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创建现代化、综合型、国际性和具有全国意义的主体功能区 1
第一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 17
第1章 中日两国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目标的双边关系优势 17
一 客观基础:中日两国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地缘优势明显 17
1.隔海相望,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达到共赢目的 18
2.优势互补,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再上新台阶 18
3.市场需求,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更上一层楼 18
二 重要依托:中日两国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交通条件便利 19
1.港口优势,为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提供根本保证 19
2.陆路设施,为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20
3.航空专线,为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提供良好路径 20
三 核心动力:中日两国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人员往来频繁 21
1.政府官员往来,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稳定的政治保证 21
2.商务人员交往,为双方经贸合作关系注入的强大动力 22
3.两国民间交往,为双方文化交流与旅游事业锦上添花 22
四 启动杠杆:中日两国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东北振兴引擎 23
1.中日两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合作基础 23
2.日本当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发展空间 23
3.中国市场需求对日本经济逐步复苏的拉动作用 24
第2章 WTO框架下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的现实论证 25
一 中日两国在WTO框架下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现实依据 25
1.中国运作WTO框架在世界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 25
2.日本经济逐渐复苏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带来新动力 26
3.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前途注定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26
二 中日两国在WTO框架下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推进对策 27
1.正视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 28
2.分析问题,探讨深层次原因 29
3.解决问题,纳入WTO框架下 30
三 中日两国在WTO框架下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前景展望 31
1.内在动力,推动中日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目标实现 31
2.开放市场,加快中日两国经贸合作逐渐走向发展高潮 31
3.科技开发,保证中日两国经贸合作质量上能别开生面 32
第3章 中日两国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目标的外部促进环境 34
一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有利于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34
1.中国积极参与APEC活动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34
2.中国积极参与APEC活动也是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35
3.日本作为APEC成员国希望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关系 35
二 东亚地区“10+3”框架运作有利于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36
1.中国注重与东盟合作率先创建自由贸易区 36
2.日韩积极跟进能开创东亚区域合作新局面 36
3.“10+3”合作框架会造就世界第三大市场 37
三 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有利于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38
1.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能够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 38
2.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必须下工夫排除障碍性因素 38
3.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应当采取有效对策 39
四 加强中日俄区域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39
1.加强中日俄三国区域经济利益关系的战略思考 39
2.阻碍中日俄三国区域经济利益关系的原因探讨 40
3.推动中日俄三国区域经济利益关系的操作对策 40
第4章 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依据认证 42
一 从地缘关系来看,能够保证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42
1.山水相连,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造就互动互补关系 42
2.隔海相望,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达到互利共赢目标 43
3.地缘密切,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促成联动发展态势 44
二 从国际环境来看,迫切要求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45
1.和平与发展大潮流为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 45
2.朝鲜半岛两国和平统一进程加快有利于双方实现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 46
3.历史文化发展轨迹能够促进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国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47
三 从互补关系来看,有利于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两国经贸合作中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47
1.自然资源方面,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两国可以采长补短 47
2.在劳动力方面,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两国能够互补互利 48
3.市场对接方面,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两国经贸前景广阔 48
4.商品结构方面,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两国存在互补关系 48
第5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下中韩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的现实论证 49
一 可靠保障:中韩两国推进经贸合作既有潜力又有机遇能够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49
1.中韩两国政府及民间经济协议会的交流活动为双方加强经贸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49
2.在WTO框架下中韩两国贸易快速发展又进一步加强了双边服务业方面的务实合作 50
3.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开拓了发展空间 51
4.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出台与实施为发展中韩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推动力量 51
二 现实依据: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52
1.中韩两国实施战略性经贸合作必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进程 52
2.中韩两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将会使双方经贸合作关系登上一个新台阶 53
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战略构想逐步实施能够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53
三 有效对策:中国必须重视解决主要问题为实现双方经贸合战略升级开辟道路 54
1.中方必须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推动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形成互动局面 54
2.中方必须依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导向来促成韩国企业在华投资行业相对合理布局 54
