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革命生涯 1
一 早期革命活动 1
(一)踏上革命道路 1
(二)流亡生活 3
二 激进的理论家 8
(一)布列斯特和约时的左派共产主义者 8
(二)工会问题论争与缓冲派 12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理想主义思想家 16
三 新经济政策的忠诚拥护者 18
四 在共产国际 23
五 悲壮的结局 33
第二章 对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学说的批判 37
一 批判边际效用论的方法论 42
(一)政治经济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 43
(二)历史观和非历史观 46
(三)生产观点和消费观点 49
二 批判奥地利学派的价值论 51
(一)批判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值论 52
(二)批判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论 54
(三)批判奥地利学派的客观价值论 58
三 批判奥地利学派的利润论(时差利息论) 61
(一)批判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 63
(二)批判奥地利学派的利润理论 66
(三)批判奥地利学派的利息理论 69
第三章 帝国主义理论 74
一 资本的国际化过程 76
(一)世界经济的涵义 77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 79
(三)世界经济的组织形式 80
二 资本的民族化(国家化) 82
(一)金融资本在国家范围内的形成 82
(二)帝国主义的涵义 85
(三)帝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87
三 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 88
(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和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 88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91
四 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的未来 94
(一)帝国主义的“必然性” 94
(二)“超帝国主义”的经济探讨 97
(三)战争和经济进化 101
(四)世界经济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103
第四章 国家理论 109
一 关于国家的一般理论 109
(一)国家的本质 110
(二)国家的起源和作为历史范畴的国家 111
(三)在国家问题上布哈林和列宁的争论 113
二 关于帝国主义国家理论 124
(一)国家政权发展的历史辩证法 125
(二)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127
(三)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结构的演变 129
(四)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及无产阶级革命 130
三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134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134
(二)民主制的破产和无产阶级专政 136
(三)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 138
(四)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 140
(五)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对不同阶级的不同意义 142
(六)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43
(七)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 145
第五章 “动的平衡”的历史观 147
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150
二 平衡和辩证法 153
(一)平衡的涵义 154
(二)平衡的不同类型 156
三 社会体系的内在平衡 158
(一)体系和环境 159
(二)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和平衡 159
(三)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平衡 167
四 社会体系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175
(一)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175
(二)社会体系的平衡同体系和环境之间的平衡的关系 181
五 社会平衡的破坏和恢复 185
六 对布哈林平衡观的品评 190
(一)平衡论的理论渊源 190
(二)评价布哈林的平衡观 194
第六章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200
一 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探索 201
(一)在过渡时期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205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特点及一般原则 209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意义 222
二 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基本思想 226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226
(二)捍卫和阐发新经济政策 228
三 论过渡时期经济规律 241
(一)“劳动消费规律”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的争论 241
(二)粮食收购危机和“右翼反对派” 251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262
布哈林主要著作系年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