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 3
导读 3
导读一 《论语》释名 3
导读二 《论语》流传 4
导读三 半部《论语》治天下 5
导读四 孔子的天命鬼神观 7
导读五 《论语》篇章要旨一览 12
学而篇第一 20
为政篇第二 29
八佾篇第三 36
里仁篇第四 44
公冶长第五 49
雍也篇第六 56
述而篇第七 64
泰伯篇第八 73
子罕篇第九 80
乡党篇第十 88
先进篇第十一 94
颜渊篇第十二 102
子路篇第十三 109
宪问篇第十四 116
卫灵公篇第十五 128
季氏篇第十六 137
阳货篇第十七 143
微子篇第十八 152
子张篇第十九 156
尧曰篇第二十 162
孔子年谱 165
主要参考书目 171
《道德经》新解 177
老子其人其书 177
正文解读 182
《道经》 182
道与真善美 182
第一章:释道 182
第二章:真善美的价值 184
第三章:真善美之治 185
第四章:道体的产生 186
第五章:真善美的核心 187
释善 187
第六章:恒善之源 187
第七章:恒善无私 188
第八章:上善无争 189
第九章:善道中庸 189
致善 190
第十章:致善路径 190
第十一章:凭有信无 191
第十二章:静心止欲 191
第十三章:致至善境界 192
道纪之真、礼貌之美、善道之用 193
第十四章:道纪之真 193
第十五章:礼貌之美 194
第十六章:善道之用 195
论信善 196
第十七章:信善层次 196
第十八章:信善之德 197
第十九章:信善之法 197
第二十章:独善其身 198
第二十一章:以精证信 199
第二十二章:信善意义 200
第二十三:信善得失 201
第二十四章:真信无我 202
第二十五章:信仰归宿 202
第二十六章:坚定信仰 203
传道要领 204
第二十七章:传道原则 204
第二十八章:传道目标 205
第二十九章:传道法则 205
第三十章:传道态度 206
第三十一章:布道以礼 207
第三十二章:布道以名 208
第三十三章:布道识人 208
第三十四章:布道谦下 209
第三十五章:传道送美 210
第三十六章:传道策略 210
第三十七章:以身示范 211
《德经》 212
道与德 212
第三十八章:道之德 212
第三十九章:德之道 213
第四十章:道德之辩证 214
第四十一章:善道功德 215
第四十二章:和善首德 216
修道德 216
第四十三章:知道易,行道难 216
第四十四章:修德之要 217
第四十五章:德之正道 218
第四十六章:节欲修德 218
第四十七章:修心得道 219
第四十八章:道心治天下 219
第四十九章:德行容万民 220
善德 221
第五十章:天佑善德 221
第五十一章:养善行善 222
第五十二章:节欲守善 222
第五十三章:分别善恶 223
第五十四章:祭祀修善观德 224
第五十五章:厚德久长 225
善政积德 226
第五十六章:贵善天下 226
第五十七章:正道治国 227
第五十八章:持守善政 228
第五十九章:善政积德 229
善政之法 229
第六十章:善政神圣 229
第六十一章:善政谦下 230
第六十二章:善政救人 231
第六十三章:善政中庸 232
第六十四章:善政有度 233
第六十五章:善政弃伪智 234
第六十六章:善政包容 234
第六十七章:善道三宝 235
第六十八章:善战无争 236
第六十九章:兵者诡道 237
善政与自我 237
第七十章:言传身教 237
第七十一章:善政自明 238
第七十二章:善政自爱 239
天与民决善恶 239
第七十三章:善恶天决 239
第七十四章:天谴主杀 240
第七十五章:无道民怨 241
圣人与理想国 241
第七十六章:德贵柔弱 241
第七十七章:损有余,补不足 242
第七十八章:大德担当大任 243
第七十九章:天佑善人 244
第八十章:理想国 244
第八十一章:真善美之道 245
附论 251
《论语》君子录 251
《道德经》圣人之道 259
论韩愈、陈寅恪之道 261
陈寅恪的治学之道——种族文化理论 270
毛泽东与三纲五常 282
大学生德育现状与传统人文价值观现状分析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