3.中方必须注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需要为两国经贸合作大发展打开广阔天地 55
第6章 朝鲜半岛两国当前经济合作新态势有利于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56
一 关于朝鲜半岛南北两国加快经济合作步伐的有利条件 56
1.历史性转折:朝韩两国首脑会晤成为朝鲜半岛双方经济合作的驱动轮 56
2.关键性推进:朝韩两国政府积极操作成为双方推进经济合作的加速器 57
3.互补性强化:朝韩两国在各领域众多优势成为双方经济合作的对接点 58
4.外部环境有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成为双方经济合作的外在动力 59
二 关于朝鲜半岛南北两国加快经济合作步伐的消极因素 59
1.美国因素是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关键所在,而朝美关系的改善仍需时日 59
2.朝韩双方由于历史积怨作祟,必然影响朝鲜半岛两国开展经济合作活动 60
3.东北亚地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隔阂限制朝鲜半岛两国经济合作进程 61
三 关于朝鲜半岛南北两国加快经济合作步伐的前景展望 61
1.经济建设任务以及民族感情因素将为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开辟广阔道路 62
2.朝韩双方关系走向缓和与和解进程为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提供现实保障 62
3.朝韩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关系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出积极促进作用 63
第7章 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主要依据 64
一 客观依据:地缘优势保证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64
1.共同边界线漫长,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发挥联动优势 64
2.地缘经济利益突出,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实现新目标 65
3.经济互补性明显,有利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注入强大动力 67
二 内在依据:时机成熟促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68
1.从中国发展来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搭建平台 68
2.从俄罗斯发展来看,联邦政府高度重视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打开便门 69
3.从周边环境来看,区域合作组织的运作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注入动力 70
三 外部依据:东北亚大市场成长推动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 70
1.东北亚大市场将成为世界重量级经济区 71
2.东北亚大市场正在进一步促成区域规模 72
3.东北亚大市场推出毗邻国家合作新格局 73
第8章 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定位论证 75
一 稳步推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现实进程 75
1.稳步发展阶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标志双方经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75
2.成熟务实阶段: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成为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关键性推进因素 76
3.战略升级阶段:中俄建交55周年纪念活动起到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加速器作用 76
二 总体评价: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 76
1.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法律框架和运行机制完善 77
2.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内涵丰富而又形式多样 77
3.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仍不平衡 78
三 前景展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空间巨大 78
1.中国与俄罗斯将在WTO框架下寻求两国共同发展 79
2.中国与俄罗斯在经贸合作领域正在加大投资力度 79
3.中国与俄罗斯边境自由贸易合作势头进一步强化 82
第9章 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历史机遇 82
一 中国启动大开放与大发展战略的第三个轮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82
1.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开展经贸合作的优势分析 82
2.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开展经贸合作的弱势分析 83
3.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开展经贸合作的机遇分析 84
二 俄罗斯希望在东北地区成为中国第四大济增长极的进程中抢占先机 84
1.充分发挥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的导向作用 84
2.适时完善两国经贸合作的升级目标和政策体系 85
3.双方实现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必须遵循有效原则 85
三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必须突破重点领域 86
1.中俄两国加强能源领域合作,把握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切入点 86
2.中俄两国加强科技领域合作,使潜在科技优势转为现实经济优势 87
3.中俄两国加强人才领域合作,为双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88
4.中俄两国加强服务领域合作,致力于优化双方经贸合作的软环境 88
第二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经济扶贫开发研究 89
第10章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的城市布局与界定依据 89
一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的城市布局 89
1.东北地区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葫芦岛市 89
2.渤海西部海洋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锦州市 89
3.国家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 90
4.闻名遐尔的三燕古都——朝阳市 90
5.国家经济转型的试点城市——阜新市 92
6.号称中华第一龙的故乡——赤峰市 92
7.全国蒙古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通辽市 93
8.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颗明珠——锡林浩特市 93
二 界定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的主要依据 94
1.从中国区域划分方面来看版图“颈部”区域 94
2.从内部联系及内部平衡性来看“颈部”区域 95
3.从著名红山文化来看中国版图“颈部”区域 95
第11章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 96
一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是东北区与华北区的结合部 96
1.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在京哈线上的战略地位 96
2.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是京四线上的必经之地 96
3.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在京通线上的联接作用 97
4.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是集通线上的重要枢纽 98
5.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是北京经乌兰浩特到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99
二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是中国三大域市群的连接带 99
1.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所连接的京津冀城市群 99
2.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所连接的辽东半岛城市群 100
3.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所连接的三江平原城市群 100
4.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连接城市群的功能效应 100
三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经济类型及经济欠发达原因分析 100
1.中国经济类型的过渡区 100
2.经济欠发达的劳动力问题 102
3.经济欠发达的地理条件限制 102
4.经济欠发达的体制性障碍 102
5.经济欠发达的自然秉赋制约 103
四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103
1.查海遗址推出“中华第一村” 103
