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的组织与融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洪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34894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八章两个部分:分别讨论组织、知识、知识组织及知识融通的要义。前半部分考察知识的本质、形态、保存、组织、传播交流以及部类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后半部分主要探讨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搜集、整理、评价、选择和组织的具体方法乃至知识融通与转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人类知识发展脉络的系统检视、梳理和阐述,拟重点回答两个问题:其一,我们如何选择、组织并建立起适宜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体系;其二,怎样把人类的外显知识转化成为个体的内在智慧。作者认为,一旦抓住了知识组织与转化这两个基点,就可以在求知途中逐渐迫近知识融通的理想境界。

第一章 组织的意趣与知识组织 1

第一节 组织的妙用 1

一 知识是合理组织的产物 1

二 组织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方式 3

三 组织的复杂性 5

第二节 知识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6

一 专业性知识组织的缘起 7

二 知识组织的深化与扩展 8

三 知识组织的普遍发展 9

第三节 知识组织的特性 11

一 知识组织的自主性 11

二 知识组织的神秘性 13

三 知识组织的多维交互性 15

四 知识组织的社会生成性 18

五 知识组织的广延性 21

第四节 知识组织的目标设计 25

一 知识组织的意趣选择 26

二 寻找知识大网的纲领 29

三 描绘知识的联络图 31

四 设计求知的行进路线 34

第二章 知识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37

第一节 知识组织的原理 38

一 知识的概念化组织 42

二 知识的理论化组织 44

三 知识的结构化组织 46

四 知识的有序化组织 48

五 知识的整体化组织 49

第二节 知识组织的功能 50

一 知识组织有助于促进思想的交汇 51

二 知识组织有助于对抗知识的碎片化 53

三 知识组织有助于人的智慧生成 55

四 知识组织有助于积聚力量实现宏大的创造愿望 56

五 知识组织有助于各学科知识的自由流动 58

第三节 知识组织的基本类型 59

一 积累型知识组织 59

二 应用型知识组织 62

三 资源型知识组织 63

第四节 知识组织的主要方法 66

一 知识的事用组织法 67

二 知识的分类组织法 69

三 知识的层级组织法 70

四 知识的时空组织法 72

第三章 我国历史上的知识组织及其演化 74

第一节 知识组织在我国古典文献中的反映 75

一 知识组织在经典文献中的反映 75

二 知识组织在古代早期学术专著中的反映 83

三 知识组织在古代史籍中的反映 86

四 知识组织在古代类书中的反映 88

第二节 知识组织在科举制度中的反映 91

一 科目与科举 91

二 从分科举士到科举制度形成 93

三 科举制度与知识组织的关系 95

四 科举考试中的知识分科 99

第三节 知识组织在古代文献管理中的反映 101

一 知识组织在古代文献分类中的体现 101

二《七略》中的知识组织思想 102

三 四部分类法的形成 104

四《四库全书》的知识组织方法 105

第四节 中国近代教育中的知识组织 109

一“中学”与“西学”的对抗 109

二 近代教育对知识科目的改造与组织 110

三“八科分学”在癸卯学制中确立 112

四 目录学中的新型知识体系 114

第四章 世界古代文明与知识发展 116

第一节 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 119

一 人类早期文明中的知识组织 119

二 两河文明及其重要成就 123

三 古埃及的文化成就 126

四 古印度文明 128

第二节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成就 131

一 古希腊文明构成的要素 132

二 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 134

三 希腊三圣的教学与知识组织活动 139

四 古希腊数学园地里的三大巨星 144

五 古希腊的史学和文学 148

六 古罗马的文明成就 150

第三节 中世纪的知识发展与知识组织 152

一 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变迁 153

二 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154

三 中世纪的神学与经院哲学 156

四 中世纪的知识组织方式 160

五 大学的诞生 162

第四节 阿拉伯文化与知识交流 164

一 伊斯兰文化 165

二 阿拉伯的翻译运动 168

三 阿拉伯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169

四 阿拉伯的知识交流活动 170

第五章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与知识繁荣 174

第一节 欧洲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与知识繁荣 174

一 文艺复兴运动 175

二 宗教改革运动 181

三 启蒙运动 183

四《百科全书》的知识收割运动 191

第二节 哲学勃兴与科学革命 194

一 欧洲近代哲学的勃兴 195

二 科学革命 198

三 技术革命开辟的新时代 203

四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206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学科分支化组织 208

一 数学的学科分支化组织 209

二 物理学的学科分支化组织 211

三 化学的学科分支化组织 215

四 生物学的学科分支化组织 219

第四节 社会科学体系的形成与分支化 222

一 社会科学中的问题 222

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学科化 225

三 社会学的创立及其发展 228

四 社会科学的“四重奏” 229

第六章 当代世界知识组织方式的变迁 233

第一节 知识王国的三部鼎立 233

一 知识的“学科”化问题 234

二 知识的“科学”化问题 238

三 两种文化与斯诺命题 240

四 三大超级学科的对抗与和解 243

五 知识观变迁与认识论转向 248

第二节 当代文化思潮与知识论多元化 249

一 结构主义知识论 250

二 建构主义知识论 252

三 连接主义知识论 254

四 解构主义知识论 255

五 后现代主义知识论 256

第三节 当代世界知识组织的趋势 258

一 学科的分化组织趋势 258

二 学科交叉与多学科交互组织趋势 262

三 学科综合与知识重组趋势 265

第四节 人类对知识统一性梦想的追求 268

一“超学科”理论的出现 268

二 以问题为核心的知识自组织理论 270

三 人类对世界整体性认识的梦想 272

四 人类对知识统一性的追求 273

第七章 知识融通与人生幸福 277

第一节 知识融通 277

一 什么是知识融通 278

二 古今融通 280

三 中西融通 282

四 文理融通 284

五 人神融通 287

第二节 知识的评价与鉴赏 290

一 价值与评价 291

二 知识评价的特点 293

三 知识评价的功能 294

四 当今社会的知识评价问题 297

五 知识鉴赏 298

第三节 转识成智 300

一 知识与智慧 300

二 转识成智 302

三 智慧生成的途径与方法 304

第四节 通往幸福之门的人生智慧 307

一 幸福是什么 307

二 构成幸福的要素有多少 312

三 通往幸福之门的途径在哪里 319

参考文献 328

后记 338