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中药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京中医学院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5776204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1958年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新中国第一套中医药教材之一——《中医学概论》的修订版。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而又扼要的中医学习用书。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分7章,首论中药的起源及其沿革,次叙有关中药的一般知识。在上编中又重点的讨论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明确了中医对药物的认识和运用方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下编为各论,分18章,收载常用中药210种,按药物的功能,分解表、涌吐、泻下、祛寒、清热、理血、补养、安神、镇惊、消化、驱虫等类,首先说明各类药物在功用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后即就各种药物,分述产地、入药部分、形态、炮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项,并结合临床重点说明了各种药物的应用问题。为了帮助读者易于理解,在每类药物之后,附有功用归纳简表,可资查阅。总之,本书是比较扼要和正确地介绍了有关中药的知识,其中并能恰当地反映中医基本理论在中药方面所起的指导作用。因此,可供全国高中级医药院校以及卫生干部进修院校等作为中药课程的参考教材之用。此外,对于中医带徒弟、西医学习中医或中医提高均有参考价值。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为南京中医学院,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

上篇 总论 2

第一章 中药发展概况 2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2

第二节 历代本草简介 2

一、汉代以前(公元220年以前) 3

二、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589年) 4

三、隋、唐、五代时代(公元589~960年) 4

四、宋、金元时代(公元960~1368年) 6

五、明代(公元1368~1644年) 7

六、清代(公元1644~1912年) 8

第二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 10

第一节 命名 10

第二节 分类 11

第三节 采集 12

第四节 贮藏 13

第三章 中医基本理论概念 15

第一节 阴阳五行 15

一、阴阳 16

二、五行 17

第二节 藏象 19

一、脏腑 19

二、经络 20

三、营卫气血 21

第三节 诊法 22

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3

二、八纲四诊 24

第四章 中药运用的基本规律 26

第一节 性能 26

一、四气五味 27

二、升降浮沉 29

三、补泻 31

第二节 归经 33

第三节 配伍 35

第五章 中药的炮制 38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38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39

第六章 制剂和剂量 42

第一节 制剂 42

第二节 剂量 49

第七章 禁忌和服药法 51

第一节 禁忌 51

一、妊娠用药禁忌 51

二、服药禁忌 52

第二节 服药法 53

第八章 结语 55

下篇 各论 58

第一章 解表药 58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59

麻黄 59

桂枝 60

细辛 60

荆芥 61

紫苏 62

防风 63

生姜 64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64

柴胡 64

葛根 65

升麻 66

豆豉 67

薄荷 67

菊花 68

牛蒡子 69

第二章 涌吐药 72

甜瓜蒂 73

藜芦 73

胆矾 74

第三章 泻下药 76

第一节 攻下药 76

大黄 76

朴硝 附:芒硝 元明粉 77

巴豆 78

第二节 润下药 79

火麻仁 79

郁李仁 80

蜂蜜 80

第四章 渗湿逐水药 83

第一节 渗湿药 83

木通 原名“通草” 83

车前子 84

茯苓 85

猪苓 86

泽泻 86

防己 87

通草 88

滑石 89

薏苡仁 89

第二节 逐水药 90

大戟 90

芫花 91

甘遂 91

牵牛子 92

葶苈子 93

第五章 祛风湿药 95

羌活 95

独活 96

苍术 97

秦艽 97

五加皮 98

白花蛇 99

乌蛇 100

第六章 祛寒药 102

附子 附:乌头 102

肉桂 104

干姜 附:炮姜 104

吴茱萸 105

丁香 106

草果 107

艾叶 108

第七章 祛暑药 110

香薷 110

藿香 111

佩兰 112

白扁豆 附:扁豆衣 112

第八章 清热药 114

第一节 清热降火药 114

石膏 114

知母 115

玄参 116

栀子 117

夏枯草 117

黄连 118

黄芩 119

黄柏 120

龙胆 121

鸦胆子 121

茵陈蒿 122

第二节 清热凉血药 123

犀角 123

生地黄 124

牡丹皮 124

地骨皮 125

青蒿 126

白头翁 126

紫草 127

金银花 128

连翘 128

射干 129

第九章 止咳化痰药 132

第一节 止咳平喘药 133

杏仁 133

桔梗 133

前胡 134

紫菀 135

款冬花 135

百部 136

马兜铃 137

旋覆花 137

苏子 138

莱菔子 139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139

贝母 139

天竹黄 140

桑白皮 141

瓜蒌 附:蒌仁、天花粉 142

海蛤壳 143

昆布 143

海藻 144

常山 145

第三节 温化寒痰药 145

半夏 145

天南星 附:胆星 147

白附子 148

白芥子 148

第十章 理气药 152

香附 152

木香 153

乌药 154

橘皮 155

青皮 156

砂仁 157

白蔻仁 157

厚朴 158

枳实 附:枳壳 159

沉香 160

第十一章 理血药 163

第一节 行血药 164

丹参 164

芎劳 164

赤芍 165

郁金 166

延胡索 167

蒲黄 167

五灵脂 168

乳香 169

没药 170

牛膝 170

桃仁 171

红花 172

益母草 附:茺蔚子 173

第二节 止血药 174

参三七 174

白及 174

仙鹤草 175

侧柏叶 176

茜草 176

地榆 177

槐花 178

乌贼骨 178

第十二章 补养药 182

第一节 补气药 183

人参 附:太子参 183

党参 184

黄芪 185

白术 186

山药 187

甘草 187

第二节 助阳药 188

鹿茸 188

苁蓉 190

杜仲 190

续断 191

补骨脂 192

益智仁 192

冬虫夏草 193

蛤蚧 194

第三节 补血药 195

熟地黄 195

当归 195

何首乌 196

阿胶 197

第四节 养阴药 198

西洋参 198

沙参 198

石斛 199

白芍 200

天门冬 201

麦门冬 201

枸杞子 202

龟板 203

鳖甲 203

第十三章 芳香开窍药 208

菖蒲 208

牛黄 209

麝香 210

苏合香 211

安息香 211

第十四章 安神镇惊药 213

第一节 安神定志药 213

酸枣仁 213

远志 214

珍珠 215

琥珀 215

丹砂 216

磁石 217

第三节 镇惊熄风药 217

羚羊角 217

石决明 218

天麻 219

钩藤 220

虎骨 220

蜈蚣 221

全蝎 222

白僵蚕 222

第十五章 固涩药 225

第一节 敛汗涩精药 225

浮小麦 225

麻黄根 226

龙骨 226

牡蛎 227

五味子 228

桑螵蛸 228

山茱萸 229

第二节 涩肠止泻药 230

乌梅 230

石榴皮 230

诃子 231

肉豆蔻 232

第十六章 消化药 234

山楂 234

麦芽 235

谷芽 235

神曲 236

鸡内金 236

第十七章 驱虫药 238

使君子 238

榧子 239

槟榔 239

苦楝子 附:根皮 240

鹤虱 241

雷丸 242

第十八章 外科药 244

石硫黄 244

水银 245

轻粉 245

雄黄 246

硼砂 247

蛇床子 247

明矾 248

绿矾 249

硇砂 249

炉甘石 250

砒石 250

蟾酥 251

冰片 252

中药药名索引(按首字拼音排序)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