2.红山文化展示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104
3.多种文化形态对比证明中国版图“颈部”领先 104
4.中华文明的晨曦首先在这里升起 104
5.龙文化、凤文化和玉文化的故乡 105
6.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同源 105
第12章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 106
一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 106
1.从区域经济实际出发思考共同富裕和发展道路问题 106
2.从发挥优势出发提出“鼓励一部分先富的基本政策” 106
3.从中国发展的大局出发确定先富帮后富的协作关系 107
4.从挖掘潜力出发激励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 108
二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可资借鉴的经济发展模式 109
1.苏南模式 109
2.温州模式 109
3.珠江三角洲模式 110
4.平定模式 110
5.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参照系 110
三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发展战略选择 112
1.梯度推进战略 112
2.均衡布局战略 112
3.非均衡协调战略 112
4.点轴面开发战略 112
5.都市圈带动战略 113
6.中心辐射战略 113
四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加快发展的战略取向 113
1.打后发优势牌 113
2.开发组织资源 114
3.加快改革步伐 114
4.扩大开放进程 114
第13章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振兴工业战略 117
一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的工业化道路 117
1.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工业化 117
2.“颈部”区域全面推进工业化涵义 117
3.“颈部”区域促进工业强市思路 118
二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工业强市必须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118
1.葫芦岛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 118
2.锦州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 118
3.承德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 118
4.朝阳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 119
5.阜新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 119
6.赤峰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 119
7.通辽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 119
8.锡林浩特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 119
三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20
1.促进企业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0
2.企业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 120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抓住主要方面 121
4.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至关重要 122
四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要注重发挥合作效益 124
1.通过良好合作实现区域效益 124
2.区域经济合作效益原因探讨 124
3.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对策论证 125
第14章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农牧业发展战略 126
一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要注重增加农牧业生产总投入 126
1.在大投入观中要突出政策性开发 126
2.从全局出发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 126
3.重点完善和制定有关制度和政策 127
二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要坚定农牧业产业化的开发方向 127
1.农牧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128
2.农牧业产业化思路的理论基础 129
3.农牧业开发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129
4.推进产业化必须提高农牧民的文明程度 131
三 中国版图“颈部”区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要抓住中心环节 131
1.按农牧业产业化的要求把农牧民组织起来 132
2.按农牧业产业化的要求配置农牧业生产要素 132
3.按农牧业产业化的要求来强化外在牵动力 133
4.按农牧业产业化的要求进一步聚集推动力 133
四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要实现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 133
1.农牧业领导方式要适应产业化进程 134
2.学会“用有形之手去调动无形之手” 134
3.转变政府职能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 134
4.政府应当引导农牧民规避经营风险 135
第15章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人力资本开发战略 136
一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人力资本开发的理论支撑 136
1.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136
2.劳动者收入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相联系 136
3.人力资本能为市场经济带来“递增收益” 136
4.人力资本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 137
二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人力资本开发的主要问题 137
1.人才密度低 137
2.干部学历低 137
3.农民文化低 137
三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问题 137
1.注重解决人才既过剩又短缺的矛盾 137
2.多角度探讨“人才既多又少”原因 138
3.解决人才局部过剩和虚假过剩现象 138
四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人力资本配置关系分析 139
1.第一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人力资本的密切关系 139
2.第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人力资本的密切关系 139
3.“颈部”区域城市人力资本缺乏的原因分析 139
五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开发人力资本的对策创意 140
1.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 140
2.鼓励拔尖人才在实践中脱颖而出 140
3.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用人机制 140
4.按照市场原则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141
5.完善人尽其才的激励和保障政策 141
第16章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文化经济开发战略 143
一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文化经济开发的功能定位 143
1.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 143
2.文化经济范畴中的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 144
3.要把文化产业作为特色经济来务实推进 144
4.必须改变对文化经济发展的不适应状况 144
5.把文化对社会的促进功能放在重要位置 144
二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要明确文化经济发展战略 145
1.制定文化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把握全局 145
2.积极培育适应市场所需求的文化企业 145
3.进一步明确文化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146
4.落实好文化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 146
三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要完善发展文化经济政策 146
1.完善文化经济的扶持政策 146
2.完善文化经济的税收政策 147
3.完善文化经济的产业政策 147
四 中国版图“颈部”区域要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148
1.建立区域文化旅游业的协调组织 148
2.要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品牌包装 148
3.促进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148
4.文化开发要重视多样化与合理化 149
