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边立新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207096630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史丛书》之一,内容主要是系统阐释马克思、恩格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创立和体系建构,马克思在欧洲革命时期及其以后对“新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诠释、发展和重构,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人对“新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理解和诠释。

导言 1

一、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 1

二、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 4

三、怎样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 8

第一章 西方传统哲学的困境与哲学的转向 12

第一节 西方传统哲学面临的困境 12

一、关于世界的真实性:一般还是个别 13

二、关于知识的可靠性:经验还是理性 16

三、关于认识的目的性:方法还是意义 20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转向 25

一、从抽象本体论到历史唯物论 25

二、从绝对理性主义到感性活动论 29

三、从认识中心主义到主体价值论 33

第二章“哲学的终结”与哲学形态的转换 38

第一节“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 39

一、“应有”和“现有”的关系 39

二、哲学和世界的关系 43

第二节“消灭哲学”:让哲学回归现实 45

一、“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45

二、只有让哲学成为现实,才能“消灭哲学” 48

第三节“新唯物主义”的诞生 52

一、实践活动引起世界存在方式的变化 53

二、实践活动确立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55

三、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 56

四、“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和历史使命 57

第四节“哲学的终结”与哲学形态的变革 59

一、不再是“理论哲学”,而是“实践哲学” 59

二、不再是“非批判的哲学”,而是“批判的哲学” 63

三、不再是“实证科学”,而是“历史科学” 68

第五节 恩格斯论“哲学的终结”与辩证思维方式的特征 72

一、“哲学的终结”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 73

二、“哲学的终结”是哲学自身的辩证否定 77

三、“哲学的终结”与辩证的思维方式 81

第三章 “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分野 85

第一节 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 85

一、从“解释世界”的哲学转变为“改变世界”的哲学 86

二、从构造“体系的哲学”转变为研究“问题的哲学” 89

三、从关注“抽象的世界”转变为关注“现实的人的世界” 94

第二节 整合与超越:人的实践活动的整体性 98

一、“实践活动论”思想在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两次转变 99

二、“精神实践本体论”:黑格尔的实践整体观念 103

三、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实践哲学”的整合与超越 107

第三节“认识与普遍性”问题的“实践哲学”解答 112

一、亚里士多德:普遍性是认识的对象 112

二、休谟和康德:普遍性不是认识的对象 115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普遍性的认识只能靠实践 118

第四章 “新世界观”的真实内涵 123

第一节“新世界观”: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23

一、世界观概念的哲学意蕴 123

二、“新世界观”的本意是让哲学回归现实 126

三、“新世界观”彰显了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29

四、“新世界观”的本质是历史唯物主义 132

第二节“新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34

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35

二、“新世界观”:对二元论的超越 138

三、“新世界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统一 142

第三节“新世界观”:实践论与唯物论的统一 145

一、实践唯物主义与哲学本体论的关系 145

二、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称谓 150

三、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特征 153

四、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实质 157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意义 160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 161

一、唯物辩证法: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161

二、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与实践论的统一 165

三、唯物辩证法:方法和立场的统一 169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从现实中寻求思想 172

一、克服思想和现实的二元对立 173

二、寻求思想和现实的统一 174

三、“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 177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 182

一、黑格尔用逻辑取代了历史 183

二、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186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逻辑和历史统一” 189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向历史的回归 193

第一节 历史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3

一、“启蒙的悖论”与历史主义的兴起 193

二、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197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的解读 201

第二节 历史规律与历史主体 206

一、历史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206

二、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 209

三、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一致性 212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 215

一、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表述”的争论 215

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经典表述”的比较 218

三、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表述”的意义 221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命运 224

一、历史唯物主义遭遇的误解 224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质 227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236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 236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结合的第一次尝试 237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结合的重要成果 239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结合的深度进展 240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初创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42

一、异化劳动是私有制的根源 243

二、劳动和资本的关系 246

三、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248

四、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252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55

一、《马克思致安年科夫》:社会现实决定观念和范畴 256

二、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生产关系 259

三、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262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深化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64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 265

二、从资本的文明作用到资本的历史终结 268

三、从人对物的依赖到人的自由个性 270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政治哲学 274

第一节 以必然王国为基础的自由王国 274

一、自由王国存在于真正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275

二、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才能实现个人自由 279

三、自由个性的实现与人的能力的提升 282

第二节 平等观念的历史性超越 286

一、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平 287

二、资产阶级平等观念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91

三、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 296

第三节 实践哲学与人的解放 299

一、“实践哲学”:人的解放的哲学 299

二、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 303

三、实现人的解放的基本途径 307

结语 312

编后记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