完整性约束 134

六、数据库的安全性 135

(一)安全性问题 135

(二)权限问题 135

(三)常用的安全措施 135

第六节 数据库的新技术 136

考点梳理 136

一、新型数据库系统 136

(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36

(二)并行数据库系统 136

(三)知识库系统 136

(四)多媒体数据库 137

二、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 137

(一)数据仓库 137

(二)工程数据库 138

(三)统计数据库 138

(四)空间数据库 138

强化训练 138

第九章 人工智能 14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40

考点聚焦 140

第一节 人工智能概述 140

考点梳理 140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与目的 140

二、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阶段 140

三、人工智能的基本应用 141

(一)问题求解 141

(二)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 141

(三)自然语言处理 141

(四)智能信息检索技术 141

(五)专家系统 141

(六)智能控制、智能系统和智能接口 142

(七)模式识别 142

四、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 142

(一)搜索技术 142

(二)知识表示和知识利用的技术 142

(三)抽象和归纳技术 143

(四)推理技术 143

(五)联想技术 143

第二节 知识和知识表示 143

考点梳理 143

一、知识的概念 143

二、知识的分类 143

三、知识表示方法及特征 144

(一)知识表示的含义 144

(二)知识表示的方法 144

(三)知识表示的特征 144

第三节 搜索技术 145

考点梳理 145

一、搜索的概念 145

二、盲目搜索技术 146

(一)广度优先搜索 146

(二)深度优先搜索 146

(三)分枝有界搜索 146

(四)迭代加深搜索 146

三、启发式搜索技术 146

第四节 推理技术 147

考点梳理 147

一、推理技术概述 147

二、推理的控制策略 148

三、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 148

(一)基于规则的演绎推理则是直接的推理方法 148

(二)推理具体过程 148

第五节 专家系统 149

考点梳理 149

一、专家系统的定义 149

二、专家系统的特点 149

(一)具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 149

(二)能有效地推理 149

(三)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149

(四)具有灵活性 149

(五)具有透明性 149

(六)具有交互性 150

(七)具有实用性 150

(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难度 150

三、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 150

四、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150

五、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及环境 151

(一)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151

(二)专家系统开发环境 152

第六节 人工智能语言 152

考点梳理 152

一、人工智能语言简介 152

二、人工智能语言和传统语言 153

(一)传统方法 153

(二)人工智能方法 153

三、面向主体程序设计 153

强化训练 154

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156

第一章 教学设计理论 15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56

考点聚焦 156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156

考点梳理 156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156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56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58

考点梳理 158

一、学习需要分析 158

二、学习内容分析 159

三、学习者分析 159

四、学习目标的阐明 160

五、教学策略的制定 160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61

七、教学设计效果的评价 161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61

考点梳理 161

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61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特征 162

三、教师的主要工作 162

四、设计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能遇到的障碍 162

(一)管理者提供的障碍 162

(二)学生提供的障碍 162

(三)教师自己提供的障碍 162

(四)环境条件的制约 163

强化训练 163

第二章 课程与学习者特征分析 16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64

考点聚焦 164

第一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 164

考点梳理 164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 164

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165

第二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166

考点梳理 166

一、教育对象的大众性和地域性原则 166

二、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原则 167

三、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 167

四、教学实施中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原则 167

五、教学实施中的教师指导原则 167

第三节 学习风格分析 168

考点梳理 168

一、学习风格及其相关概念 168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 168

(二)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168

(三)学习风格的特征 169

二、学习风格的类型 169

(一)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169

(二)思考型与冲动型 169

(三)序列型与整体型 170

三、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 170

强化训练 170

第三章 教学内容分析 17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72

考点聚焦 172

第一节 学习内容的分类 172

考点梳理 172

一、广义的知识分类 172

(一)陈述性知识 172

(二)程序性知识 173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73

(一)言语信息 173

(二)智慧技能 173

(三)认知策略 173

(四)动作技能 174

(五)态度 174

第二节 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 174

考点梳理 174

一、归类分析法 174

二、层级分析法 174

三、信息加工分析法 175

四、程序分析法 175

第三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分析 176

考点梳理 176

一、课程结构分析 176

二、教学内容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178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178