第三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辽宁省域经济开发战略跟进态势研究 150
第17章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价值 150
一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划时代意义 150
1.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促进东北经济再崛起 151
2.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贯彻和谐社会发展观 152
3.完善协调发展格局,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 153
4.提升东北战略地位,促成东亚经济新秩序 154
二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历史必然性 155
1.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 155
2.实施有效供给的具体步骤 156
3.改善要素配置的实践呼声 156
三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客观现实性 157
1.形成区域经济体系,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必然进程 157
2.加快工业转型步伐,需要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发展 158
3.强化区域经济保障,改造老工业基地是大势所趋 159
第18章 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政策导向 161
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实施基本依据 161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设计的背景因素 161
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扶持的基本原则 162
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推进的主要方向 163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战略突围举措 164
1.重振东北雄风关键在于体制与机制创新 164
2.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166
3.发挥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168
三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取得的成效评价 169
1.积聚资源丰富的基础优势 169
2.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172
3.构建全面协调的政企关系 176
第19章 辽宁省域经济发展态势的战略考察 178
一 辽宁省老业基地的成长与改革历程 178
1.在计划经济年代成为全国工业的“总装备部” 178
2.在改革开放年代谱写下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180
3.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启动阶段获得良好开局 181
二 辽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战略突围举措 184
1.实施扶持政策,为振兴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184
2.构筑支撑平台,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依托 186
3.出台发展规划,为创新机制指出进取方向 187
三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的战略限向 188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88
2.以两大基地和三大产业为经济支柱的重点产业布局 189
3.以有力措施来保证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目标 189
第四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辽宁省域特大城市品牌战略研究 192
第20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经济发展取向 192
一 关于域市化问题的理论探讨 192
1.理解各学科的城市基本含义 192
2.界定城市化的基本理论依据 194
3.测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197
二 关于中外城市化发展的比较观 199
1.中国城市化进程概观 199
2.西方城市化现状透视 201
3.分析它们不同的原因 203
三 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存问题 205
1.城市化整体水平较低 205
2.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 205
3.城镇容量承受力有限 206
4.政府调控城市能力差 206
5.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206
6.城市间盲目攀比突出 206
7.大小城市发展不均衡 206
四 关于中国城市化高潮的到来认证 207
1.中国城市化高潮的必然性 207
2.中国城市化高潮的阶段性 208
3.中国城市化高潮的层次性 209
五 关于中国城市化高潮的迎接对策 210
1.以大城市为龙头,提升中国城市化质量 210
2.以小城市为纽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12
3.以小城镇为基础,扩大中国城市化规模 214
第21章 沈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中心城市地位 219
一 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价值定位 219
1.关于中心城市的基本概念以及确认依据 219
2.关于中心城市的内涵、成因及主要作用 220
3.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分析 220
4.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 222
二 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进程 223
1.明清时代:沈阳城市初具规模 224
2.革命年代:沈阳城市名声日隆 224
3.建设时期:沈阳城市功绩卓著 224
4.改革阶段:沈阳城市走出困境 225
5.面向未来:沈阳城市前景广阔 225
三 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 226
1.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226
2.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设施优势 226
3.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 227
4.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 227
5.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优势 227
6.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人才优势 228
7.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政策优势 228
四 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 228
1.创建我国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229
2.铸就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229
3.促成东北现代商贸和金融中心 230
五 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现状分析 231
1.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以第一产业为基础 232
2.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233
3.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以第三产业为重点 234
4.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以基本建设为保障 235
5.沈阳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以对外经济为引擎 236
六 沈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价值取向 237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237
2.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237
3.依靠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不断扩大有效资本规模 239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40
七 沈阳跟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举措 240
1.注重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着力转变沈阳市的经济增长方式 240
2.走正新型的工业化道路,逐步推进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41
3.坚持“统筹兼顾”方针,加快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 241
4.促进壮大第三产业规模,积极强化城市开发整体服务功能 241
5.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城市全面对外开放水平 242
6.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动东北综合经济区再上新台阶 242
