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大晴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5126857
  • 页数:4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10章,主要研究内容为:(1)准确阐述公民网络监督的内涵、功能和作用机理、兴起和发展等内容,透彻分析公民网络监督行为与影响的双重性特征,充分论述构建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理论研究。充分借鉴学界相关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其进行有机整合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本课题的研究之中,形成既详实可靠又特色鲜明的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法理依据和宪政基础、价值和功能、目标和内容等。(3)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现状研究。认真梳理和总结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治建设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策研究奠定基础。(4)国外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网络监督权利和规制网络监督行为的比较研究。比较联合国及区域性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关于公民言论及网络表达法律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中汲取有益启示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构建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5)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主要包括公民网络监督法律包容机制、促进机制和救济机制。(6)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约束机制研究。主要包括公民网络

前言 1

导论 1

第一章 公民网络监督概述 14

第一节 公民监督的概念、性质和功能 14

一、公民监督的概念 14

二、公民监督的性质 18

三、公民监督的功能 21

第二节 公民网络监督的内涵、途径和作用机理 24

一、公民网络监督的含义与特征 25

二、公民网络监督的途径 31

三、公民网络监督的作用机理 35

第三节 公民网络监督的产生发展和双重效应 42

一、公民网络监督的萌芽和形成 42

二、公民网络监督的发展状况 45

三、公民网络监督的双重效应 49

第二章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理论研究 55

第一节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概述 55

一、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含义和模式 55

二、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原则 58

三、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功能 62

第二节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法理基础 67

一、人民主权理论 67

二、权利限制理论 72

三、公平正义理论 76

第三节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的宪法依据 80

一、人权保障原则 80

二、权力制约原则 85

三、法治原则 90

第三章 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现状研究 96

第一节 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现状 96

一、我国公民监督的一般法律规定 96

二、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体系 99

三、我国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内容 101

第二节 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 104

一、立法机制的问题 104

二、执法机制的问题 107

三、司法机制的问题 109

第三节 我国公民网络监督法律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111

一、思想观念滞后 111

二、现实体制缺陷 115

三、传统文化影响 118

第四章 国外公民网络言论法律比较研究 122

第一节 国际人权法对网络言论的保护与限制 123

一、《国际人权宪章》 123

二、《欧洲人权公约》 126

三、《美洲人权公约》 129

第二节 有关国家法律对网络言论的保护与限制 131

一、美国 132

二、德国 136

三、新加坡 138

第三节 国外网络言论法律对我国的启示 142

一、选择适合国情的网络言论立法模式 142

二、珍视网络言论的民主政治价值 146

三、建立多元化的网络言论治理机制 149

第五章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包容机制 155

第一节 宪政包容机制 157

一、扩大政治参与机制 157

二、完善权力制约机制 160

三、创设宪政纠错机制 164

第二节 立法包容机制 167

一、强化立法透明机制 167

二、完善立法民主机制 171

三、建立立法宽容机制 173

第三节 行政包容机制 177

一、建立民意采集机制 178

二、完善民意吸收机制 180

三、畅通民意回应机制 183

第四节 司法包容机制 186

一、确立司法容忍原则 186

二、健全司法开放机制 190

三、建立司法吸纳机制 194

第六章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促进机制 199

第一节 信息公开制度 199

一、廓清政府信息范围 200

二、推进信息公开转型 203

三、强化信息公开监督 208

第二节 电子政务机制 210

一、明晰电子政务定位 210

二、完善民众参与机制 214

三、建立信息公平机制 218

第三节 网络反腐机制 223

一、设立网络反腐机构 223

二、整合网络反腐平台 227

三、完善网络反腐制度 230

第四节 法律激励机制 234

一、强化法律激励功能 235

二、完善奖励激励制度 239

三、构建免责激励机制 243

第七章 公民网络监督权利救济机制 247

第一节 权利救济原则 248

一、有侵害必有救济原则 248

二、及时充分救济原则 251

三、司法最终救济原则 253

第二节 在线救济机制 257

一、ODR机制优势分析 258

二、ODR机制运行模式 261

三、推进ODR机制运用 264

第三节 行政救济机制 268

一、完善行政调解制度 269

二、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273

三、完善行政申诉制度 277

第四节 司法救济机制 280

一、扩大司法救济范围 281

二、改革司法程序制度 284

三、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287

第八章 公民网络监督法律规制机制 291

第一节 法律规制原则 292

一、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93

二、最小限制手段原则 296

三、法律明确规定原则 299

第二节 法律规制界限 302

一、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303

二、不得侵害他人权利 306

三、不得妨害司法审判 310

第三节 网络实名制度 313

一、网络实名制的源起 313

二、网络实名制的纷争 316

三、网络实名制的完善 320

第四节 网络侵权制度 323

一、网络侵权归责原则 325

二、网络侵权构成要件 328

三、网络侵权责任方式 332

第九章 公民网络监督政府监管机制 336

第一节 政府监管理念 336

一、自由与秩序理念 337

二、依法监管理念 341

三、适度监管理念 343

第二节 政府监管原则 345

一、行政法定原则 346

二、利益均衡原则 349

三、程序正当原则 352

第三节 政府监管体制 356

一、创新网络监管模式 357

二、完善网络监管机构 359

三、优化网络监管队伍 362

第四节 政府监管策略 364

一、加强网络监管法制建设 364

二、完善网络技术监控机制 368

三、建立网络舆情应急机制 372

第十章 公民网络监督社会自治机制 377

第一节 网络行业自律 377

一、培育网络行业自律组织 378

二、完善网络行业自律规范 381

三、强化网络行业自律功能 385

第二节 网络社团自律 388

一、明确网络社团主体资格 389

二、塑造网络社团意见领袖 393

三、优化网络社团议程设置 396

第三节 网民个体自律 399

一、培育网民公民意识 399

二、铸造网民慎独精神 403

三、激发网民能动作用 406

第四节 网络自律环境 410

一、强化网络舆论导向 410

二、构建网络伦理道德 414

三、发展网络参与文化 418

主要参考文献 422

后记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