强化训练 179

第四章 教学目标设计 18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80

考点聚焦 180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180

考点梳理 180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180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180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180

(三)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81

二、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 181

三、教学目标的基本理论 182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 182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 182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83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183

考点梳理 183

一、行为目标的设计 183

(一)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 183

(二)设计行为目标的优点与局限性 184

二、内外结合的目标设计 185

三、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185

(一)知识与技能 185

(二)过程与方法 185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86

四、三维目标的编写 186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原则 186

(二)三维目标的描述类型 187

(三)三维目标编写常用行为动词 187

强化训练 188

第五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9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90

考点聚焦 190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190

考点梳理 190

第二节 传统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191

考点梳理 191

一、讲授教学法 191

二、直观演示法 191

三、“任务驱动”法 191

四、游戏教学法 192

五、示范教学法 192

六、讲演练教学法 192

七、探索式教学法 192

八、竞赛教学法 193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193

考点梳理 193

一、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 193

二、选用教学方法标准的初步探索 194

第四节 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优化 195

考点梳理 195

一、设计情景教学 195

二、恰当运用比喻 195

三、基于问题的讲授 195

四、积极开展协作 195

五、引入游戏教学 195

第五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 196

考点梳理 196

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 196

(一)教师是学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 196

(二)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 196

(三)注意讲授和操作的关系 196

(四)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 196

(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196

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新教学模式 196

(一)自主学习模式 196

(二)合作学习模式 197

(三)探究学习模式 197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途径 198

(一)把握好任务驱动教学法 198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198

(三)注意知识的总结 198

(四)教学中注意信息技术整合 198

(五)力求硬件设备齐全,保证教学 198

强化训练 199

第六章 教学过程设计 20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00

考点聚焦 200

第一节 信息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200

考点梳理 200

一、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 200

(一)教学(信息)资源、教学媒体的基本概念 200

(二)不同形态教学媒体的表现特征 201

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201

(一)教学资源的选择依据 201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202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资源选择与利用的基本方法 202

(一)选择教学资源的步骤 202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媒体设计和资源获取 202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 203

考点梳理 203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203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203

(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203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03

(一)讲授型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203

(二)练习型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204

(三)探究型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204

(四)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Web Quest)教学过程设计 204

(五)合作型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204

三、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204

(一)文本叙述式模版 205

(二)表格式模版 206

第三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 208

第一章 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指导 20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08

考点聚焦 208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08

考点梳理 208

一、导入的概念及步骤 208

(一)导入的概念 208

(二)导入的步骤 208

二、课堂导入的作用 209

(一)沟通心灵 209

(二)活跃课前气氛 209

(三)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209

(四)诱发思考 209

(五)承上启下 209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209

(一)直接导入 209

(二)旧知识导入 210

(三)设疑情境导入 210

(四)实例情境导入 210

(五)问题情境导入 210

(六)游戏情境导入 210

(七)活动导入 210

四、课堂导入的原则 210

(一)关联性 210

(二)灵活性 211

(三)多样性 211

(四)趣味性 211

五、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11

(一)讲授法的有效实施 211

(二)演示(演播)法的有效实施 211

(三)练习法的有效实施 212

(四)实验法的有效实施 212

(五)探究法的有效实施 212

(六)合作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213

(七)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施 213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指导 213

考点梳理 213

一、课堂练习指导的地位和作用 213

(一)课堂练习指导的地位 213

(二)课堂练习指导的作用 214

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上好练习课 214

(一)边讲边练,及时就暴露出的普遍性的问题作出讲解 214

(二)教师要注意练习指导上的全面性 214

(三)教师要针对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214

三、课堂练习指导的意义 215

(一)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合理进行指导,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价值 215

(二)把握教学的重点,设计有价值的、有效的课堂练习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215

(三)教师对课堂练习要进行及时评讲,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15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指导 215

考点梳理 215

一、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 215

(一)合作学习分组形式的指导 215

(二)合作学习小组中角色分配的指导 216

(三)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导 216

(四)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 217

二、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17

(一)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217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217