第22章 大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区域经济使命 243
一大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综合优势 243
1.大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积淀优势 243
2.大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区位优势 244
3.大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基础优势 245
4.大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经济优势 245
5.大连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科技优势 246
二 大连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现实价值 246
1.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对外开放的联动性态势 246
2.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 247
3.有利于改善对外开放中“南重北轻”的被动局面 248
4.有利于加速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取步伐 248
5.有利于推动东北人民逐步树立市场经济的新观念 249
三 大连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制约因素 250
1.大连所处经济环境支持薄弱 250
2.国际主要港口相互竞争激烈 250
3.东北腹地的物流生成量不足 251
4.港航企业相互联系比较松散 251
四大连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对策论证 251
1.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多层次经济发展格局 252
2.加快外资的利用步伐,扩大与境外经济合作规模 252
3.充分发挥口岸的优势,大力开创对外贸易新局面 252
4.加大经济的改革力度,率先建立市场经济新模式 253
5.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快产业协调化进程 253
6.实施科教兴市新战略,为城市经济腾飞插上双翼 254
第五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研究 255
第23章 辽宁中部城群经济区开发的战略论证 255
一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成长历程分析 255
1.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价值定位 255
2.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历史沿革 256
3.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战略地位 256
4.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现实功能 257
二 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的综合优势认定 258
1.辽宁中部城市群优越的区位条件 258
2.辽宁中部城市群完备的基础设施 258
3.辽宁中部城市群丰富的资源禀赋 258
4.辽宁中部城市群强大的产业规模 259
5.辽宁中部城市群雄厚的经济基础 259
6.辽宁中部城市群领先的科技实力 259
7.辽宁中部城市群充足的人才资源 259
8.辽宁中部城市群有力的政策支持 260
三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推进态势 260
1.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 260
2.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竞争力不断提高 261
3.辽宁中部城市群城镇化格局正在完善 261
4.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具有现代化功效 262
四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的对策论证 262
1.突破落后观念制约,强化市场运作机制 262
2.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262
3.认定中心城市功能,突出沈阳核心地位 263
4.注重完善政策体系,营造区域开发环境 263
5.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 264
第24章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的鞍山城市功能定位 265
一 鞍山城市发展态势评价 265
1.鞍山城市的历史沿革 265
2.鞍山城市的基础设施 265
3.鞍山城市的资源依托 266
4.鞍山城市的经济规模 266
二 鞍山城市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267
1.思想观念相对陈旧 267
2.行政管理仍较僵化 268
3.市场体制尚不完善 268
4.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68
5.工业设备亟需更新 269
三 鞍山城市经济发展的机遇认定 269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鞍山带来机遇 270
2.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崛起为鞍山带来机遇 270
3.钢铁行业的重新整合为鞍山带来的机遇 270
4.鞍山经济发展的自身优势为其带来机遇 271
四 鞍山城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 271
1.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示范功能 271
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带动功能 272
3.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的主体功能 272
4.辽宁省内区际之间协调发展的节点功能 272
五 鞍山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操作方案 273
1.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注重强化城市功能 273
2.加快“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进程 273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274
4.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274
5.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274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鞍山” 275
7.正确处理鞍山与其他六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HT? 275
第25章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的抚顺城市功能定位 276
一 抚顺城市经济的发展进程评价 276
1.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 276
2.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 277
二 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 277
1.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77
2.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设施优势 277
3.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278
4.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优势 278
5.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势 278
6.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 279
三 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279
1.依靠大型石化企业,建设北方的石化基地 279
2.积极整合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281
四 抚顺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创意 283
1.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建立区域合理分工格局 283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83
3.充分发挥高级人才作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83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84
第26章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的营口城市功能定位 285
一 营口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 285
1.营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85
2.营口城市经济发展的设施优势 285
3.营口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286
4.营口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 286
二 营口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 286
1.放眼产业发展进程,认定阶段重点任务,明确突破方向 286
