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1章 引言 1
1.1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现状 1
1.1.1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
1.1.2北京市资源环境压力情况 12
1.1.3北京市的承载能力情况 16
1.2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与生态承载能力 19
1.2.1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规划 19
1.2.2生态承载能力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 25
1.2.3利用生态承载能力来解决低碳经济发展 27
1.3本书的内容安排 28
第2章 生态承载能力研究综述 30
2.1生态承载能力概念演进 30
2.1.1承载能力的概念发展 30
2.1.2生态承载能力的概念界定 32
2.2生态承载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 33
2.2.1生态足迹的内涵 33
2.2.2生态足迹的基本模型 37
2.2.3状态—压力—响应模型框架关系 40
2.3国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42
2.3.1国外对生态足迹的理论研究 43
2.3.2全球尺度的研究 46
2.3.3国家层面的研究 47
2.3.4区域和城市层面的研究 48
2.4中国生态足迹研究情况 48
2.4.1生态足迹的概念与方法引入 49
2.4.2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研究 50
2.4.3生态可持续利用研究 51
2.4.4中国国家层面的生态足迹研究 52
2.4.5国内省级层面的研究 53
2.4.6国内微观层面的研究 54
2.5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生态足迹研究 54
2.6 研究总结与述评 55
第3章主要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58
3.1北京市投入产出表的处理方法 58
3.1.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58
3.1.2北京市现价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调整 60
3.1.3不变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63
3.2分行业土地面积数据的获得 67
3.3能源数据的处理 70
3.4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计 73
第4章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 79
4.1 研究综述 79
4.1.1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生态足迹研究 79
4.1.2北京市生态足迹的相关研究 80
4.2投入产出生态足迹模型 81
4.2.1计算土地生态足迹 81
4.2.2计算能源和温室气体生态足迹 82
4.2.3计算生态足迹总量 83
4.3北京市2010年IO—EF模型的实证分析 83
4.3.1北京市2010年土地组成乘数 83
4.3.2北京市2010年能源和温室气体组成乘数 85
4.3.3北京市2010年生态足迹 85
4.3.4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流入和流出 88
4.4 2000—2010年北京市生态足迹的趋势变动分析 91
4.4.1北京市生态足迹总量变动分析 91
4.4.2北京市生态足迹三次产业的变动分析 92
4.4.3北京市生态足迹分行业变动分析 92
4.4.4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动分析 95
4.4.5北京市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动分析 95
4.5结论 96
第5章北京市生产性土地的部门关联效应分析 98
5.1研究综述 98
5.2方法与数据 99
5.2.1 HEM关联效应分析方法 99
5.2.2改进的HEM关联效应分析方法 100
5.3北京市2007年生产性土地的部门关联效应分析 101
5.3.1数据来源与部门块划分 101
5.3.2生产性土地的直接消耗与纵向总效应 102
5.3.3生产性土地的内部效应、混合效应和外部关联效应 103
5.4结论 104
第6章北京市生态足迹的结构分析 106
6.1研究综述 106
6.2方法与数据 107
6.2.1结构路径分析方法 107
6.2.2生产者观点与消费者观点 109
6.3结果与讨论 110
6.3.1主要生产层分解 110
6.3.2 主要供应链分析 112
6.3.3生产观点与消费观点分析 121
6.4结论与政策含义 126
第7章 北京市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分析 128
7.1研究综述 128
7.2结构分解分析方法 130
7.2.1分解形式非唯一性的处理 131
7.2.2完全分解均值法的进一步简化处理 133
7.3本章模型的建立 134
7.3.1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134
7.3.2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分析 135
7.4北京市生态足迹的SDA结果分析 135
7.4.1从生产的观点进行分析 136
7.4.2从最终需求的观点进行分析 137
7.4.3北京市隐含在进口中的生态足迹分析 141
7.5结论与政策建议 143
第8章北京市“十二五”末和2020年低碳发展的情景分析 145
8.1情景分析法 145
8.2 2015年生态足迹情景分析 146
8.2.1情景1 146
8.2.2情景2 150
8.2.3情景3 152
8.2.4情景4 154
8.3 2020年生态足迹情景分析 155
8.3.1情景1 155
8.3.2情景2 158
8.3.3情景3 159
8.3.4情景4 160
8.5结论与政策建议 162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164
9.1主要研究结论 164
9.1.1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164
9.1.2北京市土地资源潜力有限,需要从外部获取资源 165
9.1.3北京市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是最终需求拉动的结果 165
9.1.4人口、经济增长和技术变化等因素是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166
9.1.5情景分析结论 166
9.2主要政策建议 167
9.2.1积极推动新型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减源增汇建设 167
9.2.2依托科技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67
9.2.3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 167
9.2.4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 168
9.2.5控制流动人口数量,提高流动人口素质 168
9.2.6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改变居民消费方式 169
9.3进一步研究展望 169
9.3.1引入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提高卫星账户数据质量 169
9.3.2开发北京市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170
参考文献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