三、指导学生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218

第四节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探究学习的指导 218

考点梳理 218

一、指导设计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218

二、指导学生获取探究资料,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218

三、指导形成探究结论 219

四、指导反思探究过程 219

强化训练 219

第二章 课堂组织调控 22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21

考点聚焦 221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221

考点梳理 221

一、信息技术的教学组织形式 221

(一)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221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221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222

二、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策略 222

(一)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23

(二)重视学习方法学习,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223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需拉近学生生活距离 224

(四)将信息技术学习融入教学过程中 224

三、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突发事件的处理 225

(一)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225

(二)应对偶发事件的方法策略 225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调控方法 227

考点梳理 227

一、课堂教学调控的要素 227

(一)明确调控目标 227

(二)熟知调控客体 228

(三)掌握调控结果 228

(四)运用调控手段 228

二、课堂教学调控的作用 228

(一)融洽师生关系 228

(二)激发学习兴趣 228

(三)完善教学方法 228

(四)提高教学质量 229

三、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调控的方法 229

(一)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229

(二)协调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关系 229

(三)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229

四、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调控的方法 230

(一)教学内容的生成 230

(二)教学内容的预设 230

(三)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软件工具 230

五、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调控的方法 231

(一)从“教”到“学”的方法的过渡 231

(二)方法要有针对性 231

(三)方法应灵活多样 231

强化训练 231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运用 23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33

考点聚焦 233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33

考点梳理 233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环节 233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233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234

二、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234

(一)导入技能 234

(二)归纳总结技能 235

(三)说明技能 235

(四)提问技能 236

(五)强化技能 237

(六)变化技能 237

(七)教师的认知与决策技能 238

第二节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238

考点梳理 238

一、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作用 238

(一)信息技术实践是信息技术理论到应用的桥梁 238

(二)信息技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238

(三)信息技术实践能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239

(四)信息技术实践可以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239

(五)信息技术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 239

二、信息技术实践的组织实施 239

(一)信息技术实践的基本要求 239

(二)实践方案的制订 239

(三)信息技术实践的组织实施要求 240

(四)信息技术实践的考核 240

三、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40

(一)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240

(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般原则 241

(三)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241

第三节 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 241

考点梳理 241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241

(一)典型性原则 241

(二)生活性原则 241

(三)多维性原则 242

(四)适应性原则 242

(五)合作性原则 242

(六)动态性原则 242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内容 242

(一)教材内部资源的整合 242

(二)学科内部资源的整合 242

(三)跨学科资源的整合 242

(四)师生资源的整合 243

(五)校际资源的整合 243

(六)教材内外资源的整合 243

(七)素材性与条件性资源的整合 243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 243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 243

(二)教学资源整合的途径 243

强化训练 244

第四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246

第一章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24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46

考点聚焦 246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246

考点梳理 246

一、教学评价的定义 246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 246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 247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 247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评价 248

考点梳理 248

一、学生评价的内涵 248

二、学生评价的功能 248

三、学生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248

(一)学生自我评价 248

(二)学生学习小组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有重要意义 249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249

四、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体系 249

(一)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的内容 249

(二)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249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方法 249

考点梳理 249

一、传统评价模式 250

二、作品评价法 250

三、档案袋评价法 253

第四节 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绩效评价 254

考点梳理 254

一、前置性评价 254

二、过程性评价 254

(一)过程性评价概述 254

(二)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步骤 255

(三)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255

三、总结性评价 256

(一)总结性评价概述 256

(二)纸笔测验 256

(三)实践操作 258

四、试卷质量的评价 259

强化训练 261

第二章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26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263

考点聚焦 263

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内容及其分类 263

考点梳理 263

一、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263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267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272

考点梳理 272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272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和内容 272

(一)教学准备 272

(二)教学目标 272

(三)教学内容 272

(四)教学方法 272

(五)教学效果 273

(六)教师素质 273

三、信息技术课堂观察与教学评价 273

(一)课堂观察概述 273

(二)课堂观察的方法 274

四、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反思 276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276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276

(三)教学反思的方式 276

(四)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276

强化训练 278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笔试面授辅导课程 279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面授辅导课程 281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