2.港口比较优势明显,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完善航运设施 288
3.轻纺工业基础雄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业效益 288
4.冶金行业具有优势,注重资源持续利用,协调环境保护 289
三 营口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论证 289
1.营口城市经济开发的思路论证 289
2.营口城市经济开发的目标论证 290
3.营口城市经济开发的任务论证 290
四 营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创意 291
1.依据阶段定位,理顺产业发展顺序 291
2.明确产业方向,建立核心产业集团 291
3.增加人才储备,培育技术研发基地 292
4.转换政府职能,与时俱进创新理念 292
5.注重生态保护,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292
第27章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的辽阳城市功能定位 293
一 关于辽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评价 293
1.辽阳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293
2.辽阳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94
3.辽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 296
二 关于辽阳城市经济发展的品牌定位 297
1.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97
2.提高城乡的绿化水平 298
3.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298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99
三 关于辽阳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论证 300
1.深化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体制改革 300
2.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300
3.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301
4.认真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302
5.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名牌产品效应 302
6.注重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共同进步HT? 303
第28章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的本溪城市功能定位 305
一 本溪城市经济开发与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 305
1.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实现一体化的现实选择 305
2.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实现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305
3.本溪城市经济开发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全局之中 306
4.本溪城市经济开发应成为整个区域的重要节点 306
二 本溪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中的现实认证 306
1.关于本溪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 307
2.关于本溪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07
3.关于本溪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08
三 本溪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中的定位思考 308
1.本溪城市经济开发在空间层次上的定位思考 309
2.本溪城市经济开发在时间层次上的定位思考 309
3.本溪城市经济开发在产业层次上的定位思考 309
四 关于本溪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中的对策创意 310
1.要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 310
2.坚持“工业强市”理念,做大做优冶金支柱产业 311
3.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311
4.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11
5.跟从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融入辽宁中部城市群 312
6.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与发展动力 312
第29章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的铁岭城市功能定位 313
一 铁岭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注入活力的现实基础 313
1.铁岭市的历史沿革与地理概貌 313
2.铁岭市的地缘优势与资源禀赋 314
3.铁岭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 314
4.铁岭市的工农业协调发展前景 315
二 关于融入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铁岭区域布局 315
1.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速两大基地落成 316
2.构筑沈铁工业走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316
三 铁岭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中的城市功能定位 317
1.成长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能源供应基地 317
2.打造为沈阳机械及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 317
3.发展为区域性建筑材料生产销售集散地 318
4.建设为辽宁省域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318
5.提升为中部城市群生活必需品保障基地 319
6.发育为辽宁中部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319
四 铁岭融入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进程的对策论证 320
1.调整和优化各层次产业结构,构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系 320
2.发展产业集群、产业核心区、工业聚集区、资源产品生产加工区 321
3.拓展现有生产力布局,建成具有全省乃至全国意义的产业模范城 321
4.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并重,以生态能源城市为目标加速铁岭建设 322
第六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开发研究 323
第30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推进战略 323
一 实施“五点一线”的推进战略,符合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现实选择 323
1.实施“五点一线”的推进战略,能够进一步加强辽宁海洋经济基础 323
2.实施“五点一线”的推进战略,能够拉动辽宁省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 324
3.实施“五点一线”的推进战略,能够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 325
二 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促成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联动格局 325
1.“五点”之一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326
2.“五点”之二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326
3.“五点”之三的锦州湾沿海经济区 327
4.“五点”之四的丹东产业园区 327
5.“五点”之五的庄河花园口工业区 328
三 实施“五点一线”开发的推进战略,明确辽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进取方向 329
1.“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促进沿海优势产业集群 330
2.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事业 330
3.促进科技兴海和创新旺海,加快区域海洋经济跨越发展 331
4.注重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并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31
5.积极创新融资体制,努力为沿海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332
6.加强全程港口建设,奠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332
第31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研究 334
一 认定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的基本特征,跟从时代步伐建设海洋经济先导区 334
1.辽东半岛发展海洋经济的综合优势认证 334
2.辽东半岛发展海洋经济的客观依据分析 336
二 发挥区城内核心城市的龙头作用,促进辽东半岛海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38
1.突出丹东”右翼窗口”区位优势,促进辽东半岛开发形成阵容 338
2.打造营口亿吨港区的经济平台,形成辽东半岛开发的重要支撑 339
3.确立大连城市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快辽东半岛区域开发进程 339
三 充分利用辽东半岛资源禀赋,加快繁荣海洋区域经济开发步伐 340
1.加强资源开发力度,用足海洋资源的价值空间 341
2.提升资源利用程度,增强海洋经济的竞争能力 343
四 突出辽东半岛海洋产业优势,推动辽东半岛区域海陆一体化进程 343
1.突出渔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加快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344
2.突出海洋交通运输业的龙头产业地位,全面发展港口经济 344
3.突出船舶工业的先行产业地位,带动涉海工业的大力发展 345
4.突出滨海旅游的朝阳产业地位,进一步拓宽滨海旅游空间 345
5.突出海水利用业的潜力地位,保障未来陆域经济持续发展 346
6.突出新兴海洋产业的先导地位,全面加快海洋产业升级进程 346
五 实施区域开发的有效性政策,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47
1.建设“五点一线”,开发辽东半岛 347
2.更新思想观念,寻求优势互补 347
3.促进海陆联动,谋求集群效应 348
4.开发东部海岸,拓展经济空间 349
5.规范海洋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349
6.注重海洋特色,打造旅游品牌 350
第32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开发研究 351
一 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的综合优势 351
1.自然形成的地理优势 351
2.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352
3.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 352
4.先进实用的科技优势 353
5.逐步完善的政策优势 353
二 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的发展引擎 354
1.盘锦:利用辽河三角洲的核心位置建设北方石油化工城 354
2.锦州:依托辽西沿海城市群的积聚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355
三 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的资源禀赋 356
1.油气资源储量比较丰富 356
2.海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357
3.港口资源优势相当明显 357
4.滩涂资源具有实用价值 357
四 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态势 358
1.依托油气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海洋油气业 358
2.发掘海水资源潜力,建设海盐化工业基地 359
3.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快港口建设 360
五 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的开发对策 361
1.淡化行政概念,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61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多元经营格局 362
3.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经济有效合作 362
4.实施振兴战略,打造辽河滨海开发品牌 363
5.建立协商机制,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布局 364
第33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主体功能定位 365
一 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的背景支持 365
1.探索起步阶段——保税区 365
2.积极推动阶段——区港联动 366
3.规范试点阶段——保税港区 366
4.目标完善阶段——自由港 367
二 大窑湾保税港区的主体功能地位 367
1.大窑湾保税港区对东北综合经济区开发的主体功能地位 368
2.大窑湾保税港区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体功能地位 368
3.大窑湾保税港区对“五点一线”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地位 369
三 国内外先进港口发展对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的启示 370
1.德国汉堡港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370
2.荷兰鹿特丹港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371
3.香港自由港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371
4.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372
四 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的现实进程 373
1.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发展态势 373
2.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 373
3.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建设规划 374
五 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的对策创意 375
1.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优化软环境的建设 375
2.注重港口特性,打造全新海关监管模式 376
3.依托广阔腹地,构建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377
第七篇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朝阳城市经济开发对策研究 379
第34章 东北区域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 379
一 20世纪50—60年代: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工业基地 380
1.天时地利人和使东北区域适合发展装备业 380
2.国家政策支持造就东北区域工业基地规模 381
3.区域工业基地承担起共和国工业长子责任 382
二 20世纪80—90年代:东北地区在困境中负重前行 383
1.无私奉献:东北地区发生巨大的财富透支 384
2.体制惯性:东北地区计划经济的既成延续 385
3.积重难返: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艰难处境 386
三 登上21世纪的历史碑界:东北地区正在再造辉煌 387
1.东北地区已经形成明显的综合优势 388
2.国家推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举措 389
3.通过加强合作创建新的经济增长极 392
第35章 朝阳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战略跟进 394
一 贯彻切党的十六大精神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394
1.积极促成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社会氛围 395
2.大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396
3.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397
4.以维护群众利益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98
5.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全面建设社会文明 400
二 朝阳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的整体构想 401
1.朝阳市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分析 401
2.朝阳市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原则 402
3.朝阳市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目标 403
三 抓住重点领域,加快朝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 405
1.加快三大基地、三大行业建设,形成产业竞争力 405
2.加快企业改组改造创新进程,形成骨干企业集群 408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408
4.加快朝阳“飞地”建设,融入“五点一线”经济带 411
第36章 朝阳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创意 413
一 坚持正确思想导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13
二 积极增加企业投入,实现振兴良好开局 415
三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416
四 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 419
五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422
六 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积极壮大区域经济 424
七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谋取群众具体利益 426
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